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晡

作品数:78 被引量:385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3篇科技成果
  • 11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小麦
  • 6篇苹果
  • 6篇基因
  • 5篇色谱
  • 5篇杀虫
  • 5篇土壤
  • 5篇噻虫嗪
  • 5篇病虫
  • 5篇病虫害
  • 5篇病原
  • 5篇虫害
  • 4篇悬浮剂
  • 4篇疫霉
  • 4篇玉米
  • 4篇植物病原
  • 4篇致病疫霉
  • 4篇色谱法
  • 4篇种衣剂
  • 4篇晚疫病
  • 4篇戊唑醇

机构

  • 76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天津市植物保...
  • 1篇国家环境分析...

作者

  • 76篇陶晡
  • 15篇齐爱勇
  • 13篇张金林
  • 12篇康占海
  • 8篇李博文
  • 8篇杨志辉
  • 8篇朱杰华
  • 7篇屈赟
  • 7篇杨毅清
  • 7篇赵绪生
  • 6篇李成
  • 6篇赵斌
  • 6篇李星
  • 6篇李瑞军
  • 5篇刘廷辉
  • 5篇陆秀君
  • 5篇魏学军
  • 5篇张利辉
  • 5篇张维宏
  • 5篇霍静倩

传媒

  • 7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果树
  • 3篇分析化学
  • 3篇河北农业科学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农药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农药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9篇2016
  • 14篇2015
  • 13篇2014
  • 1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方菜田主要害虫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及防控技术
董建臻李静李瑞军陆秀君王云滨杨向东张维宏宋萍陶晡南宫自艳刘廷辉宋入梅赵晴苏增朝陈哲张燕
通过对河北省及周边地区白僵菌、绿僵菌种类及其分布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初步构建了北方农林害虫白僵菌、绿僵菌菌种资源库,保存有效球孢白僵菌菌株223株、绿僵菌菌株26株。筛选获得了对北方蔬菜主要害虫甜菜夜蛾、小菜蛾和甘蓝蚜等...
关键词:
关键词:蔬菜害虫防治微生物农药微生物杀虫剂
对张北小菜蛾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被引量:10
2009年
小菜蛾是河北坝上错季蔬菜生产区最重要的害虫,为了探索对其无公害治理方法,以张北的小菜蛾为试虫,测定了33株球孢白僵菌对其幼虫的僵虫率,从中筛选出5株对小菜蛾2龄幼虫有较高致病力的菌株;从致死中浓度(LC50)和致死中时(LT50)的测定结果分析,BD-B026菌株的毒力最高,其处理后7d的LC50为0.47×105个/mL孢子,含1.0×108个/mL孢子菌液的LT50为(1.57±0.027)d,对小菜蛾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张立红李瑞军陆秀君张永军董建臻杨向东陶晡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小菜蛾生物测定
17份来自加拿大的粗山羊草抗叶锈性评价
魏学军张娜齐爱勇张海涛卢萍萍李令蕊张维宏胡亚亚闫红飞何义赵志泉陶晡谢欢
1.课题来源与背景由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加拿大粗山羊草抗叶锈性鉴定"(河北省教育厅,编号:2011144)资助.2.研究目的与意义粗山羊草是小麦D染色体供体,小麦的很多抗性基因来自粗山羊草,挖掘、利用...
关键词:
关键词:粗山羊草栽培技术
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籽粒中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被引量:17
2008年
建立了以C18键合硅胶作为固相分散剂,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麦籽粒中吡虫啉和啶虫脒残留的分析方法。C18键合硅胶与样品一起研磨均匀制成基质固相分散柱,用乙腈淋洗,浓缩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吡虫啉在0.05~0.8mg/L、啶虫脒在0.1~1.0m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97。在0.05、0.1、0.5mg/kg水平时,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添加回收率分别在88.5%~98.4%和93.2%~98.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2.0%~3.8%和3.6%~9.8%之间,仪器最低检出量分别为0.1ng和0.4ng,方法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0.04mg/kg和0.1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溶剂消耗少,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庞民好康占海陶晡刘颖超
关键词:吡虫啉啶虫脒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谱农药残留
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衍生物的除草活性测定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天然产物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是新型除草剂创制的先导化合物,为了评价其衍生物的除草活性。[方法]试验采用平皿法测定了以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为母体合成的26种衍生物对拟南芥的抑制作用。[结果]17种衍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除草活性,其中2-(4-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丙二酸二乙酯、N-(4-氟苯基)-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3-溴-4-羟基-5-甲氧基肉桂酸3种衍生物除草活性较高,对拟南芥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9.90、7.53、6.93 mg/L。[结论]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衍生物是开发新型除草剂的重要来源,为新型除草剂的创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王稳杨毅清靳丽宇陶晡杨娟张利辉
关键词:除草活性
麦麸及其挥发性物质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作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是我国夏玉米上的一种新害虫,对玉米苗危害严重。由于其幼虫常隐蔽在收割机收获小麦后留在田间的麦秸和麦糠下,防治非常困难,因此开展二点委夜蛾幼虫引诱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实验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二点委夜蛾幼虫对麦秆﹑麦糠﹑玉米苗﹑麦麸﹑炒麦麸5种试材的行为反应;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比较了炒麦麸、麦麸中挥发物的成分,并从中挑选出6种化合物单体、8种混合物进行室内诱集实验。【结果】5种试材中炒麦麸引诱效果最好。6种单体中,2-庚酮在5μg/μL浓度下的引诱效果最好,引诱率为75.9%。8种混合物中,2-庚酮+苯甲醛+对二甲苯的引诱效果较好,引诱率为72.7%,但引诱效果不如2-庚酮单体。【结论】结果说明,2-庚酮对二点委夜蛾幼虫有强烈的引诱作用,从而为二点委夜蛾幼虫的田间诱杀技术提供了研究基础。
李哲刘廷辉陶晡马卓何运转
关键词:二点委夜蛾麦麸趋性挥发性物质
刺萼龙葵提取物对麦长管蚜杀虫活性研究初报
2014年
利用95%乙醇分别提取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幼苗期、青果期、成熟期的整株植物和青果期的果实、茎叶和根中生物活性物质,同时比较了浸提法、微波法、超声波法在提取青果期生物活性物质中的差异,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了各提取物对麦长管蚜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提取物的杀虫活性存在差异,青果期提取物的杀虫活性最高,24h校正死亡率为76.49%,幼苗期最低,为1.97%。刺萼龙葵不同部位活性物质的提取率差异显著。果实最高,为0.086%,杀虫活性最好,24h校正死亡率为80.48%;根的提取率最低(0.046%),杀虫活性仅8.09%。在刺萼龙葵活性物质提取的方法中,超声波法和微波法优于浸提法,其提取物杀虫活性也比浸提法高20%。
陶晡齐爱勇邢庆新张金林
关键词:刺萼龙葵提取物麦长管蚜生物活性
刺萼龙葵提取物杀虫活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不同有机溶剂提取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别用浸渍法和浸渍饲喂法测定了提取物对麦蚜和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并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SCCC)对树脂纯化后的物质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pH=2的盐酸溶液提取效率最高,为0.061,其次为95%乙醇(0.051)、乙酸乙酯(0.048)、丙酮(0.038)和石油醚(0.032);前两种溶剂的提取物对麦蚜和小菜蛾杀虫效果较好,对麦蚜72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45%和82.05%,对小菜蛾72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4.85%和62.9%;HSCCC分离得到7个组分,组分7和组分5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24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4.5%和69.2%。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刺萼龙葵的杀虫活性奠定了基础。
邢庆新陶晡张金林
关键词:刺萼龙葵提取物杀虫活性
40份国内小麦品种抗叶锈性鉴定被引量:1
2023年
为分析40份国内小麦材料所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本研究采用16个叶锈菌生理小种对其进行基因推导,推测待测材料抗叶锈病基因组成,并利用11个与己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进行验证。进一步选取5个高毒力小种制成混合菌种,在保定试验田进行成株期接菌,筛选可能含有成株慢锈基因的小麦品种。综合系谱分析、基因推导、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在待测小麦品种中检测出6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Lr1、Lr11、Lr20、Lr26、Lr30、Lr37)。其中运黑14207等10个品种含有Lr1,禾美988和百农207含有Lr11,豫麦49和百农207含有Lr20,万丰269等23个品种含有Lr26,运黑14207和郑麦103含有Lr30,漯6073等4个品种含有Lr37,并且有的品种含有未知抗叶锈病基因。田间成株期抗性鉴定筛选出漯6073等7个品种具有慢锈性。本研究明确了部分品种的基因构成,发掘了优良抗源材料,可用于抗病育种及基因聚合。
朱瑜康占海师令智董素芬陶晡刘大群李星李亚宁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基因推导分子标记慢锈性
微型昆虫捕捉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农业技术装置。用于捕捉微型昆虫。其结构简单,性能好,可以捕捉隐藏部位的微型昆虫,在室内能够准确选取任意数量的微型试虫。对多种昆虫适用,使用方便,一次能够吸取一头或多头微型昆虫。
范凡魏国树陶晡任红敏苑士涛陆苗阎海燕吕飞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