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
- 作品数:264 被引量:7,302H指数:4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柴西南区湖相碳酸盐岩勘探潜力评价被引量:7
- 2018年
-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英西下干柴沟组上段碳酸盐岩储层成功钻探了多口千吨井。研究区柴西南区与英西地区毗邻,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其成藏地质条件与英西地区相似。为了进一步了解柴西南区碳酸盐岩油藏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文中利用岩心、测井、地震、试油等资料,对柴西南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的构造、源岩、储层、油藏进行了详细解剖和刻画,认为下干柴沟组上段具备4个有利成藏的地质条件:1)成藏期古构造背景为邻凹古斜坡,位于生烃中心附近,古今构造继承性好,相对稳定;2)该区发育了盆地分布最广、最优质的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达4.32%,厚度最大超过1 000 m,面积达到2 000 km^2;3)有利储集岩石类型包括颗粒灰岩、藻灰岩、泥晶灰岩,原生孔、次生溶蚀孔、微裂缝发育;4)源储配置条件好,有利于形成源内或近源型油藏。通过综合评价,落实下干柴沟组上段碳酸盐岩有利勘探面积480 km^2,确定该区为下一步增储上产的有利区带。
- 施奇张永庶吴颜雄杨智夏晓敏赵权
- 关键词:湖相碳酸盐岩成藏条件柴达木盆地
- 胜利油田 构建劳动争议预防化解“1+3+3”体系
- 2021年
-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油地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劳动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多样,仅靠"单打独斗"的传统工作方式已经难以有效预防、及时化解劳动争议问题,必须关口前移、多方参与、多方合作,建立符合劳动关系运行规律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2020年,胜利油田以建立油地劳动争议预防化解联席会议制度为契机,探索构建"1+3+3"工作体系,其中,"1"为建立油地劳动争议预防化解联席会议制度。
- 姜华杨智李世军
- 关键词:劳动争议预防化解联席会议制度矛盾纠纷
- “进源找油”:源岩油气内涵与前景被引量:133
- 2019年
- 基于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背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和重点盆地研究对比分析,将非常规油气划分为源岩油气、致密油气和滞聚油气3种类型,明确源岩油气是全球油气供应的战略领域,是未来石油工业第2个150 a生命周期中举足轻重的资源组成,是"进源找油"的主要对象。提出源岩油气地质学内涵,集成建立了源岩油气生、排、滞留烃模式,指出5个源岩油气生成段决定相应技术条件下的现实资源潜力;分析了源岩油气"甜点段"形成机理,发现页岩油主要聚集在紧贴生油段、孔渗较好的泥页岩段,而煤层气和页岩气"甜点段"源储一体、吸附在煤层表面或滞留在富有机质黑色页岩段,评价优选源岩油气"甜点区(段)"是"进源找油"的核心;源岩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继北美之后,全球十余个大型常规-非常规"共生盆地"源岩油气也将迎来大发展,源岩油气是中国未来石油稳定发展的主力、天然气产量跨越的增长点,预计2030年中国源岩油和源岩气产量将分别占比15%和30%;应对源岩油气发展挑战,建议坚持理论创新、设立开发试验区、加强技术攻关、争取国家支持等。源岩油气地质,是"源控论"在非常规油气阶段的新发展,将为承续和推进后油气工业时代上游领域新征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杨智邹才能
- 关键词:页岩油煤层气
- 陆相淡水湖盆细粒沉积成因机制及页岩油储集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_3亚段为例
- 2025年
-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长73亚段沉积期研究区古环境整体表现为温暖湿润、梅雨事件频发、水体深度较大的淡水湖盆特征,古地貌呈现西南陡、东北缓的不对称型,可进一步细分为湖底深洼、古沟道、湖底古脊等微古地貌单元。②长73亚段发育一套极细砂岩、粉砂岩、泥页岩、凝灰岩等细粒沉积,垂向多呈薄互层—纹层组合分布,砂岩粒径大多小于62.5μm,单层厚度为0.05~0.64 m,含完整植物碎片,发育波状层理、逆粒序-正粒序组合、爬升沙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揭示异重流沉积成因。③环形水槽模拟实验再现了异重流搬运过程及沉积特征,主要表现为初期的密度流速差造成头部较厚且粒径较大,上部较薄且粒径偏小的特征;中期滑水作用促使流体头部抬升并向前快速搬运,由此产生的多个“新前端”促使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细粒砂岩向湖盆中部长距离搬运。④明确了盆地西南部细粒砂质岩以异重流成因为主,指出频繁发育的洪水事件、西南部陡坡地形是异重流发育的主控因素。⑤长73亚段砂岩、泥页岩发育微纳米孔喉系统,不同岩性均含油,但可动油含量差异大,砂岩中可动油含量最大。⑥明确了长73亚段多期异重流砂岩与泥页岩形成的细粒沉积复合体具有“整体含油、差异储集”特征,低TOC泥岩与粉砂岩组合为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 刘显阳刘江艳王秀娟王秀娟吕奇奇杨智吕奇奇杨智张岩
- 关键词:异重流储集特征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油
- 一种泡沫排水剂的加注方法和设备、及用于设备的泡排球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排水剂的加注方法,通过气井生产时油套压差变化趋势、气井瞬时流量变化趋势确定起泡剂加注时机及周期,并通过一种基于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的泡沫排水剂的加注设备进行自动化加注;本发明通过加注设备对气井的生产动态特...
- 马辉运杨智张华礼王强叶长青王晓娇孙风景彭杨熊杰陈家晓
- 文献传递
- 页岩含烃饱和度影响因素及商业有机碳下限值确定方法--以美国Maverick盆地鹰滩组页岩为例
- 页岩含烃饱和度及有机碳含量大小直接影响页岩油气勘探潜力.美国Maverick盆地鹰滩组(以下简称EF)页岩油已商业开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页岩有机碳含量高,平均为4.5%,分为上下两段,下段有机碳含量高,也是主要产油层...
- 罗霞侯连华张丽君赵忠英杨智林森虎
-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被引量:1134
- 2012年
- 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在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聚集机理等方面明显不同。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成藏,目标是回答圈闭是否有油气;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储层,目标是回答储集有多少油气。非常规油气主要表现在连续分布、无自然工业产量。目前,常规油气面临非常规的问题,非常规需要发展成新的"常规"。伴随技术的进步,非常规可向常规转化。常规油气聚集包括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以孤立的单体式或较大范围的集群式展布,圈闭界限明显,储集体发育毫米级—微米级孔喉系统,浮力成藏。非常规油气聚集包括致密砂岩油和气、致密碳酸盐岩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一般源储共生,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于盆地斜坡或中心,圈闭界限不明显,页岩系统储集体广泛发育纳米级孔喉,浮力作用受限,油气以原位滞留或短距离运移为主。以中国重点盆地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系统分析了其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非常规油气储集空间主体为纳米级孔喉系统,局部发育微米—毫米级孔隙,其中页岩气储层孔径为5~200nm,致密灰岩油储层孔径为40~500nm,致密砂岩油储层孔径为50~900nm,致密砂岩气储层孔径为40~700nm。针对全球石油工业和纳米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需要发展纳米油气透视观测镜、纳米油气驱替剂、纳米油气开采机器人等换代技术,油气智能化时代将随之到来。
- 邹才能朱如凯吴松涛杨智陶士振袁选俊侯连华杨华徐春春李登华白斌王岚
-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页岩气页岩油
- 改进的烃源岩生烃潜力模型及关键参数模板被引量:21
- 2019年
- 岩石热解测试分析数据中最重要的参数——氢指数I H和原始氢指数I Ho是衡量烃源岩生烃潜力的重要指标。针对已有I Ho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模型,提高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符合率,并推导出碳恢复系数、原始有机碳含量、可转化碳含量、可转化碳百分比、转化率、降解率、产烃率、原始有机质孔隙度等参数的定量模型。通过统计国内外7个盆地1249组岩石热解和TOC数据,拟合得出Ⅰ型、Ⅱa型、Ⅱb型和Ⅲ型4种有机质类型烃源岩I Ho模型的关键参数值,并建立4种类型烃源岩生烃潜力、碳恢复系数、转化率、降解率、产烃率、原始有机质孔隙度等参数随T max变化的模板,弥补了有效烃源岩定量研究手段的不足,有望促进油气资源评价技术的发展。
- 郭秋麟米敬奎王建李景坤李永新杨智
- 关键词:生烃潜力烃源岩评价生烃动力学页岩油气
- SAGD采油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AGD采油方法,包括:步骤S1:在相邻的两组井组中建立压力差,以形成高压井组和低压井组,并维持两组井组的正常生产;步骤S2:待两组井组的生产完成后,将高压井组的生产井关闭,高压井组的注入井、低压井组的生...
- 罗池辉赵睿陈河青杨智高成国
- 一种产能建设实施阶段多项目实时批量效益跟踪评价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能建设实施阶段多项目实时批量效益跟踪评价方法,属于产能开发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项目基础数据表并录入相应的数据;步骤S2:将决策期计划现金流量表引入作为对比项,建立运行期实际跟踪现金流量...
- 张蔓张军李晓山陈程刘畅杨智李映艳刘刚张宇秦基超方政保姜关锋彭梦芸丁艳王宏玉刘荣军王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