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峰

作品数:69 被引量:830H指数:1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7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0篇地球化
  • 20篇地球化学
  • 14篇地球化学特征
  • 14篇化学特征
  • 14篇古生代
  • 13篇火山岩
  • 12篇锆石
  • 10篇岩石
  • 10篇年代学
  • 9篇岩浆
  • 9篇花岗岩
  • 8篇造山带
  • 8篇山带
  • 8篇山岩
  • 8篇火山
  • 8篇古亚洲洋
  • 7篇地质
  • 7篇闪长岩
  • 6篇早古生代
  • 6篇石炭

机构

  • 48篇中国地质科学...
  • 41篇吉林大学
  • 11篇中国地质调查...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沈阳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恩菲工程...
  • 1篇北京市地质研...
  • 1篇东北煤田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9篇刘建峰
  • 33篇迟效国
  • 28篇李锦轶
  • 22篇曲军峰
  • 18篇张进
  • 17篇赵芝
  • 13篇黎广荣
  • 12篇董春艳
  • 12篇郑荣国
  • 12篇冯乾文
  • 8篇王励嘉
  • 7篇赵秀羽
  • 7篇胡兆初
  • 6篇赵院东
  • 5篇张晓卫
  • 4篇赵院冬
  • 4篇金巍
  • 4篇李亚萍
  • 4篇张北航
  • 3篇郭春丽

传媒

  • 12篇地质通报
  • 10篇岩石学报
  • 5篇地质学报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地学前缘
  • 4篇第五届构造地...
  • 2篇中国地质
  • 2篇2008年全...
  • 2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新疆地质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07'全...
  • 1篇2010年全...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东南部早三叠世花岗岩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被引量:35
2014年
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位于林西县北西的转山子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45.6±0.9Ma,该岩体与内蒙古东南部的龙头山和建设屯岩体共同构成一条大致平行于西拉木伦河蛇绿岩带的早三叠世花岗岩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上述早三叠世岩体属于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均小于1.1,属于偏铝质或弱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其中,转山子岩体轻重稀土分馏较弱,含有较低的Sr含量(<400×10-6),显示经典岛弧岩石的特征;建设屯岩体具有强烈的轻重稀土分馏以及较高的Sr含量(>400×10-6),显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龙头山岩体的轻重稀土分馏特征和Sr的含量总体介于前两者之间。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上述三个岩体都具有正的εHf(t)值。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它们起源于不同深度的新生下地壳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综合考虑区域地层和岩浆岩资料,本文认为该花岗岩带与区域上同时代的镁铁质火山岩共同形成于西伯利亚和中朝古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与伸展有关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可能与向南俯冲的古亚洲洋板块在早三叠世的断离引起的软流圈上涌有关。
刘建峰李锦轶迟效国曲军峰胡兆初郭春丽
关键词:早三叠世花岗岩古亚洲洋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北部黑石北湖新生代钾质火山岩的成因被引量:4
2009年
昆仑岩带新生代钾质火山活动是青藏高原北缘深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记录。有关岩浆源区的性质和岩浆产生的机制一直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阐述了昆仑岩带黑石北湖钾质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与西昆仑康西瓦和泉水沟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成因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昆仑火山岩带玄武质岩石的K2O和Na2O含量变化较大,从钠质过渡到钾质,硅碱图显示玄武质初始岩浆向钾质安粗岩方向演化。黑石北湖火山岩的高场强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岩浆源区具有EMⅡ的性质。岩石LREE的强烈富集和HREE的强烈分馏指示岩浆来自富集型含石榴子石地幔源区。不相容元素K/Nb、Ba/La等比值具有岛弧火山岩与OIB型玄武岩的过渡特征,指示源区为曾遭受软流圈流(熔)体交代的古俯冲地幔楔。
宁维坤迟效国刘建峰赵芝李才
关键词:钾质火山岩岩浆作用新生代青藏高原北部
内蒙古东南部早三叠世阿斯哈图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刘建峰李锦轶迟效国曲军峰冯乾文
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世早期后碰撞构造环境——来自林西县兰家营子辉长闪长岩的证据被引量:4
2021年
对大兴安岭南段林西县以北兰家营子辉长闪长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以揭示该岩体的成因,并探讨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世大地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145.6±0.6 Ma,为早白垩世早期侵入体。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体SiO2含量为53.38%~54.45%,K2O含量为1.34%~1.43%,Na2O含量为3.85%~4.05%,铝饱和指数A/CNK值介于0.8~0.9之间,属于钙碱性偏铝质岩浆岩。岩石的MgO和TFe2O3含量分别为5.44%~5.73%和7.53%~8.33%相应的Mg#值介于36.96~38.24之间,结合斜长石的环带和辉石的包橄结构,认为岩石是幔源原始岩浆经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岩石相对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锆石εHf(t)介于5.4~9.0之间指示岩浆起源于亏损的受俯冲流体交代过的岩石圈地幔。兰家营子辉长闪长岩与林西地区同时代A型花岗岩构成双峰式岩浆岩组合指示它们是伸展环境的产物。综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大兴安岭南段早白垩世早期岩浆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引起的碰撞后伸展背景有关。
车亚文刘建峰赵硕葛茂卉吕前露
关键词:大兴安岭南段辉石闪长岩早白垩世地球化学岩石成因
古亚洲洋构造域与北亚造山区:定义、结构与演变
古亚洲洋构造域是1989年启动的IGCP283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中正式使用的一个词汇,源于古亚洲构造域,但在范围上又不同于古亚洲构造域。中亚及天山前身的洋盆是新元古代中期大陆裂解形成的,在石炭纪晚期关闭,将其称之为古亚洲洋...
李锦轶高立明朱志新冯乾文张拴宏许文良郭瑞清张进刘建峰曲军峰杨天南宋彪王励嘉孙桂华李亚萍
关键词:古亚洲洋结构特征历史演变
中国地壳结构构造与形成过程:来自构造变形的约束被引量:9
2019年
中国地壳结构构造与形成过程,一直是地质界关注的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然而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演化,而对各个构造单元构造变形以及相互之间的构造关系,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文章基于对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和笔者研究积累,分析和总结了华南、华北、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和苏鲁—大别—秦岭等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与地壳结构构造,根据构造变形特征,结合其他方面的资料,提出松辽盆地两侧构造单元可以对比连接,东准噶尔与西准噶尔以及东天山与西天山构造单元分别属于不同古陆的增生边缘不应该对比连接,牡丹江缝合带不存在,以及中国东部发育两个方向的隆起-坳陷构造等新认识。基于不同时代构造变形特征,对华北古陆基底结构和形成时代、塔里木和扬子古陆基底形成时代、古生代至三叠纪中国大陆主体聚合过程以及侏罗纪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变形对已有构造的叠加改造和现今中国地壳结构构造最终形成,进行了初步讨论。
李锦轶张进刘建峰曲军锋郑荣国赵硕王励嘉张晓卫
基岩区构造地质填图方法思考、实践、探索被引量:7
2018年
构造地质填图是地质填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造地质研究的基础源泉。填图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建立填图区构造格架和构造演化序列,探讨构造运动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主要内容是确定填图单元、表示各种(可填的)构造要素。填图的详细程度根据填图的比例尺而定,比例尺越大,可填制和表示的构造要素越多。填图中要重视中小构造要素的观察和描述,构造要素的测量要尽可能多。主要方法包括穿越法、追索法和查证法;比例尺越大,追索法的重要性越大。卫星遥感影像是填图的重要基础,影像的使用贯穿填图的始终。
张进曲军峰张庆龙李锦轶郑荣国张北航赵衡解国爱刘建峰贺振宇
关键词:基岩填图方法遥感影像
大兴安岭嫩江科洛浅覆盖区断裂构造调查被引量:1
2018年
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东坡的嫩江科洛地区属于典型的浅覆盖区。针对该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特点,尝试利用重力和航磁技术解译和推断,结合野外露头调查和查证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区域内断裂构造进行识别和应力机制分析。通过基岩出露区的验证,该方法对浅覆盖区断裂构造性质及活动特点的推断解释具有较明显的效果。因此,本文认为重磁、露头观测的综合应用,起到了相互补充、印证的效果,减少了推断结果的多解性,提升了解释成果的可靠性。为浅覆盖区地质填图、区域构造研究及成矿预测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支撑。
杨晓平汪岩汪岩于海涛刘建峰
关键词:浅覆盖区
青藏高原高Mg#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与陆内俯冲作用的成因关系
<正> 青藏高原伴随地壳缩短、增厚和隆升,先后形成了冈底斯、羌塘-囊谦、中昆仑-可可西里、西昆仑-东昆仑四条碰撞后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它们是大陆碰撞造山带岩石圈构造演化的重要标志。有关青藏高原碰撞后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的...
迟效国李才金巍董春艳刘建峰黎广荣
文献传递
中亚造山带东段西拉木伦构造带的性质与演化: 来自变形和低温热年代学的约束被引量:4
2021年
中亚造山带东段何时与何地关闭,从俯冲到关闭的过程以及随后的陆内演化又经历了什么主要事件,目前还存在不同认识。中亚造山带东段林西地区的蛇绿混杂岩及其周围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表明,以杏树洼蛇绿混杂岩和双井片岩为代表的西拉木伦河构造带是一个晚古生代的增生楔,在该混杂岩带中发育了典型的岩块被包裹在基质中的构造。该楔体被中、晚二叠世克德河砾岩所覆盖。增生楔中最早的近东西向构造代表了向南俯冲阶段的变形,随后继续经历向北的逆冲推覆,卷入了中、晚二叠世地层,形成了碰撞期的变形;在晚二叠世末期-三叠纪早期,蛇绿混杂岩以及上覆的克德河砾岩又经历了区域性的强烈的右行韧性剪切,并发生应变分解。晚二叠世区域性的右行韧性剪切在中亚造山带南缘普遍发育,代表了中亚造山带已经全部进入陆内环境。双井片岩也经历了与蛇绿混杂岩类似的变形事件,在增生楔下部经历变质作用,并在碰撞期抬升至地表,晚期为区域性的右行剪切。同时,结合锆石与磷灰石低温热年代学测试表明,双井片岩和蛇绿混杂岩共同经历了中、晚侏罗世源自北侧蒙古-阿霍茨克大洋关闭导致的近南北向挤压、早白垩世期间遍及东亚的区域性伸展以及晚白垩世短暂的构造反转事件。
张进曲军峰刘建峰王艳楠赵衡赵硕张北航郑荣国云龙杨亚琦牛鹏飞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蛇绿混杂岩低温热年代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