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珺珺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航天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国外载人航天器热控技术发展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文章对国外载人航天器热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调研,介绍了国外典型载人航天器的主动热控系统组成,特别是国际空间站美国实验舱的主动热控系统,并对热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评述,旨在为我国空间站建设提供参考。
- 卜珺珺曹军杨晓林
- 关键词:载人航天器主动热控气液分离器
- 载人航天器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现状及展望被引量:2
- 2014年
- 气体复用技术是对载人航天器气闸舱泄复压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它的出现改变了过去泄复压操作对气体资源的浪费,意义重大。文章综述了气体复用技术,结合国际空间站该技术的应用情况,介绍了气体复用系统的基本构成及设计,建立了气体复用技术不同阶段的数学模型。经飞行试验验证,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正确描述气体复用技术,可应用于空间站气闸舱及月球基地气闸舱的气体复用。为了全面验证气体复用技术,应搭建地面试验平台,文章对气体复用技术的地面试验方法做了简要阐述,最后指出空间站气体复用技术工程化过程中应解决的若干问题。
- 曹军卜珺珺杨晓林崔致和张正军
- 关键词:出舱活动月球基地
- 载人航天器气液分离技术综述被引量:5
- 2014年
- 介绍了载人航天器不同物质间的气液分离技术,主要包括材料吸湿性和皮托管气液分离技术、离心式气液分离技术及毛细作用气液分离技术的原理、设计形式、性能,以及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及"国际空间站"上的应用情况。结合中国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情况,对上述3种气液分离技术进行了比较。其中:材料吸湿性气液分离技术处理量小;离心式气液分离技术要多消耗电能,且产生振动及噪声;毛细作用气液分离技术不产生振动及噪声,有一定的优势。最后,介绍了一种全新概念的气液分离技术,即溶解式气液分离技术。
- 卜珺珺曹军杨晓林
- 关键词:载人航天器
- 复杂阀体结构密封座表面质量的检测被引量:1
- 2011年
- 对于复杂阀体密封阀口的表面加工质量,常规的检测方法,难以发现阀口加工的缺陷。本文提出了借助高倍体视显微镜(45倍)观察阀口形貌的检测方法,通过显微图像观察阀口的微观形貌和发现局部微小缺陷,可以对阀口表面质量作出准确的判断。经实践检验和检漏试验验证,该方法对于控制密封阀口的表面加工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进而确保产品的密封质量和可靠性。
- 崔致和曹军张正军卜珺珺
- 空间站有效载荷真空支持系统方案评述被引量:3
- 2011年
- 有效载荷真空支持系统是空间有效载荷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空间有效载荷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真空环境支持和保证。文章详细分析了国际空间站包括美国"命运号"实验舱(USL)、欧空局哥伦布轨道舱(APM)及日本实验舱(JEM)内的有效载荷真空支持系统方案及使用情况;对美国实验舱内的一号微重力材料科学机柜及微重力燃烧科学机柜内部专用的真空支持系统作了主要介绍;最后提出了我国空间站有效载荷真空支持系统的初步方案设想,即合理安排有效载荷实验进行次序,将废气排放子系统及真空资源子系统合二为一,以节约资源,提高可靠性。
- 卜珺珺曹军杨晓林
- 关键词:空间站有效载荷废气排放
- 大型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气体复用技术回收利用了气闸舱出舱活动泄压的大部分气体,对空间站的长期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调研了"国际空间站"气体复用技术,包括美国联合气闸舱及日本实验舱气闸室。重点介绍联合气闸舱气体复用系统组成、硬件设计及性能,并阐述了泄压方式的冗余设计。初探了我国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经论证,我国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拟采用转移抽送的技术原理,与"国际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方案有不同特点。探讨了气体复用技术的地面试验方法,对试验条件的影响性进行简要分析总结。文章的技术方案简便可行,可应用于我国空间站的建设。
- 曹军卜珺珺杨晓林崔致和张正军
- 关键词:空间站气闸舱
- 最大熵试验法对航天作动器输出可靠性的评估被引量:1
- 2022年
- 为解决航天作动器在小子样情况下的输出可靠性评估难题,提出采用最大熵试验法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该方法针对航天作动器的裕度设计特点,选取作动器的输出力作为表征其输出可靠性的特征量,通过在临界工况点进行试验和计算来实现输出可靠性的评估,并对评估过程进行详细介绍。结果表明:最大熵试验法仅需较少试验子样数即可实现对较高可靠性(置信度0.95下的可靠度0.999 9)的评估,能够显著降低生产和试验费用;评估结果经计量法进行复算,结果一致、可信。
- 纪明卜珺珺马聪
- 关键词:可靠性评估
- 国际空间站舱内空气温湿度控制技术综述被引量:1
- 2013年
- 与非载人航天器不同的是,载人航天器有环控生保系统,而舱内空气温湿度控制又是环控生保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跟踪和介绍了国际空间站各舱内的温湿度控制方案,包括设计指标、硬件组成及所采用的技术;重点评述了国际空间站舱内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冷凝干燥器组件及其降温除湿原理;最后结合NASA近年来研究的多孔渗水冷凝干燥器,指出未来冷凝干燥器的发展方向。
- 卜珺珺曹军杨晓林
- 关键词:国际空间站温湿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