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宗明

作品数:395 被引量:5,773H指数:4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1篇期刊文章
  • 58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4篇农业科学
  • 73篇自动化与计算...
  • 65篇环境科学与工...
  • 64篇天文地球
  • 43篇经济管理
  • 25篇生物学
  • 6篇水利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8篇遥感
  • 53篇湿地
  • 40篇土壤
  • 38篇植被
  • 36篇三江平原
  • 36篇土地利用
  • 34篇松嫩平原
  • 30篇生态
  • 24篇生态系统
  • 24篇面向对象
  • 23篇GIS
  • 22篇遥感影像
  • 21篇气候
  • 20篇MODIS
  • 19篇植被指数
  • 17篇农田
  • 16篇玉米
  • 15篇作物
  • 14篇图像
  • 14篇净初级生产力

机构

  • 387篇中国科学院
  • 7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1篇中国科学院大...
  • 28篇吉林大学
  • 13篇延边大学
  • 12篇东北师范大学
  • 9篇赤峰学院
  • 8篇吉林师范大学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空军航空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吉林省土壤肥...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哈尔滨师范大...
  • 4篇山东理工大学
  • 4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科学院遥...
  • 3篇南京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作者

  • 394篇王宗明
  • 203篇张柏
  • 187篇宋开山
  • 118篇刘殿伟
  • 99篇任春颖
  • 90篇毛德华
  • 75篇贾明明
  • 40篇李方
  • 34篇段洪涛
  • 30篇刘焕军
  • 28篇张树清
  • 26篇李晓燕
  • 24篇杜嘉
  • 24篇董张玉
  • 20篇路春燕
  • 19篇杨飞
  • 19篇罗玲
  • 19篇曾丽红
  • 18篇满卫东
  • 18篇徐京萍

传媒

  • 24篇农业系统科学...
  • 19篇干旱区资源与...
  • 18篇湿地科学
  • 16篇遥感技术与应...
  • 16篇生态学杂志
  • 14篇农业工程学报
  • 13篇资源科学
  • 9篇水土保持学报
  • 9篇地理科学
  • 8篇生态学报
  • 8篇中国农业气象
  • 8篇国土资源遥感
  • 7篇湖泊科学
  • 7篇水土保持通报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光谱学与光谱...
  • 6篇自然资源学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1篇2022
  • 20篇2021
  • 14篇2020
  • 16篇2019
  • 15篇2018
  • 17篇2017
  • 13篇2016
  • 12篇2015
  • 13篇2014
  • 12篇2013
  • 12篇2012
  • 16篇2011
  • 41篇2010
  • 24篇2009
  • 38篇2008
  • 40篇2007
  • 30篇2006
  • 16篇2005
3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江平原萝北县湿地农田化过程与驱动机制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通过获取三江平原萝北县自1954年以来的六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了过去50余年湿地农田化过程,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探讨了湿地农田化过程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54~2005年,三江平原萝北县耕地面积净增21.85×10^4hm^2,湿地是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在空间上,湿地斑块越来越分散,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加剧,而耕地斑块则趋于集中分布;目前,耕地已成为三江平原萝北县的基质景观,地势低平、坡度较小、土壤条件、地貌条件良好的平原区是湿地农田化的首选区域。随着可开垦湿地资源的减少,人类的开垦对象开始转向地势、土壤、地貌等条件相对较差的湿地景观单元。气候变暖加速了湿地农田化进程,而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对湿地农田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黄妮刘殿伟王宗明宋开山张柏李方任春颖
关键词:耕地景观指数
基于CLUE-S模型的别拉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被引量:14
2010年
以别拉洪河流域为研究区,根据3期(1986年、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道路、河流、居民点、湖泊、沟渠、海拔、坡度、坡向、人口等驱动因子,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具有决定作用的驱动因子,然后构建了模拟别拉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CLUE-S模型,动态模拟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模式。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坡度和海拔是影响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检验,CLUE-S模型模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在基本单元(300 m×300 m栅格)的水平上,模型对研究区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分布格局模拟的总体精度分别达到78.45%、90.93%,Kappa指数分别为0.74、0.89。这说明模型具有成功模拟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的能力。
刘庆凤刘吉平宋开山李方王宗明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CLUE-S模型
基于GIS的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信息系统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本文系统论述了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系统结构设计与数据库建库,以及湿地信息系统建成后的功能和意义。松嫩平原重要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平台的建立,实现了重要湿地生态环境信息查询、更新和信息共享,为深入开展保护区重要水禽生境专题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提高了濒危物种和湿地环境的监测能力和保护效率。
陈铭张树清宋开山王宗明王丹丹
关键词:GIS松嫩平原
黑龙江省低山丘陵区水保措施减蚀效应研究
2007年
黑龙江省低山丘陵区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活动剧烈,加之降雨多以夏季暴雨为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通过对宾县三岔河小流域7个试验小区径流和产沙观测资料的分析,总结得出不同水保措施下的水土保持效益,为合理安排耕作方式提供参考。图1,表2,参16。
韩富伟张柏宋开山王宗明王岩松张晓卫
关键词:径流小区土壤侵蚀水保措施
四平市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情景预测
2015年
以四平市为研究区,利用1976-2014年Landsat系列影像,基于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四平市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并对城市未来发展变化进行情景预测.结果表明,近38年,四平市耕地面积因被建成区占用而减少;而建筑用地呈快速增加趋势,年均增长2.67%.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景观分离度呈增加趋势,景观破碎化加剧;而建筑用地分布趋于集中.城市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城市将继续扩展.根据预测,未来6年耕地面积仍呈减少趋势,建筑用地面积快速增长,建成区沿NW-SE轴向扩展.
杜会石王宗明李未末
关键词:情景模拟GIS
1990-2015年三江平原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评估被引量:15
2018年
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四期的遥感影像提取土地覆被信息,以此为基础,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192-2015)对三江平原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三江平原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指数(FEI)逐年减小,生态环境逐年变差,但有放缓之势。1990年和2000年FEI分别为57.43和54.44,生态功能状况为一般;2010年和2015年FEI分别为47.96和47.70,生态功能状况评级为较差,生态功能状况为自然生态差,存在明显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类型结构单一,生态功能不稳定。1990-2015年间,生态功能状况变化度(△FEI)为-9.73,生态功能状况变化度评级为显著变差。从1990-2000年间到2000-2010年间,△FEI<0,且︱△FEI︱增大,1990-2010年间生态功能状况变差加剧;从2000-2010年间到2010-2015年间,△FEI<0,且︱△FEI︱减小,说明2000-2015年间生态功能状况变差状况有所缓解。人类扰动上升,气候变暖、变干也是该区生态功能状况变差的因素。
满卫东刘明月刘明月王宗明李晓燕王宗明贾明明任春颖毛德华
关键词:遥感监测土地覆被生态评价生态功能区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过去40年农业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06年
利用1961-2000年的逐月气候资料,分析了松嫩平原农业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过去40年中松嫩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在0.4℃/10a以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各个季节及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与时间序列的回归趋势均达到显著水平,冬季增温速率最大。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增加显著。年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最低气温和作物生长季最低气温增加均较显著,冬季和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增加速率较大。对降水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除1961-198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外,年总降水量和各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在过去40年中并无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此项研究结果可以为松嫩平原农作物布局、种植结构调整等农业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借鉴。
王宗明宋开山张柏刘殿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西部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改进CASA模型估算得到的草地NPP,分析了2000~2009年松嫩平原西部草地NPP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09年松嫩平原西部草地NPP总量在8.46~11.22Tg C之间,平均值为9.92Tg C,呈波动上升趋势;受气温、降水及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影响,NPP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积累期主要集中在水热条件搭配较好的4~10月,占年度NPP总量的99.60%;2000~2009年,春、夏、秋、冬四季草地NPP平均值分别为6.82gC.m-2.a-1、79.68gC.m-2.a-1、13.57gC.m-2.a-1、0.09gC.m-2.a-1,即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空间上,松嫩平原西部草地NPP由南向北呈明显增加趋势,最低值分布在吉林省境内的中部地区;2000~2009年,黑龙江省各年草地NPP均高于吉林省,说明在松嫩平原西部黑龙江省草地长势优于吉林省;基于像元的NPP年际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占研究区总面积3/4的草地NPP表现为增加趋势,NPP显著增加的草地面积是显著降低面积的7.6倍,说明2000~2009年间松嫩平原西部草地长势呈明显好转趋势。
罗玲王宗明毛德华娄彦景任春颖宋开山
关键词:NPP草地松嫩平原西部
应用EPIC模型计算黄土塬区作物生产潜力的初步尝试被引量:62
2002年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强烈,土地现实生产力水平低,研究该地区作物生产潜力可以为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及合理进行农业生产规划提供依据。论文介绍了EPIC(侵蚀—生产力影响计算模型)的特点、组成部分及应用步骤,对部分作物参数进行了修订。以黄土塬区冬小麦和春玉米为例,对EPIC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表明EPIC在黄土高原地区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冬小麦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多年平均误差为7.78%;春玉米多年平均误差为9.60%。冬小麦水分胁迫天数多年平均为9.9天,最少为1.7天(1993年),最多为23.1天(1995年);春玉米水分胁迫天数多年平均为13.4天,最少为1.1天(1993年),最多为44.2天(1995年),与各年作物生育期降水情况基本一致。此模型经修正后在正常年份模拟值较为精确,在干旱年份对作物、土壤等参数的修正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
王宗明梁银丽
关键词:作物生产潜力冬小麦春玉米农业生产
一种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的潮间带滩涂快速遥感提取方法
一种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的潮间带滩涂快速遥感提取方法,涉及潮间带滩涂快速提取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遥感技术无法准确探测获得潮间带滩涂分布的问题而提出的。筛选Sentinel‑2MSI影像...
贾明明王宗明任春颖毛德华
文献传递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