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玮

作品数:34 被引量:201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7篇动脉
  • 16篇冠状
  • 16篇冠状动脉
  • 9篇介入
  • 8篇心肌
  • 7篇心肌梗死
  • 7篇介入治疗
  • 7篇梗死
  • 6篇心病
  • 6篇综合征
  • 6篇冠心病
  • 5篇心脏
  • 5篇血管
  • 5篇造影
  • 5篇急性心肌梗死
  • 5篇焦虑
  • 5篇冠脉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病变
  • 4篇抑郁

机构

  • 31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34篇宋玮
  • 29篇何奔
  • 21篇杜勇平
  • 16篇金叔宣
  • 15篇卜军
  • 13篇刘建平
  • 10篇沈节艳
  • 9篇王彬尧
  • 8篇丁嵩
  • 6篇鲍正宇
  • 6篇毛家亮
  • 5篇沈珑
  • 5篇孙瑜
  • 4篇郝芳
  • 3篇刘辉
  • 3篇幺天保
  • 3篇谢秀兰
  • 3篇乔志卿
  • 2篇倪兆慧
  • 2篇徐依敏

传媒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内科理论与实...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精...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THE 23...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再灌注血流与脑钠肽的关系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血流再灌注水平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7名AMI成功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分别进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发病24h即刻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并评价其相互关系。结果TMPG方法评定的心肌灌注水平中,TMPG0/1级组12例,TMPG2级组29例,TMPG3级组26例,其对应血浆BNP平均水平分别为(1026±1119)ng/L,(346±192)ng/L和(219±95)ng/L。各组间血浆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TMPG0/1级组血浆BNP水平分别高于TMPG2级组和TMPG3级组(P<0·01,P<0·001);TMPG2级组高于TMPG3级组(P<0·01)。MBG方法评定的心肌灌注水平中,MBG0/1级组22例,MBG2级组25例,MGG3级组20例,其对应血浆BNP平均水平分别为(735±886)ng/L,(343±137)ng/L和(148±65)ng/L。各组间血浆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MBG0/1级组血浆BNP水平分别高于MBG2级组和MBG3级组(P<0·05,P<0·001);MBG2级组高于MBG3级组(P<0·001)。CTFC方法评定的冠脉血流中CTFC>40帧组20例,CTFC≤40帧组47例,血浆BNP平均水平分别为(453±265)ng/L和(397±650)ng/L,CTFC>40帧组血浆BNP水平高于CTFC≤40帧组(P=0·0036)。结论AMI患者心肌血流再灌注水平与血浆BNP水平负相关,再灌注水平越低组血浆BNP水平越高。心肌缺血损伤是BNP释放的重要刺激因素。
丁嵩何奔孙瑜刘建平宋玮杜勇平沈节艳金叔宣沈珑
关键词: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3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39例和非冠心病组34例。13例健康、无冠心病危险因素者作为对照组。运用高频线阵超声测定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指标流量介导血管扩张比(FMD)及硝酸酯介导的血管扩张作用指标硝酸酯介导血管扩张比(NTG—MD),评估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状况,以探讨血管内皮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FMD分别为(4.81±2.33)%、(9.29±3.88)%和(13.58±1.8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8.012,P〈0.01);NTG-MD分别为(13.72±3.27)%、(15.64±2.65)%、(16.54±2.9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6.015,P〈0.01),冠心痛组与其余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MD与管径基础值、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及冠状动脉最大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224、-0.316、-0.721。P分别为0.038、0.003和〈0.001)。NTG-MD与管径基础值、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及冠状动脉最大狭窄程度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483、-0.258、-0.372,P分别为〈0.001、0.027、0.001)。多项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MD与冠状动脉最大狭窄程度、管径基础值呈线性关系(r分别为-0.012、-0.022,P均〈0.001)。NTG-MD与管径基础值及冠状动脉最大狭窄程度呈线性关系(r分别为-0.032、-0.0073,P均〈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内皮损害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之间呈线性相关。
金叔宣刘建平宋玮何奔王彬尧
关键词:冠心病超声检查内皮功能
118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住院的AMI患者1252例,对其中118例院内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死亡原因,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AMI患者总病死率9.42%(118/1252)。男性AMI病死率8.91%(84/943),女性AMI病死率11.00%(34/309),女性患者AMI病死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72,P=0.2739)。随着年龄增长,AMI病死率增高,〈40岁、40~54岁、55~64岁、≥65岁组的病死率分别为6.45%(2/31)、2.56%(6/234)、5.11%(16/313)、13.95%(94/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871,P〈0.0001)。在118例AMI死亡病例中,泵衰竭77例(65.25%),心脏骤停21例(17.80%),心脏破裂13例(11.02%),心外原因(包括脑出血、消化道出血、肺炎等)7例(5.93%),死亡原因中泵衰竭比例最高。AMI介入患者与AMI非介入患者病死率分别为4.24%(39/920)、23.80%(79/332),心脏破裂发生率分别为0.33%(3/920)、3.01%(10/332)(χ^2分别为109.2943、20.0717,P均〈0.0001)。在AMI患者中心脏破裂的发生率为1.04%(13/1252),女性患者的心脏破裂发生率为2.91%(9/309),男性为0.42%(4/943)(χ^2=14.0254,P〈0.0001)。AMI死亡距发病时间〈24h者占23.72%(28/118),24h~1周占55.93%(66/118),1—4周占20.34%(24/118)。广泛前壁、前间壁、下壁、侧壁、后壁、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分别为12.47%(59/473)、9.23%(12/130)、6.73%(28/416)、8.70%(4/46)、5.97%(4/67)、9.17%(11/120)(χ^2=9.6675,P=0.0852)。结论高龄是AMI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死亡多发生于病程早期,泵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
沈珑杜勇平宋玮沈节艳金叔宣卜军何奔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泵衰竭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4
2013年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行早期PCI及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回归以及倾向积分法计算再灌注策略对临床终点事件的校正相对危险度(RR)。结果早期PCI组共纳入51例患者,直接PCI组共纳入159例患者。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早期PCI组4.0%和直接PCI组5.7%(RR=0.647,95%CI:0.155~3.103)。多因素回归校正RR为0.663(95%CI:0.131~3.351),倾向积分法校正RR为0.316(95%CI:0.026~3.879)。安全性终点方面,两组TIMI出血发生率分别为早期PCI组4.0%和直接PCI组1.9%(RR=2.078,95%CI:0.357~12.095)。多因素回归校正RR为2.122(95%CI:0.345~13.070),倾向积分法校正RR为0.302(95%CI:0.010~9.228)。所有结果均未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直接PCI可能延迟的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PCI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替代再灌注策略。
万方张拓沈玲红卜军宋玮杜勇平金叔宣沈节艳何奔
关键词:心肌梗死
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和抑郁障碍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比较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抑郁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将146名劳累性心绞痛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无抑郁症状组、可疑抑郁症状组、明确抑郁症状组。比较三组冠脉Gensini积分。结果3组之间Gensini积分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AMD量表评分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r=0.244,P<0.01)。结论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抑郁障碍程度成正相关,抑郁障碍对冠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产生不良影响。
鲍正宇毛家亮何胜虎何奔郝芳宋玮
关键词:心绞痛抑郁GENSINI评分
合并严重脑动脉硬化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与对策被引量:1
2014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弥漫性多血管疾病,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引起的死亡率约占发达国家总死亡率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罪魁祸首[1]。动脉硬化病变涉及的血管系统越多,其引发缺血症状和并发症的风险也越高。脑血管系统受累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卒中、死亡和再入院的风险是单纯冠心病患者的2倍,也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或术后死亡和卒中的重要原因[2]。尽管脑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十分相似的病理基础和形态,但对心、脑血管同时存在严重病变的患者如何采取合理的再血管化策略仍存在广泛的争论。本文就目前该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上合并脑动脉硬化的冠心病患者如何对选择优化的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江立生宋玮何奔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对比剂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18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测定其术前和术后48、72h的血清肌酐,记录其治疗经过和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118例患者中发生CIN(CIN组)28例(23.7%)。CIN组基线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CIN组(均P<0.05),而肌酸激酶(CK)峰值高于非CIN组(P<0.05)。CIN组住院时间比非CIN组长(P<0.01),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VEF<40%、CK峰值>3000U/L与CIN的发生有关。结论:CIN是急诊P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增加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工作中要积极预防CIN的发生。
孙瑜卜军宋玮杜勇平金叔宣沈节艳何奔
关键词:对比剂肾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血清可溶性CD4O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正常对照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50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的血清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ACS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比SA组和对照组高(P<0.01);②AMI组与UA组血清sCD40L水平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③SA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④SA发展为UA时sCD40L显著升高。结论sCD40L升高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sCD40L升高可作为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班块的一个检测指标。
陈颖敏徐瑾李洪波应小盈宋玮丁鸿毅谢秀兰王彬尧何奔
关键词:血清可溶性CD40L冠状动脉疾病生物标志物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血清评估指标研究
该研究通过对100例病人血清抗oxLDL抗体、ICAM-1、VCAM-1和E-选择素水平检测及1年的随访,来评估血清抗oxLDL抗体、ICAM-1、VCAM-1和E-选择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冠心...
宋玮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细胞间粘附分子血管细胞粘附分子E-选择素
文献传递
应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技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 16排CT在评价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引起胸痛发生的原因之一,目前评价CAD的金标准是CAG。 目的:探讨CTA在评价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
宋玮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断层扫描造影技术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