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慧为
- 作品数:48 被引量:225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纤支镜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床旁纤支镜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常规吸痰及仰卧位通气为对照组,床旁纤支镜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为治疗组,各30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参数,住院期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d全因死亡率。结果治疗后第1,3,7d,治疗组PO2,PO2/Fi 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d治疗组PEEP水平及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APACHE I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住院期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28d全因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纤支镜联合俯卧位通气在改善患者肺通气,改善患者合状态,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何招辉陈志贺慧为杨小刚王荣胜杨春丽
- 关键词:吸入性肺炎纤维支气管镜俯卧位通气
-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穴位中药敷贴预防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穴位中药敷贴对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干预,为血栓高危患者寻求更有效、安全、可行预防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卡普里尼(Caprini)评分≥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定向治疗组40例、联合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每组患者均给予ICU常规治疗与护理,定向治疗组每日给予2次双下肢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每次30分钟。联合治疗组在定向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膏方敷贴于足三里和三阴交两处穴位,每次保留12小时。记录治疗1周前后的Caprini评分、D-二聚体水平、腘静脉内径以及腘静脉血流速度。每周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是否有血栓形成,共监测28天。结果治疗后定向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均有所下降(P=0.000),腘静脉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更快(P=0.003和P=0.000)。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Caprini评分、腘静脉内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D-二聚体水平相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02),定向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腘静脉流速增快(P=0.010),而联合治疗组的腘静脉流速较定向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发生了3例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发生了肺动脉分支的血栓栓塞,定向治疗组有1例患者发生了深静脉血栓,而联合治疗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以及肺动脉栓塞事件。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穴位中药敷贴能有效地预防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张凤莉贺慧为陈志夏文翰陈小红王海燕周倩段娟娟李茜雯
- 雄激素在重症感染中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雄激素在重症感染病人中的临床疗效、免疫细胞变化。方法将重症感染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丙酸睾酮50mg/d共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变化、细菌学变化、血CD3+、CD3+CD4+、CD4/CD8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CD3+CD4+、CD4/CD8治疗组较对照组均高,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感染病人雄激素短期治疗有一定疗效,且对细胞免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聂祥碧李赟袁中平陈志王曾庚贺慧为杨春丽陈小红
- 关键词:雄激素重症感染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测定对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测定对ICU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08-01-01—2010-01-01入住ICU的AKI患者,根据合并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情况,分为AKI未合并或仅合并一个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组(AKI-1组)和AKI合并两个及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组(AKI-2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清游离IGF-1水平,分析IGF-1与AKI患者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QSGA)、血胆固醇水平及近期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IGF-1水平:AKI-1、AKI-2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AKI-2组较AKI-1组血清游离IGF-1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IGF-1水平与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643,P<0.05);AKI各组中存活患者较死亡患者IGF-1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清游离IGF-1可以反映ICUAKI患者的营养状态,IGF-1水平越低,提示营养状况越差;血清游离IGF-1水平可以反映AKI病情的危重程度,并随受累器官衰竭的增加而下降加剧;血清游离IGF-1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是AK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信号。
- 陈志李赟贺慧为周萍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急性肾损伤营养评价
- 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的方法探讨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的方式,收集1998年1月至2018年10月关于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治疗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随机对照研究(RCT),仅限于英文发表的文章,并对收集的RCT进行评价。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治疗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RCT研究、共计926例患者进行分析。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组患者471例,对照组455例,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6.3%(171/471)和39.1%(178/455),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不能降低患者病死率(RR=0.80,95%CI 0.56~1.15,P=0.233)。对中重度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共计4篇RCT,418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组患者207例,对照组211例,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38.65%(80/207)和50.71%(107/211),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明显能降低中重度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病死率(RR=0.70,95%CI 0.52~0.96,P=0.025)。结论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不能改善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但对于中重度脓毒症休克,同常规治疗相比,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能改善患者28天病死率。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进一步证实。
- 田兴国陈志贺慧为杨春丽
- 关键词:多黏菌素B血液灌流脓毒症脓毒症休克
- 呋塞米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衰合并肾功能异常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呋塞米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衰合并肾功能异常患者心功能、肾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呋塞米微量泵入组(泵入组)和呋塞米间断静脉注射组(静注组)。分别观察患者第3d(T_1)、第5d(T_2)尿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eGFR)、NT-proBNP等的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的应用、CRRT的应用、ICU住院时间,并统计患者28d病死率。结果最终共纳入62例患者,泵入组和静注组各31例。两组患者NTproBNP在第3d、第5d较入组时均明显下降。泵入组肌酐在第3d、第5d明显升高,eGFR在第3d、第5d明显降低。与静注组相比,泵入组在第3d、第5d肌酐明显升高,eGFR明显下降。泵入组24h尿量在第3d明显高于静注组。泵入组尿素氮第5d明显高于静注组。两组患者的NT-proBNP在第3d、第5d无显著差异。与静注组相比,泵入组血管活性药的应用更多,ICU住院时间更长,但两组患者CRRT的应用无明显差异,泵入组28d病死率有增高趋势。结论对急性失代偿心衰合并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持续泵入和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均可显著降低NT-proBNP,但与间断静脉注射相比,持续泵入呋塞米加重肾损伤,延长ICU住院时间。
- 王荣胜卢院华陈志杨春丽何招辉贺慧为
- 关键词:肾功能异常呋塞米微量泵
- 集束化干预在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院内转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干预。比较2组的平均转运时间、转运成功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2组转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的转运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通过集束化干预可提高重症患者的转运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转运安全性。
- 邬韶霞贺慧为
- 关键词:集束化干预重症患者院内转运
-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后高钠血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后高钠血症的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CBP组及传统内科治疗组。比较CBP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血清钠离子浓度的变化及两组的疗效。结果CBP组血钠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CBP组患者预后较常规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CBP可安全有效纠正重度颅脑外伤后高钠血症的电解质紊乱,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杨春丽贺慧为陈志
- 关键词:血液净化颅脑外伤高钠血症
- 重症颅脑损伤并发高血糖高渗非酮症综合征32例分析
- 2007年
- 杨春丽杨文凯贺慧为王曾庚蔡新勇
-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并发
- 白介素-35对脂多糖所致内皮祖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究白介素-35(IL-35)对脂多糖(LPS)所致内皮祖细胞(EP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购自南昌大学实验动物科学中心的健康雄性SD大鼠6只,分离培养EPC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LPS组(给予LPS)、IL-35组(给予IL-35+LPS)及Wortmannin组(IL-35+LPS+Wortmannin)。分析EPC细胞分组处理后增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检测并比较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及活性表达情况。结果LPS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IL-35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LPS组(P<0.05);Wortmannin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IL-35组(P<0.05)。LP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IL-35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LPS组(P<0.05),Wortmannin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IL-35组(P<0.05)。LPS组P-PI3K和P-Akt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IL-35组PPI3K和P-Akt相对表达量高于LPS组(P<0.05);Wortmannin组P-PI3K和P-Akt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LPS组(P<0.05)。结论IL-35预处理能有效逆转LPS引起的EPC细胞增殖和凋亡变化,且这种保护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机制发挥作用。
- 曾卫华杨春丽贺慧为何招辉
- 关键词:脂多糖内皮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