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莉
- 作品数:26 被引量:20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型肉毒毒素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和步态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和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2组患者注射BTX-A前后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局部分点注射溶于利多卡因的BTX—A,对照组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BTX—A。注射前、注射后1d、注射后2周、注射后4周、注射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Clonus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易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步态不对称指数(GAI)、最大步行速度、步行能力分级(FAC)和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注射前,2组患者Clonus评分、MAS评分、FMA下肢部分评分、GAI、最大步行速度、FAC评分、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1d、2周、4周、12周,治疗组Clonus评分、MAS评分均较组内注射前低(P〈0.05)。注射后2周、4周,治疗组FMA下肢部分评分较组内注射前升高(P〈0.05)。对照组注射后1d,MAS评分[(2.83±1.03)分]较组内注射前[(2.42±0.99)分]高(P〈0.05),注射后2周[(1.50±0.67)分]、4周[(1.58±0.79)分]MAS较组内注射前[(2.42±0.99)分]低(P〈0.05)。与对照组注射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Clonus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组注射后1d[(1.42±0.67)分]、12周[(1.08±0.67)分]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后1d[(2.83±1.03)分]、12周[(2.08±0.66)分]的MAS评分(P〈0.05)。与组内注射前比较,治疗组注射后各时间点GAI均较低(P〈0.05)。治疗组注射后2周、4周、12周的最大步行速度、MBI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注射前(P〈0.05)。治疗组注射后4周、12周的FAC评分均较组内注射前高(P〈0.05)。对照组注射后4周、12周的GAI低于组内注射前(P〈0.05),
- 徐光青兰月赵江莉李乐张群何小飞毛玉瑢黄东锋
- 关键词:痉挛A型肉毒毒素踝关节步态
- 注意网络功能与左侧额顶环路的经颅磁刺激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注意网络功能与左侧额顶环路的关联性。方法健康受试者60人按照性别匹配原则分为顶叶组和额叶组。对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和后顶叶区进行持续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后,进行注意网络测试和网络效率评价。结果两组不同提示状态和靶刺激类型的平均反应时均无显著性差异。顶叶组警觉网络效率增强(P<0.05),额叶组警觉网络效率增强(P<0.05),定向网络效率受损(P<0.05)。结论左侧额顶环路神经活动抑制可以提高视空间注意警觉网络效率。
- 徐光青兰月赵江莉陈正宏何小飞黄东锋
- 关键词:神经抑制
- 持续短阵快速脉冲刺激前额叶皮质对视空间注意功能的调控机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持续短阵快速脉冲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对视空间注意功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志愿受试者40人参加本实验,男女各半,全部为右利手。采用持续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cTBS,TMS)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后进行注意网络测试(ANT),所有受试者均按照随机顺序进行真/假刺激左/右侧背外侧前额叶脑区。结果:持续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施加于前额叶时,不同提示和刺激类型的平均反应时均无明显改变。右侧额叶抑制,警觉和执行功能受损(P<0.05);左侧额叶抑制,反而出现警觉和执行功能增强(P<0.05)。结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主要与警觉和执行功能有关,具有明显的右侧半球优势。在双侧大脑半球同源脑区间,视空间注意认知过程存在竞争性抑制。
- 徐光青兰月赵江莉陈正宏黄东锋
- 关键词:前额叶经颅磁刺激
- 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步态对称性及神经网络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评估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VR+BWSTT)后步态对称性的远期变化及其神经机制。方法:8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3周VR+BWSTT前后各做一次三维步态检查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其中7例患者训练后3个月复查了三维步态和DTI。对以下参数进行前后对比: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步长不对称性、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不对称性、下肢Fugl-Meyer评分、病灶中心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和FA指数(病灶中心FA值/健侧对应区FA值)、ADC指数(病灶中心ADC值/健侧对应区ADC值)。对FA指数、ADC指数与下肢Fugl-Meyer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和下肢Fugl-Meyer评分在训练后改善(P<0.05),且持续至训练后3个月。步长不对称性和下肢各关节活动范围不对称性在训练后无改善(P>0.05)。训练前ADC指数与训练前后下肢Fugl-Meyer评分的变化值有相关性(P<0.05)。结论:VR+BWSTT可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步态的时间不对称性和下肢Fugl-Meyer评分。ADC指数可预测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潜能。
- 肖湘毛玉瑢赵江莉吕衍春李乐徐光青黄东锋
- 关键词:脑梗死减重虚拟现实下肢弥散张量成像
- 采用以骨盆控制训练为主康复治疗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一例并文献复习(附视频二维码)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对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患者实施以骨盆控制训练为主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报道1例接受以骨盆控制训练为主康复治疗的HSP病例,并以“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康复治疗”的中英文为检索词,对PubMed、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到的HSP病例中的康复治疗等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该文报道1例40岁HSP男性患者,其出现进行性步行困难10年余,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被诊断为HSP,曾接受降低肌张力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遂至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在接受了连续4周以骨盆控制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后,患者的平衡与步行能力提高。共检索到5例接受了不同形式康复治疗的HSP病例,4例的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以骨盆控制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方案对改善HSP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对HSP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 袁晓思赵江莉丁明晖尹群辉张雪晶陈曦
- 关键词: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康复治疗个体化治疗
- 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脑梗死患者可改善下肢运动功能被引量:13
- 2014年
- 背景:脑卒中患者多有步行功能障碍,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开始运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步态训练。目的:评估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起病3个月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虚拟现实同步减重训练)和常规组(常规物理治疗)。在3周步态训练前后各做一次三维步态并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估。对以下参数进行训练前后组内和组间对比:步行速度、步调、步行时间、单腿支撑时间(%)、双腿支撑时间(%)、摆动时间、步长、步幅、下肢各关节活动度、功能性步行分类、下肢Fugl-Meyer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结果与结论:训练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步行速度、功能性步行分类、下肢Fugl-Meyer评分和Brunel平衡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下肢Fugl-Meyer评分和功能性步行分类均有改善(P<0.05)。实验组在步行速度、步调、患侧步行时间、健侧步行时间、患侧单腿支撑时间、患侧摆动时间、健侧摆动时间、步幅、患侧步长和健侧步长的改善方面较常规组有优势。
- 肖湘毛玉瑢赵江莉李乐徐光青黄东锋
- 关键词:减重虚拟现实步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对脑卒中视空间忽略的作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对脑卒中后视空间忽略的康复作用及其脑机制.方法 将脑卒中视空间忽略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和常规康复治疗2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字直线二等分测试(LBT)、字母划销试验(LCT)、画钟试验(CDT)和注意网络测试(ANT)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间的LBT、LCT和CDT测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BT、LCT、CDT测试结果分别为(4.27±1.39)分、(9.5±6.95)%、(8.80±1.01)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患者间ANT测试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NT测试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棱镜适应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视空间忽略症状.
- 徐光青兰月丁明晖何小飞陈正宏赵江莉黄东锋
- 关键词:脑卒中虚拟现实康复
- 探讨虚拟现实康复干预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平衡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效应
- 赵江莉毛玉瑢
- A型肉毒毒素溶于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本文通过评价和比较A型肉毒毒素(BTXA)溶入利多卡因与溶入生理盐水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探讨BTXA联合利多卡因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肌肉痉挛及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BTXA+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BTXA+生理盐水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d、2周、4周和12周进行功能评价,包括: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等。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和12周时,上肢痉挛、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d,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评价就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相反,对照组治疗后1d,肘关节痉挛却加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局部注射BTXA后,两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12周时,两组组间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TXA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偏瘫上肢的肌痉挛,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疗效维持更久,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
- 徐光青兰月赵江莉何小飞张群张涛黄东锋
- 关键词:痉挛A型肉毒毒素利多卡因上肢
- 脑卒中患者平衡调节过程中的高级脑功能成分分析被引量:32
- 2010年
-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不同认知水平及各类型的认知障碍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探讨认知功能在平衡调节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72例年龄在39—80岁的脑卒中患者分别用LOTCA和BBS、PASS及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等量表分别对其认知功能、平衡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在排除下肢运动功能对平衡功能的影响后,对患者平衡功能与认知功能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BBS和PASS均与LOTCA高度偏相关性(P<0.01)。"瘫痪侧站立"与LOTCA总分、"注意力"、"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的相关性比"非瘫痪侧站立"与其相关性高。"姿势变换"与"视觉运动组织"、"动作运用"、"空间知觉"、"视知觉"、"注意力"、"定向"的偏相关系数大于"姿势维持"与其偏相关系数。"360°转身"与LOTCA各分量表均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结论:视运动组织、空间知觉、视知觉和注意力等认知因素是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平衡功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运动调节过程越复杂越受到认知成分的限制。
- 陈少贞张保锋赵江莉陈正宏黄东锋
- 关键词:脑卒中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