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艳芬

作品数:52 被引量:680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14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农业
  • 8篇松嫩平原
  • 7篇城市
  • 5篇旱灾
  • 4篇农业旱灾
  • 4篇粮食生产
  • 4篇黑土
  • 3篇盐碱
  • 3篇盐碱化
  • 3篇遥感
  • 3篇灾害
  • 3篇生态
  • 3篇农业自然灾害
  • 3篇自然灾害
  • 3篇粮食安全
  • 3篇景观
  • 3篇景观动态
  • 3篇碱化
  • 3篇耕地
  • 3篇GIS

机构

  • 35篇西北大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长安大学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吉林省气象局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吉林省农业区...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西北勘测设计...

作者

  • 52篇何艳芬
  • 22篇马超群
  • 18篇张柏
  • 7篇刘志明
  • 5篇宋开山
  • 5篇王宗明
  • 4篇杨海娟
  • 4篇曹明明
  • 3篇晏明
  • 2篇宋令勇
  • 2篇宋进喜
  • 2篇李方
  • 2篇李欣
  • 2篇刘权
  • 2篇邱海军
  • 2篇段洪涛
  • 2篇朱金花
  • 2篇李铁强
  • 2篇李书恒
  • 1篇孟欢欢

传媒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农业系统科学...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长安大学学报...
  • 2篇湿地科学
  • 2篇建筑与文化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2篇2004
  • 3篇2003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被引量:9
2019年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拟合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的线性关系以检验其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选取1997-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种能源消费量计算得到的人均碳排放数据,并绘制时间序列曲线。时间序列曲线具有波动式上升的特征,但近年来处于明显的下降阶段;通过拟合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西安市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并且碳排放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过峰值,说明随着人均GDP增长环境污染已有所改善。结合同期GDP总量、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以及技术进步系数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表明人均碳排放与这些指标均存在相当的关联度。
王瑛何艳芬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碳排放灰色关联度分析
基于熵权TOPSIS的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2023年
文章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选取16个评价指标,建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划分经济、社会、人文、生态四个质量评价子系统,利用熵权TOPSIS法,对辽中南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Arc GIS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存在空间不均衡现象。(2)辽中南城市群的人居环境质量水平与经济质量水平相关。(3)辽中南城市群的人文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低。
徐霜何艳芬
关键词:人居环境熵权TOPSIS辽中南城市群
吉林省近50年粮食产量及作物结构变化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通过分析吉林省近50年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及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吉林省近50年来粮食总产量呈"波动式"迅速增加;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大豆、玉米、谷子和高粱四大作物"四足鼎立"的结构模式演变为目前以玉米占绝对优势的"玉米型"经济。分析了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粮食作物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指出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图3,参10。
何艳芬张柏刘志明
关键词:粮食产量
松嫩平原土地景观动态对旱灾的影响研究——以吉林省农安县为例被引量:9
2005年
景观结构与功能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景观具有等级结构。从土地利用景观和农田景观两个尺度对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农安县的土地景观格局动态进行描述;以地形图和遥感影像为信息源,用景观指数对土地利用景观进行分析;采用多样性指数来描述农田景观结构动态。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土地景观动态变化对农业旱灾的影响,指出土地利用和农作物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本区农业旱灾频繁的重要原因。
何艳芬张柏马超群
关键词:农业旱灾松嫩平原农田土地利用农作物结构
基于粮食生产时空特征的粮食安全保障(英文)被引量:7
2009年
中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一直备受学界关注,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粮食生产的时空不稳定性对于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采用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模型对1980~2006年中国31个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未来中国粮食生产的宏观战略布局和决策提供参考。1980~2006年,中国粮食生产总量增加,省际差异较大,按省平均粮食产量和各省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将粮食生产的时间序列划分为3个阶段,依次为低产高变阶段、高产低变阶段和高产高变阶段;结合各省粮食生产水平和年际变化特征,以粮食产量和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标准,将各省的粮食生产情况分为4种类型,即低产高变型、低产低变型、高产低变型和高产高变型;从各农业产区看,各农业区整体粮食生产能力随时间具有稳定性,但区域差异较大,各农业区内部省域单元之间的粮食生产水平差异较大,具有空间上的不均匀性,表明中国粮食生产具有时空上的不稳定性。最后,从不同层面针对不同农业区和省份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关建议:①针对各农业区,应从国家宏观层面上制定相应的政策;②各省要根据该省粮食生产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农业政策。
何艳芬马超群杨海娟
关键词:粮食生产粮食安全
建国以来陕西省粮食生产及其作物结构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前陕西省处于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大背景之下,保证一定数量耕地面积对保障粮食安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运用趋势分析及结构分析法对建国以来陕西省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及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粮食生产的特征为:粮食总产量波动增长;尽管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结构基本稳定,但各农作物之间的绝对面积比例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对产量增长贡献最大。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及作物结构变化可以明确土地利用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
马超群何艳芬
关键词:农业经济粮食产量粮食安全
MOOC辅助下的计量地理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索被引量:4
2021年
"自主学习"是人才培养的必然。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计量地理学MOOC在线课程资源,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进行了初步的设想,提出了混合学习模式。研究发现,在MOOC在线课程资源的辅助下,通过划分课程单元,明确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保持传统面对面教学及时沟通和反馈的优势,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保证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保障措施的建议。
何艳芬曹明明李书恒刘康邱海军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计量地理学教学效果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土地沙漠化调查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以 198 6年和 2 0 0 0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TM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 ,对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的土地沙漠化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区域内的土地沙漠化总体上呈逆转趋势。主要表征为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 ,平均每年减少 0 .71× 10 4 hm2 ,年递减率为 0 .8% ;沙漠化程度渐轻 ,微度沙漠化土地增加 92 .9% ,而轻、中、重度沙漠化土地减少了 4 4 .3%。该地区的土地沙漠化整体上以逆转趋势为主 ,还有一些局部区域沙漠化程度仍在发展 ,土地沙漠化的状况不容忽视。人类活动对区域土地沙漠化的影响比较明显 ,气候变化和地理环境也对土地沙漠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沙漠化土地类型由以草地为主转为以旱地为主。
刘志明晏明李铁强刘海风何艳芬
关键词:松嫩平原沙漠化遥感与GIS
关中地区城市生态位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索区域内城市间的竞争程度及变化情况。方法运用生态学中生态位及生态位重叠模型计算城市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结果以关中地区为研究范围,根据2004年39个工业行业产值数据,计算出关中地区4城市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结论 (1)关中地区4个城市生态位宽度形成3个类别,分别为西安、宝鸡、咸阳、铜川,其中,西安市生态位宽度最大,所占据的资源空间最多,其余两种类型生态位宽度逐渐减小,所占据的资源空间逐渐减少;(2)关中地区4个城市生态竞争缓和,竞争中形成西安市处于优势地位,宝鸡、咸阳次之,铜川位居最后;(3)西安和咸阳、西安和宝鸡、咸阳和铜川城市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互为可能的竞争对手。
马超群曹明明何艳芬
关键词:城市生态位生态位重叠
陕西省1980-2006年气候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基于陕西省1980-2006年97个气象站点地面观测的降水和气温数据分析近27年陕西省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空间分布格局均呈随纬度增加而逐步减少,陕西省南部水热条件明显好于北部。(2)近27年来陕西省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每年上升0.0566℃,陕北增温幅度略高于陕南;降水量变化的线性趋势不如温度变化的线性趋势明显,但总体上以每年4.59mm的速度减小。90年代是降水量下降最剧烈的时期,2000年后有小幅回升;陕南降水量减小的幅度大于陕北。(3)陕西省气候总体上呈暖干化趋势。陕西省气候变化特征为理解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气候变化提供依据,为近一步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依据。
何艳芬张喨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