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惠韶
- 作品数:10 被引量:9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胃溃疡患者的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反复内发作的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手术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内科保守治疗,手术组据胃溃疡的不同分型给予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一年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手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610,P<0.05;x2=6.338,P<0.05),出血、穿孔和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和一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573,P<0.05;x2=4.926,P<0.05)。结论对于反复发作或药物治疗无效的胃溃疡,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 吴文辉叶惠韶汤友珍
- 关键词:胃溃疡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 癌症患者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临床探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探讨癌症患者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690例使用麻醉药品癌症患者的情况,记录药品名称、用药总量、用药天数,依据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频数(DDDs)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结果我院用药频数最高为硫酸吗啡缓释片(2.134d),最低为磷酸可待因片(4.6d)。DUI最高为芬太尼透皮贴剂(1.06),其次是硫酸吗啡缓释片(1.02)。结论我院癌症患者在治疗中使用的麻醉药品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 叶惠韶吴文辉廖创新谢文峰
- 关键词:癌症疼痛麻醉药品三阶梯止痛用药分析
-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被引量:24
- 2010年
- 目的了解医院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医院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2009年10 883例手术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切口感染170例,感染率为1.56%,其中胃肠外科的感染率最高(4.16%);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率为35.29%,低于择期手术;春季发生的感染最多(32.35%);41例选择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4.12%),52例(30.59%)则选择在术后才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结论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部位、手术季节、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
- 叶惠韶张常然吴文辉杨威刘小云
- 关键词:切口感染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 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调查和评价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40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是下呼吸感染使用最多的3大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单用的101例占24.94%,二联应用280例占69.14%,三联应用24例占5.93%;405例患者中有158例送痰标本做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9.01%,其中只有38例阳性,阳性率为24.40%。结论该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以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为主,病原学检查重视不够,应加强管理。
- 叶惠韶张常然吴文辉叶东平
- 关键词:下呼吸道抗菌药物
- 安宫牛黄注射液对脑外伤后脑内IL-1β和ICAM-1表达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注射液对脑外伤后炎性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Feeney法造成鼠脑挫裂伤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分别在伤后6、24、48、72h时间点完整取出脑组织,匀浆后离心,取上清液0.5ml,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做IL-1β因子和ICAM-1水平检测。结果治疗组脑组织IL-1β和ICAM-1水平在伤后6h、24h、48h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宫牛黄注射液可抑制脑外伤后脑内IL-1β和ICAM-1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
- 廖创新叶惠韶郭泽龙
- 关键词:炎性反应白细胞介素-1Β细胞间粘附分子-1
- 585例Ⅱ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调查和评价院区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院区2009年1月-2010年12月585例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579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0%,预防用药开始时间都在麻醉前5~30分钟之间,术后平均用药疗程为8.1d,广谱抗菌药物成为预防用药的第一选择,三代头孢使用率最高达43.5%。结论本院区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存在选择的抗生素挡次过高、术后用药时间较长等现象,需进一步规范。
- 叶惠韶张常然吴文辉汪建龙刘小云
- 关键词:手术切口围手术期医院内感染抗生素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结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与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结肠癌手术患者,根据术后营养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对两种支持治疗的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联合营养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肠外营养组(P<0.05)。治疗后联合营养组的血浆前白蛋白和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更高,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N和PN的联合应用于结肠癌术后状况,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 汤友珍吴文辉叶惠韶
- 关键词:结肠肿瘤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 醒脑注射液对颅脑损伤后大鼠血清S100B、NSE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廖创新叶惠韶郭泽龙
- 关键词:颅脑损伤S100蛋白质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评价医院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医院胃肠外科2007-2008年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10例围手术期患者100.0%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为硝基咪唑和第三代头孢菌素,首次预防性用药联合应用2种抗菌药物者90.5%,累计使用>3种抗菌药物的占63.7%;抗菌药物中位累计使用时间为7 d;尽管使用抗菌药物较多,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仍较高,为8.6%;标本送检率低,只有55.6%。结论胃肠外科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之处,如用药时间长,更换抗菌药物频繁及标本送检率低等。
- 叶惠韶张常然唐蕾杨威
- 关键词: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合理用药
- 谷氨酰胺强化的全胃肠外营养对胃肠肿瘤患者根治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强化的全肠外营养(TPN)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自根治术后第1d至术后第7d,对照组应用常规TPN(25kcal/kg·d),治疗组应用Glu强化(20g/d)的TPN,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第4、第8d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无差异。与术前比较,术后第4d两组体液免疫指标IgA、IgG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值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8d两组免疫指标均有所恢复,治疗组升高明显,术后第8d治疗组IgA、IgG、CD3+、CD4+、CD4+/CD8+值均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甚至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TPN能有有效促进胃肠肿瘤患者根治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 汤友珍吴文辉叶惠韶谭妙莲
- 关键词:谷氨酰胺胃肠肿瘤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