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英英

作品数:24 被引量:201H指数:10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土地利用
  • 6篇生态
  • 6篇环境影响
  • 6篇规划环境
  • 6篇规划环境影响
  • 5篇土地利用规划
  • 5篇环境影响评价
  • 5篇规划环境影响...
  • 4篇生态服务
  • 4篇生态服务价值
  • 4篇土地利用规划...
  • 4篇气候
  • 4篇熵值法
  • 4篇环境影响识别
  • 4篇改进熵值法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县域
  • 3篇县域土地
  • 3篇县域土地利用
  • 3篇干旱

机构

  • 15篇西北师范大学
  • 11篇兰州大学
  • 6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天津市环境保...
  • 1篇华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4篇刘英英
  • 13篇刘春雨
  • 9篇石培基
  • 7篇潘竟虎
  • 6篇董晓峰
  • 3篇刘玲
  • 3篇金彦香
  • 3篇赵峥
  • 3篇赵军
  • 3篇李渊
  • 3篇李昊
  • 3篇李丰山
  • 3篇陈颖
  • 2篇刘宏伟
  • 2篇魏伟
  • 2篇李翔美
  • 2篇许晓霞
  • 2篇瞿德业
  • 2篇强明瑞
  • 1篇杨东辉

传媒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土壤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能源环境保护
  • 1篇甘肃联合大学...
  • 1篇第七届全国地...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50年来中国西北地区尘暴发生及其可能的动力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结合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及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气候资料,通过考察1960-2007年中国西北地区137个站点春季累计尘暴发生频次与研究区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温度、气压、风速等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初步揭示了西北地区春季尘暴发生的演化趋势及其潜在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960-2007年中国西北地区尘暴频次总体呈减少趋势;西伯利亚和西北地区上一年冬季和当年春季均温与尘暴频次均呈显著负相关;西伯利亚和西北地区冬春季温差、气压差与尘暴频次均呈正相关.初步研究表明,近20年来,西伯利亚和西北地区温度的升高以及西伯利亚地区较高的增温幅度导致尘暴发生区平均风速的减小,是尘暴频次减少的主要动力原因.
金彦香李昊李丰山刘英英李渊
关键词:尘暴大气温度大气压风速
基于DPSIR陇南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被引量:17
2011年
从甘肃省陇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出发,列出了规划目标,分析了陇南市土地利用现状,同时采用灰色预测法、趋势外推法、平均增长率法对陇南市各类土地利用类型规划面积进行了预测,来评价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识别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套根据环境影响识别,并结合陇南市的具体情况确定的指标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即目标层A、准则层B和指标层C,其中指标层共包括20个评价因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为进一步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思路。
刘英英石培基刘玲刘春雨杨银峰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识别DPSIR改进熵值法
甘州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是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的关键内容和焦点,通过分析甘州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甘州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5~2020年间,甘州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
赵峥石培基陈颖许晓霞刘英英
25年来额济纳天然绿洲LUCC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被引量:10
2011年
在3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额济纳天然绿洲80年代、1990年和2009年3期Landsat-TM影像,对额济纳天然绿洲植被类型进行判读,结合实地调查,采用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确定植被类型,将研究区可以分为林地、灌木、草地、水体、耕地、居民地、荒漠7个类型。使用GIS分析工具,从各类土地分布面积变化和类型转移趋向与幅度两个方面,分析了额济纳天然绿洲25年来LUCC及景观格局。研究表明:25年来额济纳天然绿洲各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格局指数均发生了重要变化,LUCC变化表现出草地和灌木大幅度减少,荒漠显著增加;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H)及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E)减少,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D)增加;反映额济纳天然绿洲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绿洲主体景观类型的面积明显缩减,荒漠景观生态类型面积逐年递增,植被退化严重。
刘春雨赵军刘英英党国锋师银芳
关键词:LUCC
西北干旱区遥感ET与潜在ET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甘南草原区域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使用MODIS数据及相关气象数据,采用能量平衡方程,对甘南草原区域2000年、2009年7月份日均遥感ET进行了反演,同时采用修正的Penman-Monteith模型模拟了该区域的日均潜在ET,并根据西北干旱区55年的气温变化,分析该区域的遥感ET和潜在ET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2000年的遥感ET为0.9816~8.208 1 mm,平均5.514 1 mm.2009年的遥感ET为1.647 2~7.653 7 mm,平均5.565 0 mm;而2009年潜在ET为1.6789~8.2487 mm,平均6.1581 mm,总体上遥感ET比潜在ET低.然而,在合作、洮河及铁坝乡附近,遥感ET比潜在ET高,说明研究区存在"蒸发悖反"现象,这与西北干旱区气温一直呈增长趋势有关.其中,1965年、1982年、1995年的气温比1957-1998年的平均气温分别增加了6.70%,11.69%,7.70%,尤其是2010年比1957-1998年的平均气温增加了57.56%,达到了5.77?C,表明近期气温迅速升高.
刘春雨董晓峰刘英英
关键词:气候变化西北干旱区
干旱区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生态安全评价——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被引量:14
2012年
以干旱内陆河流域典型区域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及其评价方法,并基于GIS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前后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后,研究区内没有生态极不安全区分布;甘州区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453,处于生态较安全等级;评价结果能反映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环境影响的空间特征,便于识别空间差异和主导生态环境问题,说明构建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与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潘竟虎石培基刘英英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安全
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民乐县为例
刘英英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识别改进熵值法DPSIR模型
改善含油浮渣脱水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针对炼油污水厂浮选池浮渣的性质和特点,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分别采用投加氧化剂、电解质和调节pH值的方法强化浮渣的脱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强化絮凝更适合浮渣脱水,浮渣含水率分别比传统方法降低了2.81%、2.32%和3.90%,实现了浮渣减量化.
刘宏伟瞿德业李翔美刘英英
关键词:含油浮渣脱水性能絮凝减量化
空间视角下人类活动强度对甘肃省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交通要素、居民点要素和数字高程模型计算人类活动强度,并利用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概念模型估算了甘肃省净初级生产力.研究了人类活动强度和净初级生产力之间关系的内在原因,探讨了人类活动强度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甘肃省的人类活动强度平均值为0.31,整体表现不强,但区域分布差异明显,中间强外围弱,东南强西北弱;对于不同生态区,人类活动强度在农业生态区中最大,而在荒漠生态区中最小;以县级行政中心为视角,人类活动强度在瓜州县、金塔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周围对净初级生产力起正作用,但在永昌县、靖远县、通渭县和文县对净初级生产力起负作用;以不同生态区为视角,人类活动强度和净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在森林生态区最显著,在草原生态区比较稳定,在农业生态区增加和减少交错分布,在荒漠生态区变化的区域极不均匀.本研究从不同视角解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变化的作用,为更好地改善不同生态区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对策与建议.
刘春雨董晓峰刘英英邹利林
关键词:人类活动强度净初级生产力
基于GIS陇南市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被引量:11
2011年
针对陇南市的自然、经济和生态条件,运用现代生态学理论,采用叠置法,以主导因素的区划界线为模板,综合分析其它非主导因素的区划界线,以相重合的界限或平均位置作为新区划的界限,最终确定生态功能的区划界线,对其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陇南市辖区划分为2个一级生态区、2个二级生态亚区和11个三级生态功能区,包括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农业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滑坡及泥石流重点控制区,并针对不同功能区土地资源的特点,探讨了各区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了土地资源区域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的方向。
刘英英石培基刘春雨魏伟魏晓萍李斌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友好型GIS土地利用模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