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魁 作品数:26 被引量:136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水利工程 生物学 更多>>
Study on Fog Climate Characteristic and Forecasting Method in East of Hexi Corridor 被引量:1 2010年 Using fog meteorological data of five stations of Wuwei in east of Hexi Corridor from 1961 to 2008,geography distribution 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 of fog were analyzed with statistical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g had the obvious region characteristic,fog days were more in mountainous area than Sichuan area and were more in south than north.Fog assumed reducing tendency year by year.Fog occurring frequency was the highest from July to October in one year.Fog occurring centralized time was form 20:00 to next day 08:00 in one day.Selecting of ECMWF numerical forecast grid field,factor was initially elected with Press criterion,factor was selected with stepwise regression forecast method.The fog forecasting equation was built with optimal subset regression.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the most superior significance equations of fog forecasting were ascertained finally for spring,summer and autumn.Fitting rate three seasonal forecasting equation were 85.5%,82.1% and 81.2% respectively,which would provide objective and effective instruction products for forecasting service. 杨晓玲 丁文魁 丁文魁关键词:FOG ECMWF 石羊河流域面雨量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1996-2008年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和石羊河流域内6个气象站降水资料、2007-2008年47个加密自动区域站降水资料,采用Press准则进行预报因子初选,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预报因子精选,运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石羊河流各县区域冷、暖季1~7 d降水量预报方程。以各县区降水客观预报产品为基础,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将县区降水预报插值到各县区内的区域站点上,使用算术平均法,制作了石羊河流域1~7 d面雨量预报模式。面雨量预报模式投入业务试应用,预报能力较强,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服务效果,为流域面雨量预报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丁文魁 杨晓玲关键词:ECMWF 面雨量 石羊河流域 武威市雷暴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武威市1961~2008年5个气象站雷暴实况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市雷暴天气时空分布、日变化和持续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雷暴日数山区多于川区,南部多于北部;年代、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雷暴主要发生在5~9月,12:00~23:00是雷暴发生的集中时段,雷暴的持续时间一般为10~40 min。运用2003~2007年4~10月逐日20:00 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采用Press准则进行因子初选,逐步回归进行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雷暴预报方程,采用CSC双评分准则确定了各县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不规则型雷暴的全局最优显著性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α=0.01信度检验。预报方程均达到了较高的概括率和拟合率,为雷暴业务预报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杨晓玲 余龙 杨金虎 丁文魁 郭丽梅关键词:雷暴 气候特征 ECMWF 气象干旱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以甘肃武威市为例 2022年 干旱是甘肃武威市致灾最严重灾害天气。利用甘肃武威市1960—2019年降水资料和1970—2019年粮食产量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武威市气象干旱和粮食产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干旱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频数的空间变化比较一致,均为北部荒漠区多于绿洲平原区,绿洲平原区多于南部山区。(2)春旱、夏初旱和伏旱年代频数变化不一致,春旱凉州、民勤呈增加趋势,古浪、天祝及全市呈减少趋势;夏初旱凉州、古浪无变化,民勤、天祝及全市呈减少趋势;伏旱凉州无变化,民勤、古浪呈减少趋势,天祝及全市呈增加趋势;随干旱等级的加重各类干旱频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3)粮食产量(小麦、玉米和总粮食)随年和年代呈显著增加趋势,气象产量的年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波动性较大;气象产量年代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趋势。气象产量与各类干旱年代频数基本表现为负相关,气象产量与夏初旱频数的相关性水平显著,与其他干旱相关性均不显著。 丁文魁 丁文魁 杨晓玲 马中华 李岩瑛关键词:干旱灾害 粮食产量 一次区域性大风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43 2005年 应用基本观测资料和我国数值预报产品HLAFS资料,对2004年3月2日由西伯利亚冷槽东移南压并强烈发展,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形成的一次区域性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的卷入使西伯利亚冷槽强烈发展,为沙尘暴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而西伯利亚冷槽的垂直结构为沙尘暴提供了动量下传机制,地面冷锋后部形成的大风,为沙尘暴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西伯里亚冷槽的预报着眼点。 杨晓玲 丁文魁 钱莉 张慧玲关键词:沙尘暴 河西走廊东部低温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3 2018年 根据1960—2015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逐日最低、平均气温资料,通过固定阈值和百分位阈值法定义了低温事件,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低温事件的强度、极值和日数的变化特征,统计结果显示,受海拔高度、地形地势和植被覆盖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低温事件的空间分布均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均为高寒山区天祝强度和极值最强,日数最多,绿洲平原区凉州强度和极值最弱,日数最少。河西走廊东部年代和年低温事件强度和极值呈减弱趋势,日数呈减少趋势,2010—2015年减弱和减少的趋势尤为明显。年低温事件强度、极值和日数的时间序列均存在着周期性变化,但都没有发生气候突变,只出现了转折年份。两种标准的低温事件均出现在1~3月和11~12月,强度、极值和日数高峰值均在1月或12月。年低温事件存在一定的异常性,正常低温事件强度、极值和日数的年份概率在64.3%~80.4%,对安全生产造成危害的低温事件强度、极值偏强和特强年份的概率在7.1%~16.1%,日数偏多和特多年份的概率共为16.1%。本研究可为低温的预报预警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可为地方政府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对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丁文魁 丁文魁 汪作成 岳平关键词:平均气温 河西走廊东部 祁连山东北缘最大风速气候特征 被引量:12 2015年 依托祁连山东北缘5个基本站和35个区域站观测资料,通过回归重建1971-2013年最大风速数据库,运用mann-kendall检验、EOF经验正交函数、耿贝尔分布分析了研究区域最大风速特征。结果表明:最大风速在明显减小,民勤尤为明显(0.1879 m·s-1·a-1),在最大风速分布上形成3个极值中心:一是以红沙岗为代表的北部荒漠地区(22.75 m·s-1),二是以红山窑为代表的西部荒滩地区(21.76 m·s-1),三是以乌鞘岭为代表的祁连山地(21.54 m·s-1)。以红沙岗、红山窑、丰乐、乌鞘岭为代表站,分析发现前三者最大风速递减率分别为-0.173、-0.104、-0.103,特征显著,但乌鞘岭基本围绕在平均值附近波动。年最大风速多出现在2~6月,尤其以4~5月份为高发期,占到全年的34.8%~56.8%,EOF第一特征向量进一步揭示了北部沙漠地区和祁连山地的典型风险特征。以南湖—红崖山—昌宁为界的北部沙漠地带在未来10 a、20 a、30 a、50 a间最大风速分别为29.18、30.20、30.82、31.63 m·s-1,为典型的风灾危险区域。本文用区域站资料为最大风速危险区划提出了一些分析结论,可作为项目设计、民生安全、经济发展的参考依据,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研究空白。 郭小芹 丁文魁 钱莉 曾婷关键词:最大风速 重现期 高海拔旱地油菜产量对土壤贮水量和热量的响应 被引量:2 2013年 为制定气候变化情景下农作物种植应对措施,采用分期播种法,研究高海拔旱作区春油菜产量对土壤有效贮水量和热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海拔旱地土壤有效贮水量在油菜生长前期较多,后期较少。出苗期和开花期土壤有效贮水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小,薹花期和角果发育期土壤贮水对产量影响较大,薹花期、角果发育期油菜产量与土壤贮水量正相关显著,薹花期土壤贮水每增加10 mm,产量增加71.7 kg·hm-2;角果发育期土壤贮水每增加10mm,产量增加30.13 kg·hm-2。热量也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油菜产量与日平均气温、积温负相关显著,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e,产量减少163 kg·hm-2;积温每升高50e·d,产量减少251.15 kg·hm-2,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油菜生长特点,从品种、播期、技术与结构等方面提出了种植应对措施。 丁文魁 马兴祥 王鹤龄关键词:气候条件 河西走廊气候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12 2009年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气候资源的优越性,研究分析了河西走廊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主要领域和发展前景。指出:在河西走廊应引进喜光喜温作物、大力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等,以便合理分配和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河西走廊的气候资源。 杨晓玲 丁文魁 董安祥 袁金梅关键词:河西走廊 气候资源 可持续发展 西北地区旱作农业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及其预警和应对技术研究 张强 王润元 肖国举 李煜 姚玉璧 王鹤龄 赵鸿 万信 刘安麟 张晓煜 李凤霞 张勃 李星敏 丁文魁 张凯 1.项目围绕西北地区旱作农业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及其适应技术对策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利用代表区域大田模拟试验、作物生长模型模拟和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西北旱作农作物的水分和微量元素利用变化以及气候变暖、CO<,2>...关键词:关键词:气候变暖 农业气象 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