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霞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行政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主题

  • 3篇吏治
  • 1篇性格
  • 1篇知识分子
  • 1篇儒家
  • 1篇儒家思想
  • 1篇泰伯
  • 1篇探悉
  • 1篇天人合一
  • 1篇内圣
  • 1篇内圣外王
  • 1篇人格
  • 1篇外王
  • 1篇先秦
  • 1篇小人
  • 1篇礼记
  • 1篇吏治思想
  • 1篇历史考察
  • 1篇历史启示
  • 1篇论语
  • 1篇节操

机构

  • 6篇山东行政学院
  • 4篇山东大学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作者

  • 10篇刘红霞
  • 3篇李仲元
  • 1篇罗祖基
  • 1篇高学栋
  • 1篇赵玉霞
  • 1篇朱光明

传媒

  • 3篇山东行政学院...
  • 1篇华夏文化
  • 1篇船山学刊
  • 1篇管子学刊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管...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吏治的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被引量:3
2009年
古今中外,吏治问题备受关注。吏治,作为古代悠久的文化、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方法,在厘清吏治历史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古代吏治的成败、得失,观察它的走向和特点,以史为鉴,对现实思考大有裨益。
朱光明高学栋赵玉霞李仲元刘红霞
关键词:科举制历史启示
超越传统——现代化进程中古代吏治文化借鉴之研究
2010年
现代化进程中古代吏治文化的借鉴分析,就是对中国古代吏治文化的批判继承。中国古代吏治文化内容博大而精深,其吏治思想、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监督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少可资批判性借鉴之处。结合时代特征,立足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批判地继承古代吏治思想,掘取其合理内核,抹去其历史的尘垢,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以及加强干部廉政建设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李仲元刘红霞
从士与君的对话论孟子的风格与人格被引量:2
2008年
战国时期,士人已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支重要力量。为了谋生,抑或是为了行道,士必然出仕,同君主进行对话。孟子曾言:"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故其与君王或君主对话论辩,皆有一定的原则操守所在。
刘红霞
曾子弘道性格之探悉
2009年
"参也鲁"的性格特点对于曾子体悟孔子一贯之道意义重大,从曾子与其他同门弟子的交往、交流甚至交锋,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曾子的性格特点,有助于人们更直观、全面地把握曾子的弘道性格。
刘红霞
关键词:性格弘道
先秦的“致师”被引量:1
2003年
致师礼是先秦社会常见的一种军礼,它起源于原始社会带有血族复仇性质的挑战。在长期战争过程中,致师形成了一定的惯例,这些惯例在车战盛行的春秋时代,表现得最为典型和突出。战国时代,社会结构和战争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车阵作战被后来的骑兵、步兵作战取代,致师这种古老的军事行为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先秦的致师逐渐演变为后世的挑战。
刘红霞
关键词:军礼
《曾子》传本考
2007年
本文根据《曾子》一书的著录和引用情况,考订出《曾子》一书大约在六朝以前亡佚八篇,其余十篇保存在《大戴礼记》篇名中带有"曾子"二字的十篇。自宋至清,出现很多《曾子》书的辑本,本文对这些辑本做了系统的梳理。
刘红霞
关键词:《大戴礼记》
知识分子的自我期许——《论语·泰伯》篇“士不可不弘毅”章发微
2009年
刘红霞
关键词:知识分子泰伯论语节操
儒家吏治思想的历史考察
2010年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儒家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精华对于吏治思想建设极为有益。例如,儒家的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尊贤重长思想分别对官吏价值观形成、官员执政素质提高和社会关系稳定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在当代吏治建设中,批判地继承儒家有益的传统文化,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儒家及其为政思想进行新的开发、转化、创新和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刘红霞李仲元
关键词:儒家思想天人合一内圣外王
曾子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09年
曾子是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既是孔子学说的主要传播者,又是思孟学派的开启者。在儒家文化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学术界对曾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世、生平、著作、孝道思想、学派等方面。随着郭店楚简、上博简的出土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现,对曾子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进一步拓展。
刘红霞
子夏之“小人儒”探析被引量:2
2008年
子夏的"小人儒"倾向,应追溯到晋国的文化传统。周初统治者对封于晋的夏遗民"怀姓九宗"实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政策,是子夏"小人儒"产生的历史根源。"小人儒"以文明的形式出现,其"重利轻义"、"同于一人"与"爱无差等"的行为方式特点却与"戎夏"传统一脉相承,同孔子之道背离,从而具有野蛮的特点。而前期法家继承的则是"重利轻义"、"同于一人"和重刑主义的戎夏传统。因而,他们与小人儒在行为方式特点上极其相似。
刘红霞罗祖基
关键词:君子小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