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岛状
  • 6篇岛状皮瓣
  • 6篇皮瓣
  • 4篇小腿
  • 3篇前外
  • 3篇小腿前外侧
  • 2篇动脉
  • 2篇手术
  • 2篇胫前
  • 2篇外科
  • 2篇骨折
  • 2篇穿支
  • 1篇岛状皮瓣修复
  • 1篇动脉穿支
  • 1篇支皮瓣
  • 1篇指骨
  • 1篇指尖
  • 1篇指尖离断
  • 1篇指损伤
  • 1篇入路

机构

  • 7篇宁波大学医学...
  • 6篇宁波大学

作者

  • 9篇袁辉宗
  • 7篇史增元
  • 5篇尹维刚
  • 3篇毛海蛟
  • 2篇常希会
  • 2篇董文伟
  • 2篇林荣
  • 1篇俞淼

传媒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软组织帽回植术修复指尖离断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软组织帽回植术修复指尖离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8年至2012年,对11例14指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指尖采用软组织帽回植术治疗。结果回植指尖均完全存活。术后随访7例9指(4例失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术后手指平均短缩5.1mm,外形和指甲生长良好,关节活动正常。指端两点分辨觉5.0~7.0mm。结论软组织帽回植术修复指尖离断,术式简单,效果满意,保留了指甲复合体,是治疗指尖离断尤其是无再植条件的有效手术方法。
俞淼史增元毛海蛟董文伟袁辉宗
关键词:指损伤显微外科手术回植术
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小腿前肌间隔动脉链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术式及手术方法.方法 40侧成人尸体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动脉造影,观测小腿前肌间隔内的胫前动脉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的位置、走行、外径及相互吻合.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胫骨外露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0~59岁,平均36岁.结果 40侧标本腓骨长度为(32.3±2.4)cm.胫前动脉发出腓浅动脉、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与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在小腿前肌间隔内相互吻合,形成动脉链,这三条动脉外径分别为(1.4±0.4)mm、(1.0±0.4)mm及(1.5±0.4)mm,动脉链吻合处外径为(0.6±0.2)mm.动脉链伴腓浅神经走行,营养神经和小腿前外侧皮肤.临床应用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的11例中,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2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升支为蒂3例,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的降支为蒂3例,以腓动脉终末前穿支升支为蒂3例.皮瓣切取面积7 cm×5 cm~13 cm×5 cm.随访1~3年,平均1.5年,11例皮瓣全部成活,无破溃、臃肿.结论 根据皮肤缺损部位、面积等灵活选用小腿前肌间隔内动脉链为血管蒂,设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胫骨外露,术式灵活,是修复胫骨外露的理想皮瓣.
袁辉宗史增元尹维刚毛海蛟董文伟
关键词:外科皮瓣胫骨尸体解剖
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目的为小腿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3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尸下肢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测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了深筋膜浅、深层血管网的营养血管的来源、分布与吻合及外径,并将小腿自外踝尖至腓骨头...
袁辉宗史增元尹维刚
文献传递
下肢多种岛状皮瓣转位修复骨关节外露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毛海蛟1史增元1尹维刚2左荣跃1袁辉宗董文伟1刘振新1
小腿和足踝部皮肤缺损造成的骨关节、肌腱和神经外露易并发感染及组织坏死、骨髓炎、肢体坏死等严重后果,给病人造成了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额创伤。应用临近的足内侧岛状皮瓣、小腿和足背前外侧岛状皮瓣、缝匠肌岛状皮瓣和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
关键词:
关键词:手术方法
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指骨颈AI-QattanⅢ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指骨颈AI-Qattan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们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AI-QattanⅢ型闭合性指骨颈骨折患者12例。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和手指屈伸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发生;均无针道感染及克氏针退出,手指屈伸活动自如,无明显瘢痕形成。末次随访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结论对于AI-QattanⅢ型闭合性指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端挤对捏、成角折顶手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康贵龙国华马文娟王威谭财福袁辉宗魏鹏
关键词:指骨骨折闭合复位
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的研究进展
2010年
回顾国内外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讨论了目前报道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皮肤缺损的优缺点,并对优化该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袁辉宗史增元
关键词:小腿皮肤缺损岛状皮瓣
胫前动脉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为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4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经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4侧新鲜成尸下肢标本行乳胶-硫酸钡动脉造影。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自前肌间隔发出穿支的起始部位、外径、伴行静脉、走行、长度、吻合及分布范围。结果胫前动脉自小腿前肌间隔主要发出2条穿支:(1)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起始距外踝尖(14.9±3.2)cm,出现率70%,起始外径(1.0±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96.4%,外径分别为(1.1±0.4)mm和(0.8±0.2)mm,偶见1条,占3.6%。穿支水平走行(2.5±0.4)cm分为升、降支,均伴腓浅神经走行,升支与腓浅动脉吻合,吻合处外径(0.6±0.2)mm;(2)腓浅动脉,位于腓骨头下(4.9±2.6)cm,出现率95%,外径(1.4±0.4)mm,伴行静脉多为2条,占76.3%,外径分别为(1.7±0.5)mm和(1.3±0.4)mm,1条者占23.7%,外径(1.7±0.8)mm。两穿支吻合形成小腿前肌间隔动脉弓。结论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蒂可设计3种术式修复小腿皮肤缺损:(1)以胫前动脉下段前肌间隔穿支为蒂向远端旋转修复小腿下段及踝部皮肤缺损;(2)向内侧旋转修复小腿前内侧皮肤缺损;(3)向近端旋转修复小腿上段及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袁辉宗史增元尹维刚林荣毛海蛟常希会
关键词:小腿胫前动脉岛状皮瓣穿支皮瓣
髋臼前柱骨折后入路拉力螺钉内固定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为髋臼前柱骨折后入路置入拉力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50侧(男32,女18)成人髋骨标本,观测前柱纵轴走向,将纵轴穿出髂骨翼外面的点定为进钉点。用直径3.5 mm导针经进钉点沿纵轴置入,经耻骨结节下方穿出。测量导针与矢状面夹角α及与冠状面夹角β,纵轴长度,导针易穿出骨皮质的薄弱区及穿出点与耻骨结节的距离,对测量数据行统计学处理。(2)34侧尸体标本解剖,观测进针点毗邻,模拟置钉,经X线、CT扫描验证结果。结果进钉点位于髂结节和坐骨结节连线与髂前上棘和坐骨大切迹顶点连线的交点,出钉点于耻骨结节下方,男(6.62±2.79)mm,女(11.71±1.66)mm,α(50.62±3.55)°,β男(22.32±3.66)°,女(19.57±2.07)°;纵轴长,男(108.64±5.49)mm,女(100.92±6.25)mm。以上数据除角α外男女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验证结果及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结论髋臼前、后柱均骨折时,在后入路复位固定后柱的同时,经该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固定前柱安全、简捷。
常希会尹维刚史增元袁辉宗
关键词: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内固定
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袁辉宗史增元尹维刚林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