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捷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神经坏死病毒
  • 3篇石斑
  • 3篇细胞
  • 2篇石斑鱼
  • 2篇磷吸收
  • 2篇斑鱼
  • 2篇病毒
  • 1篇淡水
  • 1篇淡水养殖
  • 1篇蛋白
  • 1篇底质
  • 1篇凋亡
  • 1篇凋亡通路
  • 1篇对虾
  • 1篇对虾养殖
  • 1篇对虾养殖业
  • 1篇血清型
  • 1篇养殖
  • 1篇荧光
  • 1篇藻类

机构

  • 10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陈文捷
  • 5篇林蠡
  • 4篇刘晓丹
  • 3篇周洋
  • 3篇王文文
  • 3篇胡先勤
  • 3篇刘小玲
  • 3篇沈宏
  • 3篇谢平
  • 2篇王瑶
  • 2篇庞兴红
  • 2篇吕丽媛
  • 1篇何建国
  • 1篇石彭灵
  • 1篇翁少萍
  • 1篇姬伟
  • 1篇黄剑南
  • 1篇袁希功
  • 1篇牛远
  • 1篇赵丽娟

传媒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科学养鱼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水华藻类在振荡条件下的磷吸收动力学及生长预测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探讨水动力对不同水华发生和演替的影响,以3株常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蓝藻)、普通小球藻(绿藻)和汉氏冠盘藻(硅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流速条件下(0,0.38m/s)3种水华藻类的磷吸收动力学行为,并根据磷吸收动力学参数对3种水华的生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振荡(0.38m/s)能显著降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汉氏冠盘藻(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的磷吸收速率和亲和力(p<0.05),但显著提高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的磷吸收速率和亲和力(p<0.05)。根据Monod模型预测,水体扰动能不同程度的抑制铜绿微囊藻和汉氏冠盘藻的生长而促进普通小球藻的生长。3种水华藻对扰动条件的不同生理响应可能是导致河流中优势藻规律性分布与演替的原因之一。因此随着河流水体流速的减慢和磷浓度的升高,可能出现硅藻水华向蓝绿藻水华演替的风险。
陈文捷沈宏庞兴红吕丽媛谢平
关键词:水动力磷吸收
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感染GF-1和SSN-1细胞的microRNA组与转录组研究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也称为β野田病毒(betanodavirus),是野田病毒(Nodaviridae)家族的一员。NNV感染导致的疾病称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症(viral...
陈文捷
关键词:石斑鱼
文献传递
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感染斑鳢细胞的转录组分析--RIG-1受体和细胞凋亡通路
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RGNNV)感染给石斑鱼养殖产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然而有关病毒感染导致发病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感染RGNNV 的斑鳢细胞(SSN-1)为材料,应用RNA-Seq 技术测定了感染RGNNV后...
陈文捷刘晓丹秦真东涂加刚林蠡
关键词:斑鳢转录组凋亡核酸内切酶G
采用三套环理论防控水产疾病
2016年
众所周知,传统的疾病发生原因有"三环理论",也就是环境、病原和宿主是平行的三个环(见图1中的左图)。其理论可以概括为:当存在病原、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宿主体质下降的时候,疾病就会暴发(见左图中重叠的黑色部分)。环境和病原、宿主属于平行同等的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个理论占据了整个水产界,在水产疾病防控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林蠡赵丽娟陈文捷
关键词:对虾养殖业淡水养殖斑节对虾日本对虾池塘底质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性研究
神经坏死病毒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危害多种海水和淡水鱼类种苗和部分成鱼的传染性病原。病毒复制和致病性是病毒研究的重要基础问题,也是开展病毒性疾病防治的基本依据。但到目前为止,该病毒的复制与致病机制这一基本科学问题仍还...
刘晓丹王文文陈文捷胡先勤周洋方瑞刘小玲郭志勋林蠡
关键词:神经坏死病毒
斜生栅藻对振荡和磷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探讨水文条件的变化对常见绿藻水华发生的潜在影响,实验以斜生栅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流状态及磷浓度对其生长及磷利用策略的影响。实验分别设置静止条件(0 r/min)、低振荡条件(90 r/min)和高振荡条件(120 r/min),同时设置磷限制(0.2 mg/L)和磷充足(2 mg/L)两组磷浓度,整个实验过程为3周。实验过程测定的指标为:比生长速率、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叶绿素a含量以及磷吸收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1)同静止条件相比,低振荡和高振荡条件均能显著降低斜生栅藻的比生长速率,但是两种不同磷浓度下其比生长速率却无显著性差异。(2)在实验第21天时,振荡条件培养下,斜生栅藻的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静止条件培养,与此相反,胞内磷浓度却显著高于静止条件。(3)在磷限制条件下斜生栅藻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同时两种振荡条件培养均使其在磷充足条件下叶绿素a含量降低。(4)通过磷吸收动力学参数的比较,静止条件培养的斜生栅藻对磷的亲和力高于其在振荡条件下。由此可见,斜生栅藻适应于静止无扰动且磷营养丰富的水体,随着水体中磷浓度进一步升高,静止和水流缓慢的水体存在导致像斜生栅藻这一类绿藻发生水华的风险。
王培丽沈宏陈文捷石彭灵谢平
关键词:斜生栅藻振荡比生长速率磷吸收
鱼类神经坏死病毒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被引量:10
2014年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危害多种海水和淡水鱼类的传染性病原。NNV为单一正链、2节段RNA病毒,基因组由RNA1(3.1 kb)和RNA2(1.4 kb)组成。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会合成亚基因组RNA3。RNA1编码RNA聚合酶。RNA2编码衣壳蛋白,为病毒的唯一结构蛋白。RNA3编码B1和B2两种非结构蛋白。根据病毒衣壳蛋白的基因序列,神经坏死病毒可以分成4种基因型,分别为拟鲹、红鳍东方鲀、条斑星鲽和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但是,目前只发现A、B、C三种病毒血清型,A对应拟鲹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B对应红鳍东方鲀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C对应条斑星鲽神经坏死病毒和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病毒存在垂直和水平两种传播途径,而且广泛分布于养殖和野生鱼类中。阻断病毒在野生与养殖鱼类之间的传播和开展新型鱼类疫苗研发是将来研究趋势。
陈文捷刘晓丹胡先勤王文文秦真东王瑶周洋刘小玲林蠡
关键词:神经坏死病毒病毒基因组病毒蛋白基因型血清型疾病防控
乌鳢水泡病毒G蛋白诱导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
乌鳢水泡病毒(snakehead vesiculovirus,SHVV)是感染乌鳢的一种弹状病毒,引起出血和腹腔炎等症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其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乌鳢水泡病毒有5 种结构蛋白,并最终归入水泡病毒属。
王瑶刘晓丹孙琳丹Muhammad Asim秦真东陈文捷陈楠林蠡
关键词:细胞自噬G蛋白
神经坏死病毒在赤点石斑鱼组织中的分布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采用地高辛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分别检测病毒RNA2和衣壳蛋白在患病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稚鱼中分布。地高辛检测结果表明病毒RNA2主要分布在脑、脊髓、视网膜和鳃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和地高辛检测结果一致,表明病毒靶器官主要也是脑、脊髓、视网膜和鳃。肠道中几乎检测不到阳性信号,可能不是病毒的靶器官。因此可以推测神经坏死病毒感染赤点石斑鱼的主要途径是鳃,而不是肠道。
刘晓丹胡先勤黄剑南翁少萍王文文陈文捷秦真东董星星周洋刘小玲姬伟张学振郭志勋何建国林蠡
关键词:神经坏死病毒赤点石斑鱼免疫荧光
太湖夏季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空间格局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研究太湖夏季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与水体营养盐的关系,在太湖全湖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浮游细菌采样调查,分析了太湖不同湖区浮游细菌丰度和多样性组成。研究发现,浮游细菌丰度在不同湖区中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北部和西部湖区沿湖流向东南方向至湖心和南部沿岸再到东部湖区呈下降趋势,这与太湖水体营养水平从高到低变化趋势一致。浮游细菌丰度与营养盐浓度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磷(TP)与细菌丰度存在较好的正相关(R2=0.6392,n=29,P<0.01),而总氮(TN)与细菌丰度无显著相关(R2=0.0663,n=29,P>0.05)。因此,磷是太湖夏季浮游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不同湖区营养盐与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随着营养水平的升高,浮游细菌多样性增加。此外,细菌群落的组成在不同湖区间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不同湖区营养水平空间变化一致。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淡水湖泊中微生物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
庞兴红吕丽媛牛远沈宏袁希功陈文捷陈隽谢平
关键词:太湖丰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