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飞
-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农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脲酶场效应传感器的研究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简要介绍差分式脲酶场效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研究了温度、缓冲溶液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俞宝明陈文飞汪正孝
- 关键词:脲酶场效应传感器PH-ISFET
- 脲酶电极法检测食品中尿素
- 1991年
- 自1967年Clpdike和Hicks首先提出了酶电极这一概念之后[1],由于酶电极具有高度专一、灵敏和简便快速等特点,很快就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得到多方面的研究和应用。20多年来,酶电极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目前,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分析、食品、发酵工业及环境监测等领域。
- 俞宝明陈文飞
- 关键词:食品尿素
- L-赖氨酸双酶电极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9
- 1992年
- 用交联法将赖氨酸脱羧酶与碳酸酐酶共同固定于CO_2电极透气膜上,制成L-赖氨酸双酶电极,讨论了该双酶电极的响应特性。用双酶电极测定了金针菇和强化赖氨酸食品中赖氨酸含量,与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所得结果一致。
- 俞宝明陈文飞郭敏亮
- 关键词:赖氨酸食品分析
- 采用脲酶电极的血清尿素氮测定系统被引量:1
- 1992年
- 脲酶电极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酶电极之一,为了使该酶电极能更好地适应临床检验的要求,并尽快将脲酶电极推广应用,我们对6种不同载体固定化方法、3种不同基础电极及不同测试条件对电极性能的影响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化学交联法将脲酶固定在尼龙网上,用氨气敏电极作基础电极时制得的脲酶电极性能最优,当选用 pH=8.0~8.5的磷酸盐缓冲液时,电极在25~37℃范围内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使用寿命可达3个月以上。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流动注射分析仪。
- 俞宝明陈文飞朱淑娟隋德新
- 关键词:脲酶电极尿素氮血清
- 脲酶电极的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前言脲酶电极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酶电极之一,一般是由适当的基础电极与固定化脲酶膜组合而成,作为基础电极主要有 NH_4^+离子电极,pH 电极,CO_2电极及氨气敏电极,而脲酶电极的固定化方法则曾用过聚丙烯酰胺包埋法,PVC(聚氯乙烯)包埋法,PVA(聚乙烯醇)包埋法及戊二醛交联法等。为了使该酶电极能更好地适应临床检验及食品分析的要求,并尽快将脲酶电极推广应用,我们对6种不同载体固定化方法,3种不同骨架电极及不同测试条件对电极性能的影响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化学交联法将脲酶固定在尼龙网上,用氨气敏电极作骨架电极时制得的脲酶电极性能最优;当选用 pH 为8.0~8.5的磷酸盐缓冲液时。
- 俞宝明陈文飞隋德新
- 关键词:酶电极
- 新型脲酶场效应传感器的研制被引量:1
- 1991年
- 酶半导体传感器(简称酶FET)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得较多的生物敏半导体传感器,目前已研制出的主要有尿素、葡萄糖、青霉素、乙酰胆碱等酶FET。而酶的固定化方法则一般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和光敏树脂法,用这些方法制得的脲酶FET,一般寿命在8~30d。我们采用尼龙膜固定脲酶,与场效应管结合,制得脲酶FET寿命可达60d以上,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值。
- 俞宝明陈文飞汪正孝
- 关键词:脲酶场效应传感器半导体
- 基于CO_2电极的PVA固定化脲酶电极
- 1990年
- 脲酶电极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酶电极之一,一般是由适当的骨架电极与固定化脲酶膜组合而成,作为骨架电极主要有NH_4^+离子电极、pH电极、CO_2电极及氨气敏电极,而脲酶的固定化方法则曾用过聚丙烯酰胺包埋法、戊二醛交联法等。近来,有关物理交联的聚乙烯醇(PVA)亲水凝胶的研究相当活跃,这类亲水凝胶不仅成本低、无毒性、机械强度比明胶好。
- 俞宝明陈文飞隋德新李幼荣
- 关键词:二氧化碳电极PVA
- 两性药物四环素传感器的研究被引量:2
- 1990年
- 本文研究了两性药物四环素传感器的制作,讨论了阳离子型四环素和阴离子型四环素传感器的性能,并对 PVC 膜四环素电极和四环素场效应传感器作了比较研究。
- 俞宝明陈文飞李幼荣王秉栋
- 关键词:四环素传感器药物
- 双膜涂丝型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报告一种双膜涂丝型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通过电化学聚合,在铝丝表面修饰一层具有导电性能的聚苯胺薄膜,外层涂离子选择和葡萄糖氧化酶膜。此传感器既保持了涂丝传感器的优点,又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 俞宝明陈文飞李幼荣
- 关键词: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聚苯胺
- 化学及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1年
- 化学及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已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食品科学作为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广泛应用领域之一,近年来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尽管已研制成功的化学及生物传感器已有数十种,但在食品科学中得到广泛的成功应用的却不很多。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传感器性能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应用推广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引起的。为此我们开展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最近。
- 俞宝明顾瑞霞陈文飞李幼荣
-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食品分析赖氨酸尿素活性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