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风云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全程管理
  • 1篇类风湿
  • 1篇类风湿关节炎
  • 1篇类风湿关节炎...
  • 1篇疾病
  • 1篇骨密度
  • 1篇骨质
  • 1篇骨质疏松
  • 1篇骨质疏松症
  • 1篇关节
  • 1篇关节炎
  • 1篇风湿
  • 1篇风湿关节炎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徐连那
  • 2篇李朴
  • 2篇董红宇
  • 2篇庞琳娜
  • 2篇马风云
  • 2篇刘颖
  • 1篇孙聪慧

传媒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并探讨骨流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方法调查102例绝经后女性、50岁以上男性RA患者及经年龄、性别匹配的47例对照人群腰椎、前臂、股骨颈、全髋关节四个部位的BMD,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及用药情况。根据病程分为早期RA组(≤6个月)及非早期RA组(>6个月),比较对照组、总RA患者、早期RA、非早期RA各部位BMD的变化情况及各组间骨质疏松症、骨量低下的发病率,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早期RA患者ESR、DAS28评分、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使用量等明显高于非早期RA患者组,而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率等则显著低于病史长者(P<0.05)。(2)除对照组与早期RA患者OP率、骨量低下率和早期RA与非早期RA患者OP率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组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RA总体及非早期RA患者各部位BMD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而早期RA与对照组相比,仅前臂BMD下降明显;两组RA患者除前臂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部位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病程、绝经年限、ESR、CRP、活性维生素D及骨吸收抑制剂的应用与各部位BMD变化相关,DAS28与股骨颈、髋关节BMD变化相关,而糖皮质激素、DMARDs使用等因素与BMD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 RA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开始于四肢骨逐渐发展至全身,疾病活动度和关节功能障碍造成的活动障碍等是骨流失的危险因素,应用骨营养剂及骨吸收抑制剂能有效防治骨破坏。
庞琳娜徐连那刘颖马风云李朴董红宇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探讨
董红宇徐连那庞琳娜李朴马风云刘颖孙聪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