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燕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障
  • 2篇阿司匹林
  • 2篇白内障
  • 1篇蛋白
  • 1篇晶状体
  • 1篇晶状体蛋白
  • 1篇Α-晶状体蛋...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篇蒋永祥
  • 2篇卢奕
  • 2篇邱斌
  • 2篇陈燕
  • 1篇田洁
  • 1篇笪翠弟

传媒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科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阿司匹林对萘性白内障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萘性白内障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50~160g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萘性白内障组[0.5mg/(kg·d)萘灌胃3d后改为1mg/(kg·d)萘灌胃]、阿司匹林组[萘灌胃4h后用100mg/(kg·d)阿司匹林灌胃]。每周使用计算机灰度分析系统进行图像混浊程度分析比较,于第9周末取大鼠晶状体,检测晶状体匀浆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及羟自由基抑制能力等生化指标,采用完全随机方差分析(One Way ANOV)比较各组间灰度值及生化指标。结果第3周时,萘组晶状体开始出现混浊,程度逐渐加重;而阿司匹林组在早期晶状体混浊进展较萘组慢,第6周后接近于萘组,两组的混浊程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晶状体匀浆的GSH量、GSH-PX活性及羟自由基抑制能力均高于萘组,而晶状体匀浆的MDA量低于萘组。结论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氧化损伤,延缓萘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混浊的进展,这种延缓作用在萘性白内障早期尤其明显。
陈燕卢奕邱斌蒋永祥笪翠弟
关键词: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对萘性白内障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萘性白内障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150~160g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萘性白内障组(每日0.5mg/kg萘灌胃3d后改为每日1mg/kg)和阿司匹林组(萘灌胃4h后每日100mg/kg阿司匹林灌胃)。应用定期图像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离纯化α-晶状体蛋白,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抑制热诱导的β-L晶状体蛋白变性的能力。结果3周时萘性白内障组晶状体开始出现混浊,程度逐步加重,阿司匹林组混浊早期进展较萘性白内障慢,6周后进展程度接近于萘性白内障组。实验2周时3组晶状体混浊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32,P=0.969)。实验第4、6、8、10周时3组晶状体混浊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31.130,P=0.000;F=115964.000,P=0.000;F=169846.500,P=0.000;F=195431.200,P=0.000),且空白对照组与萘性白内障组、空白对照组与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与萘性白内障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阿司匹林组的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高于萘性白内障组。结论低剂量阿司匹林通过保护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延缓萘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混浊的进展,此作用在白内障早期尤为明显。
陈燕卢奕蒋永祥邱斌田洁
关键词:阿司匹林Α-晶状体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