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柳青
- 作品数:11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多身份追踪中基于范畴的分组效应被引量:6
- 2014年
- 根据Yantis(1992)的分组假设,多目标追踪中存在基于对象空间特征的分组形成与保持。在多目标追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身份追踪任务中,基于对象身份特征的差异性也可导致分组效应。在分析多目标追踪中基于空间的分组表征与多身份追踪中基于特征的分组效应基础上,根据现实世界中客观物体的概念信息是以不同范畴的形式组织的这一现象和规律,提出了基于范畴的分组表征这一理论假设,拟考察多身份追踪中对象身份的范畴性差异所引起的分组效应的影响因素、基于范畴的分组效应对追踪过程中注意资源分配机制及观察者眼动特征的影响。
- 魏柳青张学民
- 关键词:工作记忆眼动
- 多目标追踪的任务难度对不同类型非目标选择性抑制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采用多目标追踪(MOT)与点探测刺激觉察任务相结合的实验范式,分别通过改变运动与静止非目标数量,考察追踪难度变化对不同类型非目标选择性抑制的影响。实验一通过改变运动非目标数量为4、5、6,发现当运动非目标数量为6时,追踪难度显著增加,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也显著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量则不随追踪难度的变化而变化;实验二改变静止非目标数量为4、5、6,同样发现当静止非目标数量为6时,追踪难度显著增加,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也显著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量仍不随追踪难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当静止非目标数量为6时,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量显著大于运动非目标,出现了反转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视野范围内总的对象数量超出了视觉索引容量,被试改变了对静止与运动非目标的抑制策略。综合实验结果表明,静止非目标上的抑制程度随追踪难度的提高而增加;而运动非目标上的抑制程度对追踪难度的变化不敏感,在不同难度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
- 魏柳青刘冰张学民赵霞
-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
- 暴力游戏中射杀动作和血腥成分对玩家和观看者攻击倾向的影响被引量:43
- 2009年
- 通过实验考察游戏中的射杀动作成分和血腥成分对玩家和观看者攻击性行为和攻击性认知的影响。被试为72名男性大学生,选用第三人称45度角的射击类游戏,将游戏中的射杀动作成分和血腥成分进行分离,采用竞争反应时任务范式考察攻击性行为,采用EAST内隐认知范式考察内隐攻击性认知,结果表明:(1)玩家比观看者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玩家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和攻击性认知均显著强于观看者;(2)视频游戏中的射杀动作成分导致观看者有更高的游戏卷入,血腥成分对被试的攻击性影响强于射杀动作成分,并使被试倾向于将攻击性进行他人归因。
- 张学民李茂宋艳李永娜魏柳青
- 关键词:暴力游戏攻击性行为
- 多身份追踪中基于表情特征的分组效应被引量:4
- 2016年
- 探讨了表情因素作为身份特征对多身份追踪中分组效应的影响。采用多身份追踪范式,8个客体为表情图片(正性、负性、中性)其中4个为目标,对45名被试进行了有无眉毛线索对追踪表现影响的测查。实验条件分别为:目标表情与非目标表情完全不相同组(4水平,简称分组)、目标表情与非目标表情都由两种相同数量的表情混合组成(3水平,简称配对)与基线组(8个客体表情相同)。发现分组水平的成绩显著优于基线组,配对水平的成绩显著低于基线组,并表现出了负性表情的追踪优势;另外,有无眉毛线索对追踪表现无显著影响。这一结果说明多身份追踪中存在基于表情特征的分组效应,负性表情的分组知觉高于正性表情。
- 雷寰宇魏柳青吕创张学民闫晓倩
- 关键词:表情
- 视听跨通道多目标追踪注意加工机制研究
- Pylyshyn和Storm(1988)提出的多目标追踪(Multiple Object Tracking,MOT)范式关注动态场景中视觉信息的注意加工,是研究并行的容量有限的注意机制和研究基于客体的注意机制比较常用的范...
- 魏柳青
-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视觉信息
- 多目标视觉追踪的现象、规律和认知加工机制被引量:11
- 2010年
- 传统注意研究多基于单个注意焦点和采用静态视觉信息。由Pylyshyn(1988)提出的多目标追踪范式则基于动态场景,是研究同时追踪多个目标的容量有限的注意机制比较常用的范式。在多目标追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身份追踪范式中的对象带有身份信息,涉及到较复杂的认知机制,如注意、视觉工作记忆等。探讨以上两种视觉追踪的认知加工机制对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动态信息的认知加工活动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魏柳青张学民刘冰鲁学明李迎娣
-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视觉工作记忆
- 不同目标标记方式对多目标追踪表现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有关多目标追踪的研究多采用目标闪烁数次或目标周围出现方框等视觉方式对目标进行标记。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2个实验比较了不同目标数量下视觉平行标记、视觉序列标记、听觉序列标记(视听跨通道标记)和视听双通道序列标记4种目标标记方式对多目标追踪表现的影响。实验一发现目标数量为3时,4种目标标记方式下的追踪正确率无显著差异;目标数量为4时,视觉序列标记条件下的追踪正确率最高;目标数量为5时,视听双通道序列标记下的追踪正确率最高。实验二发现视觉平行标记和视觉序列标记下的追踪正确率显著高于视听跨通道序列标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线索阶段目标的视觉标记比视听跨通道标记更有效,且不受目标的序列或平行标记的影响,而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结合即目标的视听双通道标记可以促进任务难度较高时的追踪表现。
- 魏柳青张学民
-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
- 自闭症者的视觉认知障碍及其神经机制被引量:16
- 2011年
-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自闭症者的非社会性信息加工表现出非典型特征,其社会性功能存在严重缺陷,使得自闭症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弱。本文从自闭症者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发展及神经机制的角度进行整体综述,总结自闭症者对社会性与非社会性刺激加工的特点与规律,最后指出该研究领域尚存在的或未涉及的问题。
- 马玉王立新魏柳青冯晴张学民
- 关键词:自闭症神经机制
- 动态非注意盲中的分心物加工机制:是否存在抑制?被引量:2
- 2012年
- 系统考察在控制目标与非目标颜色特征属性的条件下,动态非注意盲中视觉系统是否存在对分心物的抑制机制。实验一为基线实验,将目标与非目标设置为相同的白色圆形,考察被试对不同颜色特征(白色或者黑色)新异刺激的觉察情况;实验二和实验三通过改变目标与非目标的颜色特征,进一步探讨视觉系统对分心物(包括非目标和新异刺激)的抑制机制。结果发现,视觉系统对干扰目标追踪(并计数)任务的分心物均产生抑制作用,并且不同颜色特征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不同,与目标颜色特征相同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大,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低;与目标颜色特征区分明显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小,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较高。
- 闫晓倩刘冰张学民魏柳青赵霞
- 视听通道双任务对多目标追踪的影响:干扰还是促进?被引量:9
- 2014年
- 通过3个实验分别考察了视觉和听觉任务对同时进行的多目标追踪任务干扰程度的差异,以及当视觉与听觉任务的信息加工与多目标追踪的身份特征相一致时,视觉与听觉任务是否会对多目标追踪产生促进作用。在控制眼动的情况下,听觉任务对多目标追踪的干扰程度大于视觉任务;而在不控制眼动的情况下,听觉任务对多目标追踪的干扰程度小于视觉任务。说明多目标追踪过程既要占用编码阶段的视觉注意资源,又要占用中央加工阶段的中央注意资源。当视觉或听觉数字判断任务中的数字与多身份追踪任务中目标的数字身份相一致时,该相容性会对追踪表现产生促进作用并降低两任务间的干扰程度。这是由于追踪过程中目标的数字身份被储存在视觉工作记忆中,节约了用于数字加工的认知资源,从而促进了两项任务的表现。最后,对多目标追踪中的注意分配机制进行了讨论。
- 魏柳青张学民李永娜马玉
- 关键词:多目标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