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莉

作品数:28 被引量:30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1篇河西走廊东部
  • 9篇河西走廊
  • 7篇沙尘
  • 7篇沙尘暴
  • 7篇尘暴
  • 5篇强沙尘暴
  • 4篇气候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气候特征
  • 3篇网络
  • 3篇环流
  • 3篇降水
  • 3篇分县预报
  • 3篇冰雹
  • 2篇增雨
  • 2篇太阳能
  • 2篇太阳总辐射
  • 2篇人工增雨
  • 2篇总辐射

机构

  • 25篇中国气象局兰...
  • 4篇中国气象局
  • 2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作者

  • 28篇钱莉
  • 5篇杨永龙
  • 3篇刘明春
  • 2篇丁文魁
  • 2篇杨鑫
  • 1篇姚玉璧
  • 1篇王润元
  • 1篇杨晓玲
  • 1篇俞亚勋
  • 1篇王文
  • 1篇刘惠兰
  • 1篇方锋
  • 1篇郭小芹
  • 1篇曾婷
  • 1篇白国强

传媒

  • 5篇干旱区研究
  • 3篇气象
  • 3篇干旱区地理
  • 3篇气象科技
  • 3篇干旱气象
  • 2篇资源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沙漠
  • 1篇Agricu...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西走廊东部冬春季人工增雪试验效果评估被引量:16
2006年
采用非随机试验,运用图示分析法、序列试验法、区域对比试验法、区域回归试验法,分析了2002-2004年冬春季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进行的焰弹人工增雪作业。试验发现:增雪效果显著,增加降雪量12.5 mm,增加水量为7.75×108m3,平均相对增雪率为40.2%。并对武威市冬春季人工增雪季节、布点和增雪时机等进行了探讨。
钱莉王文张峰杨永龙
关键词:人工增雪河西走廊
逐步消空法在祁连山区东部冰雹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选取祁连山区东部5个测站1992—2012年3—9月4 280个样本和114个冰雹个例,利用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差分法、天气诊断、因子组合等方法构造出反映本地对流天气特征的104种对流参数。在天气学分型的基础上,利用点双序列相关系数方法计算每个对流参数与同期冰雹日的相关系数,选取相关性好且物理意义明显的因子作为候选因子,利用逐步消空法,根据设定的空报率阈值,逐个引进因子,当小于阈值要求,结束预报因子的引进。对2013—2014年预报模型试报效果进行检验,预报准确率达45.5%,命中率为100%,预报效果较好。
钱莉滕杰杨鑫白国强
关键词:逐步消空法冰雹
河西走廊盛夏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成因被引量:18
2016年
为了研究夏季沙尘暴的发生发展规律、提高沙尘暴的预警准确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FY2C云图资料,对2013年7月30日河西走廊盛夏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冷空气以阶梯槽形势分裂南下,为大风沙尘暴发展提供了对流不稳定的环境场条件;(2)近地面层强大气斜压性、地面鞍型场结构和气温日变化促使地面冷锋进入河西走廊后锋生,是造成这次沙尘暴的直接原因;(3)河西走廊中东部近地面的辐合上升气流与高空急流入口处右侧辐散抽吸作用叠加,触发了大风沙尘暴的爆发;(4)温度平流上冷下暖的垂直分布为沙尘暴的爆发提供了热力不稳定条件,存在对流有效位能大值中心,有利于沙尘粒子扬起,增大沙尘暴的强度;(5)沙尘暴出现时西风急流风速增大、高度降低,由急流中心向地面伸展的最大风速带将高空动量向下传播,北风前锋到达之处,沙尘暴爆发。另外,与春季特强沙尘暴天气相比,夏季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更大的启动风速、上升运动和热力不稳定条件。
钱莉姚玉璧杨鑫刘菊菊
关键词:沙尘暴动量下传
高海拔山区油菜生育期对积温的响应及其在区划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2年
河西走廊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复杂,对该地区种植春油菜进行区划有利于春油菜的高产和稳产,细化积温指标有利提高农业种植区划的科学性,对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区2009—2010年不同播种期种植的油菜生育期与积温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通过0℃和5℃的积温与出苗期的相关系数达到0.900以上,抽薹期与稳定通过5℃积温的相关系数为0.994,开花期与稳定通过7℃积温的相关系也在0.900以上,均呈显著相关,成熟期与稳定通过5、7、10℃积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0.783和-0.783。气温稳定通过0℃和5℃,5℃,7℃,5℃和7℃的积温可分别作为油菜出苗期、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的热量指标。利用稳定通过0、5、7、10℃的积温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化分布,对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区油菜种植区进行了区划。
杨永龙王润元刘明春钱莉
关键词:油菜发育期积温区划
最优子集回归在武威市降水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选用Micaps下发的ECMWF 0~120h格点场资料,使用差分法、天气诊断、因子组合等方法构造出能反映本地天气动力学特征的预报因子库。根据大气环流产生降水的物理机制不同,将天气形势分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不规则型3种,分别对预报因子和预报量进行线性0,1标准化处理,采用Press准则初选因子,最优子集回归建立武威市6个站点不同天气类型的0~120h降水预报方程,用多因子概率权重回归预测其降水概率。预报方程的降水和晴雨拟合率达0.742,0.783;投人业务试用后,0~120h降水和晴雨预报准确率孔达0.653,0.813,说明该预报模型对降水天气预报能力强,其预报能力超过或接近13常业务预报,为地市级客观预报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产品。业务系统与MICAPS对接,实现全自动化,输出的预报产品客观。
钱莉杨晓玲殷玉春王生元
关键词:最优子集回归降水概率分县预报大气环流
河西走廊东部雷电分析与灾害防御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近年的雷达监测资料和河西走廊东部5站点近45年的雷暴资料,分析了区域内雷电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雷暴在区域内的移动路径。结果表明: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雷暴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6~8月,占雷暴总日数的76%;雷暴的分布山川多于平原,从南向北逐渐递减,SW方位为雷暴集中发生的方位。影响区域的雷暴主要从祁连山区通过3个地段移出;同时针对石羊河流域的保护和经济建设,分析雷电灾害的分布,提出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对策,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杨永龙钱莉王生元
关键词:雷电灾害防御对策年际变化河西走廊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Amounts on Wheat Growth in Arid Oasis Area被引量:2
2010年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amount on the growth of wheat in arid oasis area and determine effective use measures and reasonable irrigation indices of water in farmland under arid oasis environment,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y.[Method] Spring wheat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was irrigated for four times.The leaf area index,dry matter content,1 000-grain weight of wheat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
杨永龙钱莉刘明春刘惠兰
河西走廊“2010.4.24”黑风成因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0年4月24日河西走廊出现的区域性特强沙尘暴和民勤出现的黑风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冷锋所伴随的强风暴是产生黑风的主要原因。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迫使极地强冷空气向南爆发是这次黑风产生的大尺度触发系统;700hPa河西走廊变形场的强斜压性既有利于锋生和低层辐合,也有利于动量下传;地面热低压的发展加大了冷锋前后的气压和温度梯度,为对流发展提供了热力不稳定条件。地面冷锋前的上升运动与高低空急流叠加为黑风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垂直环流发展条件。利用黑风发生前后的探空资料,对大气动力参数"风暴水平螺旋度"和热力参数"V-3θ"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黑风过境时,大气温湿结构的分布有利于沙尘暴的发生、发展。
钱莉杨永龙王荣喆
关键词:河西走廊沙尘暴
“14.4.23”河西走廊特强沙尘暴演变过程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CMWF数值预报产品,对2014年4月23日甘肃河西走廊发生的特强沙尘暴过程形成和减弱原因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乌拉尔山脊前不稳定槽强烈发展,极地强冷空气向南爆发是这次特强沙尘暴产生的大尺度触发系统,地面冷锋所带来的强风是产生特强沙尘暴的主要原因。特强沙尘暴在河西走廊中西部增强的原因:700~850 hPa河西走廊近乎中性的温度层结,加上强冷平流和低空急流,有利于锋生和动量下传;地面冷锋强变压、变温梯度及日变化促使沙尘暴在河西西部爆发性发展。河西走廊中西部低空强上升运动有利于增大近地面沙尘浓度;强烈的温度差动平流和垂直风切变,加大了热力和动力不稳定。特强沙尘暴在河西走廊东部减弱的原因:造成特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在河西东部北行减弱及河西走廊狭管效应地形环境消失;午夜日变化造成锋消;前期持续阴雨天气,使疏松裸露的地表土壤和沙漠形成一层板结层,增加起沙难度。
钱莉滕杰胡津革
关键词:特强沙尘暴物理量特征
河西走廊东部太阳能分布特征及指数预报被引量:12
2010年
利用线性回归和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对近30a年河西走廊东部民勤代表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6166.2MJ/m2,年平均太阳总辐射总体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年太阳总辐射值稳定在(6000~6400)MJ/m2的高值区间上,说明全球增暖的气候背景下,河西走廊东部太阳能总辐射值稳定且有所增大,这为该区域内太阳能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太阳总辐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强,次强为春季,最弱的是冬季。太阳总辐射的月际变化呈单峰型,最大月份出现在6月,最小月出现在12月。尝试利用ECMWF数值预报产品作为预报因子库,采用press算子普查影响太阳总辐射变化的主要因子,对一特定地区和特定季节影响太阳总辐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比湿、温度露点差、露点温度等。这些因子不但与表征太阳辐射强弱的温度有关,还与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有关。采用最优子集回归精选因子,建立逐日太阳总辐射BP神经网络分月预报模型,并将其预报产品根据不同季节服务对象的不同划分预报等级指数,提出服务对策建议。业务试用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能较好地表征日太阳总辐射的变化,预报拟合率和准确率均达较高水平,业务系统与MICAPS对接,实现全自动化,可制作一周内太阳辐射指数预报,为太阳辐射精细化预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也为开展太阳能气象指数预报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和方法。
钱莉林纾杨永龙兰晓波闫国华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BP神经网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