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类风湿
  • 7篇类风湿关节炎
  • 7篇关节炎
  • 7篇风湿
  • 7篇风湿关节炎
  • 5篇骨质
  • 5篇骨质疏松
  • 5篇骨质疏松症
  • 3篇类风湿关节炎...
  • 3篇骨密度
  • 2篇代谢
  • 2篇护理
  • 2篇疾病
  • 2篇骨代谢
  • 1篇受体
  • 1篇受体MRNA
  • 1篇糖皮质
  • 1篇糖皮质激素
  • 1篇皮质
  • 1篇皮质激素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北京市石景山...
  • 1篇北京石景山医...

作者

  • 10篇徐连那
  • 9篇董红宇
  • 4篇庞琳娜
  • 2篇李朴
  • 2篇毕黎琦
  • 2篇马风云
  • 2篇刘颖
  • 1篇陈爱军
  • 1篇陈爱军
  • 1篇孙聪慧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72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RA组)和58例健康的绝经后女性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25-(OH)D3的水平,并采用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估RA患者疾病活动性,比较两组间25-(OH)D3水平的差异及25-(OH)D3与RA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25-(OH)D3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25-(OH)D3水平与DAS28呈负相关。结论维生素D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诊治过程中,可能起到防治及病情评估的双重作用。
董红宇徐连那毕黎琦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25-羟维生素D3
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护理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探讨其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女性患者。将64例绝经后女性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2例,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教育,促其掌握预防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合理饮食,指导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常规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4年后观察两组腰椎骨密度值及下肢肌力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骨密度及下肢肌力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为绝经后女性提供类风湿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的保健知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当今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陈爱军徐连那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
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 脑卒中患者由于卧床和肢体瘫痪等因素,骨组织失去机械应力的作用,骨细胞活性增强,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全身性骨骼疾病.由于骨质疏松...
陈爱军徐连那董红宇
P53在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中的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为血管翳侵袭性增生破坏滑膜及骨质,与肿瘤的异常增生类似,引起人们对RA发病过程是否有癌基因参与的设想。目前已经证实,c-my...
庞琳娜徐连那董红宇
关键词:P53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
文献传递
骨质疏松症疾病全程管理探讨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为血管翳侵袭性增生破坏滑膜及骨质,与肿瘤的异常增生类似,引起人们对RA发病过程是否有癌基因参与的设想。目前已经证实,c-my...
董红宇庞琳娜徐连那
骨质疏松症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探讨
董红宇徐连那庞琳娜李朴马风云刘颖孙聪慧
P53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骨代谢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4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为血管翳侵袭性增生破坏滑膜及骨质,与肿瘤的异常增生类似,引起人们对RA发病过程是否有癌基因参与的设想。而骨代谢异常贯穿于RA的整个病程,可以表现为局部骨侵蚀、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甚至病理性骨折。p53基因作为发现较早,分布最广的抑癌基因之一,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p53在RA病程及RA骨代谢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进行阐述,并提出目前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对进一步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庞琳娜徐连那董红宇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P53基因骨代谢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维生素D受体mRNA的影响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早期即可出现骨代谢异常,如骨端的骨质疏松症(0P)及不可逆的关节周骨破坏,继而出现全身的0P,有60%-80%的RA患者合并0P[1,2]。RA的骨代谢异常与多种因素有关,新近研究发现维生素D...
董红宇徐连那
文献传递
健康管理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妇女140例经知情同意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A组)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并予健康管理干预组(B组),进行12个月的随机对照研究,分别于入组基线时与12个月结束时测量前臂、腰椎及髋部的骨密度,并计算12个月内两组患者的骨折发生率。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部位骨密度变化的差值均具有明显的差异,B组(0.54±0.14,0.80±0.12,0.73±0.15)大于A组(0.50±0.13,0.78±0.15,0.68±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骨密度升高幅度与依从性均明显高于A组(P〈0.05),且其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健康管理在增强患者依从性的同时,明显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是治疗有效性与持续性的有力保障。
董红宇徐连那毕黎琦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健康管理骨密度骨折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并探讨骨流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方法调查102例绝经后女性、50岁以上男性RA患者及经年龄、性别匹配的47例对照人群腰椎、前臂、股骨颈、全髋关节四个部位的BMD,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及用药情况。根据病程分为早期RA组(≤6个月)及非早期RA组(>6个月),比较对照组、总RA患者、早期RA、非早期RA各部位BMD的变化情况及各组间骨质疏松症、骨量低下的发病率,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早期RA患者ESR、DAS28评分、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使用量等明显高于非早期RA患者组,而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率等则显著低于病史长者(P<0.05)。(2)除对照组与早期RA患者OP率、骨量低下率和早期RA与非早期RA患者OP率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组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RA总体及非早期RA患者各部位BMD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而早期RA与对照组相比,仅前臂BMD下降明显;两组RA患者除前臂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部位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病程、绝经年限、ESR、CRP、活性维生素D及骨吸收抑制剂的应用与各部位BMD变化相关,DAS28与股骨颈、髋关节BMD变化相关,而糖皮质激素、DMARDs使用等因素与BMD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 RA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开始于四肢骨逐渐发展至全身,疾病活动度和关节功能障碍造成的活动障碍等是骨流失的危险因素,应用骨营养剂及骨吸收抑制剂能有效防治骨破坏。
庞琳娜徐连那刘颖马风云李朴董红宇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骨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