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有良

作品数:62 被引量:1,305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2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9篇层序
  • 26篇盆地
  • 25篇地层
  • 25篇油气
  • 25篇凹陷
  • 23篇层序地层
  • 16篇气藏
  • 15篇油气藏
  • 12篇东营凹陷
  • 11篇页岩
  • 10篇岩性
  • 9篇断陷
  • 9篇页岩油
  • 9篇古近系
  • 8篇地质
  • 8篇坡折带
  • 8篇准噶尔盆地
  • 7篇格架
  • 6篇断陷盆地
  • 6篇隐蔽油气藏

机构

  • 4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6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冀东...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62篇冯有良
  • 10篇杨智
  • 9篇张天舒
  • 8篇张洪
  • 7篇邹才能
  • 6篇郑和荣
  • 6篇鲁卫华
  • 6篇李思田
  • 5篇周海民
  • 4篇吴卫安
  • 4篇董月霞
  • 4篇刘畅
  • 3篇李秋芬
  • 3篇刘蕴华
  • 3篇牛嘉玉
  • 3篇范存堂
  • 3篇苗顺德
  • 3篇曹中宏
  • 2篇李建忠
  • 2篇邱以钢

传媒

  • 4篇石油学报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沉积学报
  • 4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地球科学
  • 3篇岩性油气藏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复式油气田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成都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高压体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99
2000年
地层流体压力异常是含油气盆地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选用丰富的声波测井资料,根据等效深度法首次计算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压力和剩余压力值,分析了异常高压体系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高压体系的发育与欠压实、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以及油气的生成有关。异常高压是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动力,异常高压体系产生的流体压裂、幕式排烃作用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十分有利。油气主要分布在高压体系中的相对低压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塑性拱张构造是异常高压体系的泄压区,也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其较深层位(Es3中下─Es4上)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郑和荣黄永玲冯有良
关键词:石油地质东营凹陷下第三系
同沉积构造坡折带对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为例被引量:147
2006年
发育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是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根据对渤海湾盆地的凹陷构造发育特征与层序发育形式的研究,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按成因可划分为两类:同沉积断裂构造坡折带和同沉积背斜构造坡折带。前者根据其平面组合特征划分为5种样式:帚状断裂构造坡折带、陡坡平行(断阶)状断裂构造坡折带、缓坡平行(断阶)状断裂构造坡折带、交叉状断裂构造坡折带和梳状断裂构造坡折带;后者据成因划分为2种样式:同沉积披覆背斜构造坡折带、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坡折带。盆缘沟谷与7种构造坡折带样式的组合不但控制了层序低位域砂岩、砾岩体的发育及其展布方向,而且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和油气的运聚特征,从而控制了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分布。
冯有良徐秀生
关键词:构造坡折带砂砾岩体断陷盆地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鸳鸯沟地区层序地层划分与岩性圈闭预测被引量:5
2008年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岩心、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将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鸳鸯沟地区古近系裂陷期的沉积充填划分为4个超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该区主要发育同沉积断裂坡折型层序,坡折带之下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主要部位。结合该区层序格架中油气分布规律,对该区岩性圈闭进行了预测。通过钻探锦310井,在预测目的层段试油获高产油气流,证实了锦1断裂坡折带之下为西部凹陷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带。
鲁卫华冯有良谢亚明陈振岩单俊峰
关键词:岩性圈闭三级层序层序格架断裂坡折带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古近系坡折带类型及隐蔽圈闭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06年
高柳地区古近系地层经历了从盆地初始裂陷、强烈裂陷到裂陷衰退一系列过程,形成了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无坡折的缓坡地貌型层序的地层演化系列,因而该地区古近系存在同沉积构造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构造弯折带和无坡折的缓坡地貌3种坡折带类型,它们控制了扇三角洲、水下扇、浊积扇和下切水道充填砂体的分布.同沉积断裂坡折带和同沉积构造弯折带之下的低位域砂体是该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
张文才杨凤波冯有良李会军袁井菊
关键词:南堡凹陷坡折带隐蔽圈闭
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构造下组合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及有利区预测
2024年
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成藏过程复杂,深入认识控藏要素与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科学及实践意义.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构造下组合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单井相分析、油藏解剖、地层水分析等技术手段,明确了高泉构造清水河组砂体成因、关键控藏要素及有利区带,丰富了复杂构造带沉积-成储-成藏理论认识.分析认为:(1)高泉构造白垩系清水河组砂体为扇三角洲前缘多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而成,砂体储集性能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2)清水河组油气保存条件差异大,高泉构造自燕山期以来为继承性构造,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背斜构造受断裂切割改造严重,在挤压变形强烈的背斜翼部,深浅断层纵向对接,造成背斜构造翼部油气沿断裂调整散失,仅在构造高点富集成藏.(3)清水河组底部砂体物性受沉积期古地貌控制,古地貌相对较高的低凸起,砂体泥质含量低,分选好,物性优;古地貌相对较低的古沟槽沉积区,砂砾岩分选磨圆差,泥质含量高,储集物性差.(4)高泉构造清水河组油气成藏受优质储层及保存条件两大关键要素控制,围绕两大控藏要素,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开展古地貌恢复及敏感属性分析,预测高泉构造清水河组优质储层发育区,主要分布于三维工区西南部,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有利面积约110 km2,为该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有效支撑和借鉴.
刘刚李建忠朱明齐雪峰冯有良袁波庞志超
关键词: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有利区带石油地质学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形成动力学及层序地层模式被引量:140
2000年
文中认为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源于全球构造事件导致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地幔隆升产生的岩石圈拉张伸展而导致的不同级别的幕式构造运动以及由构造、冰川消融作用和地球旋转而产生的气候旋回。基准面的变化是构造、气候的函数 ,对于地史时期的滨海盆地 ,基准面就是相对海平面。不同级别的基准面变化旋回形成不同级别的层序 ,表现为盆地的裂陷旋回期相当于海平面变化旋回的超周期组 ,形成构造层序 ;裂陷幕和气候的二级旋回相当于海平面旋回的超周期 ,形成层序组 ;幕式断陷作用和气候的三级旋回形成层序。断陷盆地一个典型层序形成的模式是 :由于湖水体积的有限性 ,一次断陷和掀斜运动就能产生构造坡折并使湖水体积再分配 ,湖水向主断层和构造坡折之间可容空间增大的区域流动 ,造成基准面下降 ,产生陆上暴露、下切水道、水下冲积扇、废弃型三角洲及扇三角洲构成低位域 (LST)。构造宁静期 ,在气候等因素的作用下 ,湖水将趋于恢复断陷前的位置 ,使基准面 (湖平面 )升高 ,形成湖浸和河流退积作用形成的破坏型三角洲 ,深湖、浊积扇及浅湖构成湖扩张体系域 (EST)。当湖平面达到最高并趋于稳定 ,由于断陷使流域地形变陡 ,大量碎屑物入湖形成以三角洲前积体为主的高位体系域 (HST)。叠加在三级基准?
冯有良李思田解习农
关键词: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模式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盆地充填模式被引量:100
1999年
以构造地层、层序地层分析和基准面分析原理为手段 ,对东营凹陷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型式、体系域构成和盆地充填模式进行了研究 ,在高分辨地震剖面、测井曲线、岩相和古生物等方面 ,识别出 3个级别的层序界面标志 ,建立了该凹陷层序地层格架 ,将其下第三系划分为 1个构造层序 ,3个层序组 ,1 2个层序 ;确立了该凹陷 3个构造幕发育的 3种不同成因的三级层序型式 ,即初始裂陷型层序、裂陷伸展型层序和裂陷收敛型层序 .研究表明 ,该盆地层序的发育和沉积充填受控于因盆地幕式构造演化、气候变化和物源供给条件变化导致的沉积基准面升降旋回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 ,表现为不同级别构造运动、气候旋回和物源供给因素控制着不同级别层序及其体系域的发育 ,不同构造幕。
冯有良
关键词:层序地层东营凹陷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同沉积构造坡折对层序建造和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控制被引量:26
2018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该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区带,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其主要的勘探领域,同沉积构造坡折对层序建造和岩性油气藏富集带具有控制作用。应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按照构造层序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同沉积构造坡折特征及其控制的层序建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的同沉积构造坡折按成因可划分为同沉积逆断裂坡折和隐伏断裂挠曲坡折。前者是同期发育的逆断层活动造成的湖底坡度梯度变化带,后者是深部隐伏断裂活动造成的湖底坡度梯度变化带。中—晚二叠世,该区属于断坳转换幕,发育同沉积逆断层坡折及其控制的层序建造。三叠纪以后盆地处于挤压坳陷阶段,发育同沉积逆断裂坡折和隐伏断裂挠曲坡折及其控制的层序建造。同沉积逆断裂坡折控制的层序建造向岸一侧低位域发育冲积扇到辫状河道砾岩,向湖一侧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湖扩展体系域坡折向岸一侧发育薄层泛滥平原、浅湖及退积型三角洲沉积,向湖一侧发育泛滥平原或半深湖沉积;高位域发育河流、三角洲前缘,其可越过坡折向湖进积。挠曲坡折控制的层序建造低位域坡折向岸一侧发育辫状下切水道充填,向湖一侧发育由滨浅湖滩坝砂体或低位辫状三角洲砂体构成的低位楔;湖扩展体系域坡折向岸一侧发育滨浅湖,向湖一侧发育半深湖沉积;高位域发育河流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同沉积构造坡折控制的层序低位域砂砾岩体储层,如冲积扇、辫状河道、低位三角洲及滨浅湖砂体、湖底扇砂体,若有断裂和不整合面与风城组油源沟通,能形成良好成藏条件,有利于岩性油气藏发育。
冯有良胡素云李建忠曹正林吴卫安赵长义崔化娟袁苗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被引量:27
2009年
基于构造层序分析方法,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岩心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做了层序地层研究和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古近系作为一个超层序组可以划分出4个超层序8个三级层序。根据同沉积构造坡折类型,可以把层序划分为同沉积断裂坡折层序、同沉积挠曲坡折层序和无坡折的缓坡层序三种层序类型。其中同沉积断裂坡折层序主要发育在超层序1、超层序2和超层序3,同沉积挠曲坡折层序和缓坡层序主要发育在超层序4。超层序2和超层序3由同沉积构造坡折控制的层序低位域和高位域砂体与湖扩展体系域优质烃源岩配置,成藏条件优越。同时这些岩性圈闭一般处于中深层次生孔隙发育带内,储层性能良好,最有利于岩性油气藏发育。据此在辽河西部凹陷提出了西斜坡锦1断层的下降盘,双台子断裂下降盘;东部陡坡台安—小洼—海外河断裂下降盘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
冯有良鲁卫华门相勇
关键词:层序地层古近系辽河西部凹陷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页岩层系优势岩相及其控储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页岩油勘探近年获得重要突破,研究高原咸化湖盆岩相与储层特征对甜点识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全岩矿物组成和原位微量元素分布测试、大面积视域扫描拼接成像、高压压汞与氮气吸附实验以及一维核磁共振分析,判识了岩相类型,系统研究了页岩储集性和含油性差异,提出了优势岩相和控储主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有块状灰云岩(碳酸盐矿物含量>70%)、层状灰云岩(碳酸盐矿物含量50%~70%)、纹层状混积岩(碳酸盐矿物含量10%~50%)和断续状水平层理混积岩(碳酸盐矿物含量10%~50%)4种岩相。块状灰云岩和层状灰云岩孔隙以晶间孔为主,储集空间大且连通性好,孔隙中含油指数高,为优势岩相;纹层状混积岩基质孔隙发育较差,纹层密集发育的混积岩渗透性较好;断续状水平层理混积岩孔、缝不发育,储集性较差。优势岩相成储过程受3方面因素控制:①碳酸盐矿物组构决定宏孔发育程度;②陆源长英质细粒沉积物和黏土矿物含量控制比表面吸附性;③纹层发育程度最终改善储层渗透性能。
张洪冯有良刘畅杨智伍坤宇龙国徽姚健欢孟博文邢浩婷蒋文琦王小妮魏琪钊
关键词:储层特征页岩油古近系柴达木盆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