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渊
- 作品数:22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血管侵犯对单发小肝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被引量:3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单发小肝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126例单发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年龄、性别、乙肝及(或)丙肝病毒感染、饮酒史、合并症、腹水、肝硬化、肿瘤大小、肿瘤分化、MVI、卫星结节、AFP、CA19-9、ALT、TBil对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及MVI与上述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单发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0%、60.3%、47.3%.单因素分析显示,MVI、合并症、肿瘤非高分化、肿瘤>4 cm是影响单发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MVI和合并症是影响单发小肝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MVI发生率为43.7%.其中无MVI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5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5%、67.6%、56.0%;有MVI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0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7.3%、50.9%、35.4%.单因素分析显示,AFP> 100 μg/L、肿瘤非高分化和卫星结节是MVI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非高分化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VI是影响单发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无进展生存期的重要因素,AFP> 100 μg/L、肿瘤非高分化和卫星结节是MVI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肿瘤非高分化.
- 陈星李强荀晓冬周洪渊
- 混合型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生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以及黄曲霉素等因素有关。其类型主要包括上皮细胞型、间质型及混合型,这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ICC)及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HCC—CC)。HCC—CC是指同时含有HCC和ICC这两种紧密难分成分的罕见肿瘤。
- 刘东明张伟周洪渊崔云龙种微陈昭辉李强
- 关键词:混合型肝癌预后因素分析肝癌患者CARCINOMA胆管细胞癌HCC
- Syncytin-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静观遗传学调控
- 目的:确定syncytin-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syncytin-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意义。通过检测基因组总体甲基化的水平,明确总体甲基化和syncytin-1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
- 周洪渊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 文献传递
- 不同肝炎背景对小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小肝癌合并HBV与HCV感染的临床病理因素间差别,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小肝癌的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13例行手术根治切除治疗的小肝癌(≤3c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四组:HCV感染组(n=75)、HBV感染组(n=251)、HCV+HBV感染组(n=33)和无感染组(n=54)、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比较其他组而言,HCV感染组年龄偏大、术前血小板水平及白蛋白低,凝血酶原时间长,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高,并且HCV感染组诊断时多结节型比例较高。和其他组相比,HCV感染组肝硬化程度严重,肿瘤细胞分化低,更易发生血管侵犯。在随访过程中,HCV感染组肝内复发率高,且复发类型常为多结节型。结论小肝癌合并HCV感染患者在诊断时往往肝硬化严重并且多结节型肝癌常见。预后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小肝癌预后的因素为:HCV感染、血管侵犯和肿瘤多发。
- 李慧锴崔云龙周洪渊张倜孔大陆宋天强李强
- 关键词:肝切除丙型肝炎肝细胞肝癌预后分析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25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1球蛋白、IgG4,并行腹部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参照美国HISORt诊断标准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口服泼尼松治疗。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胰腺肿块,但无法明确肿块性质,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肿瘤,激素治疗无效,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行手术治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结果首发症状:黄疸16例,体质量明显减轻(体质量减轻〉10%标准体质量)4例,慢性腹泻(腹泻持续时间〉2个月或间歇期为2~4周的复发性腹泻)3例,腹痛2例。血清γ球蛋白异常13例,IgG4升高1例。影像学检查示胰腺肿块19例,胆管狭窄6例;有胰腺外器官受累11例。25例AIP患者中,10例行保守治疗;1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10例保守治疗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15例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71±59)min,术中出血量为(268±109)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8.±1.2)d10术后2例患者发生腹腔感染,其中1例发生胰瘘,1例发生胃排空障碍,予对症治疗后缓解。15例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1.5±2.9)d10术后病理学检查:胰腺中心性腺泡萎缩,广泛性纤维化,伴淋巴浆细胞浸润,神经组织被淋巴浆细胞包绕,闭塞性静脉炎,IgG4阳性细胞绝对值〉50个/高倍视野,IgG4阳性细胞数〉40%IgG阳性细胞数。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6~47个月)。19例患者治疗6个月症状缓解,其中保守治疗患者7例,手术治疗患者12例,血清吖球蛋白和IgG4正常,胰腺肿块无复发。结论AIP临床表现为黄疸、血清叮球蛋白异常,影像
- 郑鹏崔云龙周洪渊陈璐周远达李强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 原发性胆囊结核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原发性胆囊结核(primary gallbladder tuberculosis)是肺外结核的一种。后者多由淋巴道、血道、消化道播散,且多为继发性结核。原发性胆囊结核极为罕见,Bargdahl和Boquist最早报道了这一病变。目前文献多为个案报道。我院2014年8月收治1例原发性胆囊结核患者,现报告如下。
- 郑鹏崔云龙周洪渊陈璐王华琪李强
- 关键词:胆囊结核原发性GALLBLADDER肺外结核个案报道淋巴道
- 肝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4年
- 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价值。动物模型的建立分为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肿瘤的来源两部分。因肿瘤的来源不同又可以将模型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模型具有各自相应的特点和局限性。理想的肝癌动物模型应该在生物学习性、生化性质、病理学特征等方面与人类肝癌相类似,并且模型制作过程简便易行。
- 黄佳飞周洪渊张倜
- 关键词:肝肿瘤
- 警报素家族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警报素(alarmins)是一类内源性介质,当机体受到危险信号刺激时,能被迅速释放到细胞外,趋化并激活抗原提呈细胞(APC)(尤其是树突状细胞),进而激发并促进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目前,关于警报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伤后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败血症的治疗以及免疫性疾病。因而了解警报素家族成员及其在创伤和疾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很有意义。
- 曹曼卿周洪渊张倜
- 关键词:创伤高迁移率族蛋白-1
- Syncytin-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表观遗传学调控
- 目的:确定syncytin-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syncytin-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意义。通过检测基因组总体甲基化的水平,明确总体甲基化和syncytin-1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
- 周洪渊
- 多灶性肝细胞癌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世界范围内占常见癌症死亡原因的第3位[1]。其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70万人,其中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两倍[2]。早期肝细胞癌不易被发现,进展期迅速,复发率高,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因而预后不佳[3]。尽管近年来肝细胞癌治疗的新方法出现较多,发展较快,但外科治疗仍是肝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案。多灶性肝细胞癌(MNHCC)临床上也称多发性肝细胞癌(Multiple HCCs),是指肿瘤数目≥2个的HCC,可分为多中心发生和肝内转移两种类型,是肝细胞癌治疗中的难点。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多肿瘤发生、肝炎(乙肝、丙肝[4])肝硬化背景、微血管浸润等,因此MNHCC患者往往较单发的HCC患者的预后更差。临床上对于MNHCC的治疗方法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现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RFA)、分子靶向治疗等[5]。本文对现行的MNHCC的主要治疗方法及最新进展进行归纳,综述如下。
- 陈璐李燕周洪渊李强
-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肝移植导管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