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竟虎

作品数:283 被引量:4,470H指数:35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7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4篇经济管理
  • 7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7篇天文地球
  • 31篇农业科学
  • 2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0篇生物学
  • 17篇历史地理
  • 14篇建筑科学
  • 11篇社会学
  • 9篇文化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主题

  • 52篇城市
  • 43篇遥感
  • 43篇土地利用
  • 41篇GIS
  • 31篇生态
  • 23篇ESDA
  • 21篇流域
  • 20篇土壤
  • 18篇土壤侵蚀
  • 18篇河流域
  • 14篇地级
  • 14篇黄土丘陵
  • 13篇地级及以上城...
  • 12篇植被
  • 12篇空间结构
  • 11篇生态环境
  • 9篇人口
  • 9篇世行
  • 9篇丘陵
  • 8篇农村

机构

  • 275篇西北师范大学
  • 58篇兰州大学
  • 8篇嘉峪关市教育...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国土资源
  • 4篇北京交通大学
  • 4篇甘肃省水利厅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西...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天津市环境保...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甘肃省基础地...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作者

  • 281篇潘竟虎
  • 46篇石培基
  • 18篇赵军
  • 18篇董晓峰
  • 17篇刘春雨
  • 9篇杨亮洁
  • 9篇董磊磊
  • 8篇李俊峰
  • 8篇吕立刚
  • 7篇尹君
  • 7篇刘英英
  • 7篇张建辉
  • 7篇李真
  • 6篇杨永春
  • 6篇魏伟
  • 6篇刘晓
  • 6篇冯娅娅
  • 6篇李瑶
  • 5篇张伟强
  • 5篇郑凤娟

传媒

  • 14篇经济地理
  • 14篇西北师范大学...
  • 11篇生态学杂志
  • 9篇生态学报
  • 9篇遥感技术与应...
  • 8篇农业系统科学...
  • 8篇干旱区资源与...
  • 8篇自然资源学报
  • 7篇土壤
  • 6篇干旱区研究
  • 6篇干旱区地理
  • 6篇地理科学
  • 6篇生态与农村环...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地理学报
  • 5篇中国人口·资...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土壤通报
  • 4篇现代农业

年份

  • 6篇2023
  • 10篇2022
  • 10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11篇2018
  • 12篇2017
  • 18篇2016
  • 21篇2015
  • 18篇2014
  • 14篇2013
  • 20篇2012
  • 27篇2011
  • 19篇2010
  • 20篇2009
  • 25篇2008
  • 13篇2007
  • 13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2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洛伦茨曲线和分形的甘肃省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被引量:29
2008年
基于甘肃省1996和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采用空间洛伦茨曲线、空间基尼系数和分形的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市州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在空间尺度上,耕地和林地分布最不均衡,水域分布相对均衡;耕地的形状最为复杂,空间结构最不稳定;居民点及建设用地的形状最规则,空间结构最稳定。在时间尺度上,耕地、林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的分布趋向均匀,而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趋向分散;耕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复杂程度呈上升趋势,而林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趋于简单化。图3,表3,参7。
潘竟虎石培基
关键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分形
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差异分析——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被引量:26
2012年
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危害较大。研究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及其区域差异,可为土地利用合理开发及土地利用规划提出理论依据。采用G IS技术和土地利用综合分析方法,以甘州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和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对土地利用程度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全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平均为255.25,土地利用程度整体处于一个中等偏上水平,但是各乡镇的土地利用程度参差不齐,土地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时期,甘州区大部分乡镇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大于零,土地利用变化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程度依地形地貌特征差异分布,土地利用程度高的区域集中于中部平原,而南北两侧山地区域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
杨玉婷石培基潘竟虎
关键词:土地利用程度GIS
阳关兴废时间初考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谱曲名《阳关三叠》,脍炙人口,成为咏别的千古绝唱."诗以关名,关以诗名",以至人们把唐诗艺术的阳关,当成了唐...
潘竟虎潘发俊
关键词:西汉时期河西走廊
甘肃省“长治”工程建设的效益价值评估
2006年
以生态经济学的视角,采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等对甘肃省“长治”工程实施后的效益价值进行了估算,并以货币的价值形式测评。测评结果表明:项目区年土壤保持的总价值为99 794.35万元,涵养水源总价值为22 554万元,碳贮量总价值是905 058万元,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明显,投入产出的比较效益显著。
魏宏庆潘竟虎
关键词:生态价值
中国地级城市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分县市人口统计年鉴,结合"四化"协调发展模型、ESDA及GWR等模型和方法,分析了2001-201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四化"协调发展...
胡艳兴潘竟虎
关键词: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空间异质性
文献传递
基于GIS与RS的土壤侵蚀变化定量监测——以黄土高原水保二期世行贷款庆城项目区为例被引量:10
2007年
在GIS软件ArcMap和ArcView的支持下,建立研究区的空间数据库,利用GIS软件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将研究区空间离散化为10 m×10 m的栅格,生成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所需的各因子栅格图;借助GIS软件的地图代数运算,将各因子连乘,得到土壤侵蚀量栅格图,在此基础上对侵蚀栅格图进行分类,获得土壤侵蚀等级图。将得到的土壤侵蚀图与土地利用图和坡度图叠加,获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和不同坡度下的土壤侵蚀量,据此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以及土壤侵蚀与坡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水土流失的防治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汪明冲潘竟虎赵军
关键词:土壤侵蚀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与分析——以兰州市为例被引量:12
2009年
随着中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发生变化。城市建设用地预测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健康、快速、集约化发展的保证,因此必须合理地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我国的建设用地预测研究进展和用地预测模型做了介绍,并对兰州市建成区的用地现状进行了分析;依据兰州市建设用地的现状和资料的实际情况,选取灰色GM(1,1)模型和双因素模型对兰州市未来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了预测与结果分析。
郭成利董晓峰潘竟虎马强
中国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空间可达性测度被引量:118
2012年
基于GIS技术,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中国1 063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4A级及以上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人文景点的聚集程度明显高于自然景点。全国4A级及以上景点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60.5 min,63.29%的景点可达性在120 min以内;所有4A级及以上景点的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显著,且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文景点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于自然景点更加集中。所有景点、人文景点、自然景点均呈强集聚格局,3种类型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潘竟虎从忆波
关键词:旅游景点空间结构GIS
基于空间主成分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内陆河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被引量:132
2015年
以干旱内陆河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空间主成分分析和GIS技术,获取甘州区生态安全格局的分布状况.选取海拔、坡度、自然和文化景观保护区、土壤类型、土壤侵蚀量、植被覆盖度、距道路距离、距工业用地距离、距居民点距离以及距水体距离等10个要素作为约束条件,并采用景观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来优化生态功能网络的结构及功能.结果表明:甘州区生态安全综合状况一般,以中等安全水平为主,面积为1318.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6.7%.低度安全水平的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北部,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9%.构建了由6条生态廊道、14个生态节点、1个较大的生态源区和若干个小面积源区组成的点、线、面交织的区域生态网络格局,将有效改善研究区的生态安全水平.
潘竟虎刘晓
关键词:生态网络
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异质性的EOF和GWR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揭示中国各省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的时空特征,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了碳排放量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整体处于增长状态,但其增长速度有减缓趋势;EOF第一模态结果显示,碳排放量以四川省为中心向南北方向扩散,低值区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第二模态结果显示,碳排放量增长速度表现出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较快,而中部省份碳排放量增长速度较慢的态势.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总人口变化量、人均GDP变化量、城镇化率变化量、二产比重变化量、贸易开放程度变化量和能源消耗强度变化量,其中,总人口变化量的影响程度最为剧烈,每当总人口变化1%时,碳排放量相应地会变化0.5358%.
胡艳兴潘竟虎李真白燕张建辉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地理加权回归时空异质性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