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丹虹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毒
  • 5篇内毒素
  • 5篇肺损伤
  • 4篇脓毒
  • 4篇活性
  • 4篇肺表面
  • 4篇肺表面活性
  • 4篇肺表面活性物...
  • 4篇表面活性物质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急性肺损伤
  • 2篇一氧化氮治疗
  • 2篇脓毒性
  • 2篇综合征
  • 2篇吸入
  • 2篇窘迫综合征
  • 2篇呼吸窘迫
  • 2篇呼吸窘迫综合...
  • 2篇急性呼吸

机构

  • 6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篇赵丹虹
  • 5篇吴肇汉
  • 3篇孙波
  • 2篇孙波
  • 1篇孙波

传媒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国外医学(创...

年份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吸入一氧化氮保护脓毒血症兔肺泡毛细血管膜完整性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ALI)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影响。方法在机械通气条件下观察吸入NO对损伤肺的氧合功能、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rs)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IF)中蛋白含量(TP)、中性白细胞(PMN)记数及肺湿/干重比(W/D)的影响和形态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吸入NO组治疗6h后的氧合指数(PaO2/FiO2)为37.5±1.8kPa比29.2±3.4kPa、肺内分流率(Qs/Qt)为(18.4±0.99)×10-2比(24.10±1.97)×10-2、肺动态顺应性(Cdyn)为6.53±0.31ml/kPa比5.41±0.41ml/kPa,均较求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0.01)。吸入NO组BALF中TP含量显著降低,为84.0±9.0mg/kg比100.9±7.3mg/kg、PMN记数为(13.83±1.125)×106/L比(19.78±1.289)×106/L,肺湿/干重比(W/D)为3.83±0.13比4.37±0.11。形态学示肺内PMN浸润和水肿减轻。结论吸入NO可显著减轻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损伤,对ALI的病程有显著的影响。能为综合治疗提供宝贵的时机。
赵丹虹吴肇汉孙波
关键词:一氧化氮内毒素肺损伤脓毒血症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998年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征自1976年Ashbough等首次描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来,人们对其发病机理作了大量研究,对其病理生理过程已有了较多认识。治疗方面,呼吸道机械通气支持已成功地抢救了一些患者,但ARDS的死亡率至今仍相当...
赵丹虹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脓毒性急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早期治疗对脓毒性急性肺损伤(ALI)的疗效及对内源性PS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在机械通气下建立脓毒性ALI模型,早期气管内注入有机提取的PS100mg/kg,连续治疗6小时。观察氧合指数(PaO2/FiO2)、肺内分流(Qs/Qt)、肺动态顺应性(Cdyn)的变化;并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磷脂含量和表面张力进行分析。用Westerndotblot法测定PS特异性结合蛋白(SPA)含量,用Northernblot法测定SPAmRNA的变化。结果:实验动物的PaO2/FiO2、Qs/Qt和Cdyn在治疗后早期无明显改善,后期有明显肺损伤时较未治疗组有显著改善,分别为(34.9±2.6)kPa比(29.9±3.4)kPa、(19.30×10-2±1.26×10-2比24.10×10-2±1.97×10-2)和(6.22±0.31)ml/kPa比(5.41±0.41)ml/kPa,P均<0.01。PS治疗后能显著升高总磷脂〔TPL,(27.1±2.9)mg/kg比(7.8±1.1)mg/kg〕、饱和磷脂/TPL(DSPC/TPL,0.41±0.04比0.27±0.06)?
赵丹虹吴肇汉孙波
关键词:内毒素肺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药物疗法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脓毒性肺损伤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研究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脓毒性急性肺损伤(ALI)时对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影响。方法:机械通气条件下制作吸入NO 治疗ALI的兔模型,观察NO的疗效,测定内源性PS系统总磷脂(TPL)、饱和磷脂(DSPC)含量,小与大聚集体比例(SA/LA),Western dotblot法测定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 A(SP A)含量及Northern blot法测SP A m RNA含量的变化,膜天平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表面张力的改变。结果:吸入20 m m ol/LNO对ALI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内源性PS中磷脂成分的含量和功能无破坏作用,可使SA/LA(0.9±0.2)较内毒素组(1.1±0.2)降低(P< 0.01);吸入NO 对SP A 蛋白〔(92.6±11.5)μg/kg〕及其m RNA含量(49.8±9.4)与内毒素组〔分别为(80.8±18.2)μg/kg 与50.3±8.9〕比较无进一步破坏作用。结论:短时间吸入低浓度NO对PS系统无不良影响,是治疗ALI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赵丹虹吴肇汉孙波
关键词:内毒素肺损伤一氧化氮肺表面活性物质
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时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被引量:4
1999年
探索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ALI)时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主要成分的变化。方法制作兔脓毒性ALI模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磷脂、功能亚型聚集体及活性的分析,Westerndotblot法和Northernblot法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PA)含量及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肺损伤后与正常组比,总磷脂(TPL)(7.8±1.1)vs(12.7±1.7)mg/kg,饱和磷脂占TPL百分比(DSPC/TPL)(26.6±5.6)%vs(35.7±4.8)%,SP-A蛋白(80.8±18.2)vs(173.7±15.5)μg/kg,SP-AmRNA50.3±8.9vs82.1±12.9,含量均显著减少。总蛋白(TP)(100.9±7.3)vs(49.3±2.7)mg/kg,小聚积体(SA)与大聚集体(LA)的比例(SA/LA)1.11±0.15vs0.54±0.1,最小表面张力(γmin)(20.2±0.8)vs(8.3±5.9)mN/m,均有显著的异常升高。结论脓毒性ALI时内源性PS系统主要成分发生了质量和功能的异常损害。
赵丹虹吴肇汉孙波
关键词:肺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内毒素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研究进展
1997年
本文介绍了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组成、功能及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中的异常改变,并对外源性PS治疗ARDS的动物实验、临床疗效及其对内源性PS的合成、分泌和功能的影响作了评价。
赵丹虹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替代疗法
机械通气条件下以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兔模型被引量:3
1999年
为建立脓毒性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给新西兰兔静脉注射内毒素0.1mg/kg,在机械通气条件下观察肺氧合等肺功能损害的进程。结果:在注射内毒素后早期肺损害不明显,注射后8h出现显著的损害,14h达到ALI标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析及肺形态学出现显著异常。结果表明用本法可诱导稳定的脓毒性ALI兔模型,供ALI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之用。
赵丹虹吴肇汉孙波
关键词:肺损伤内毒素机械通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