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兆德
- 作品数:31 被引量:23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基于LiDAR的海原断裂松山段断错地貌分析与古地震探槽选址实例被引量:10
- 2016年
- 基于高精度机载Li DAR数据在GIS平台的地貌因子渲染分析,对海原断裂老虎山段松山地区古地震研究点进行高精度大比例尺(1∶1000)地貌填图,勾勒出研究点微地貌空间展布和断裂高精度几何形态。通过对松山古地震研究点2个新探槽的开挖,结合细致的探槽解译、地震事件识别与分期、年代学样品测试,得出5次37380±880BP以内的不连续古地震序列。通过对比此处已经开挖的各自相距不足150m、分布于断裂同一段落的4个古地震探槽的微地貌位置、沉积特征和地震事件信号强弱,发现即使相距不远,不同微地貌位置古地震探槽揭示的古地震现象也会有显著差别。这种差别凸显了古地震研究结果,如揭示的事件证据和个数等与探槽点位置的选取有较强的依赖性。综合对比分析表明,较低的地势、低能静水环境、高沉积速率、细粒的沉积物源区及连续的沉积环境是走滑断裂上开展古地震研究的优选地貌位置。实例表明,基于高精度地形数据对研究点开展精细地貌填图揭示微地貌时空演化,从而在探槽开挖前对古地震研究点的构造地貌优劣进行充分评价是提高古地震研究质量的必要程序,同时也显示出高精度机载Li DAR数据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新应用。
- 李占飞刘静邵延秀张金玉袁兆德王鹏唐茂云王朋涛
- 关键词:GIS分析古地震
- 2021年青海玛多M 7.4地震发震断裂的典型同震地表变形与晚第四纪断错累积及其区域构造意义被引量:5
- 2022年
- 发震断裂的最新一次地震同震变形和晚更新世以来的变形历史是约束发震断裂强震变形行为的基础数据,是认识发震断层上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复发特征、评估地震危险性的关键数据,对深刻理解发震断裂演化历史和区域构造空间演化与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玛多M 7.4地震为青藏高原内巴颜喀拉块体活动构造及其强震研究提供了一个机会.本文利用大疆M300RTK无人机搭配P1相机对5个典型观测点进行厘米级分辨率和精度的航空摄影测量和野外调查,详细定量解析了典型破裂特征,通过地貌填图和变形地貌测量分析了晚第四纪以来断错地貌记录的位移累积特征.根据破裂组合特征、同震变形量变化和几何结构,2021年玛多M 7.4地震发震断裂江错断裂同震破裂分为朗玛加合日段、野马滩段、拉木草—东湖段和朗玛哦尔—昌麻河段,整个地震事件是一次跨越四个断裂段的级联破裂过程.朗玛加合日段以左旋走滑变形位移为主兼具正断倾滑,倾滑量可达0.61±0.03 m.野马滩段以左旋走滑变形为主兼具逆断倾滑,在野马滩西观测点倾滑量可达0.31±0.04 m,左旋走滑量达到2.83±0.13 m,江错西观测点仍然有1.97±0.08 m的左旋水平位移.朗玛哦尔—昌麻河段在朗玛哦尔附近左旋水平位移达到3.55±0.24 m,而在昌麻河河谷和阶地上仍然存在0.5~1.2 m的左旋位移.在本次地震地表破裂西段三个观测点都观察到江错断裂的晚更新世或全新世地表累积变形,并且可能控制了黄河乡以西晚更新世以来盆山边界.根据野马滩西观测点的累积位移和地貌年代估计,地震复发周期2100~2500年,左旋走滑速率1.1~1.3 mm·a^(-1).在黄河乡与格波隆格恰阶区以东观测点只记录了本次玛多地震地表破裂变形.江错断裂在2021年玛多地震同震破裂变形可能产生了一次向东的最新扩展,从格波隆格恰扩展到昌麻河以东.综合地表断�
- 陈桂华李忠武徐锡伟孙浩越哈广浩郭鹏苏鹏袁兆德李涛
- 活动弯滑断层作用及其意义-以西南天山明尧勒背斜为例
- 杨晓东陈杰李涛李文巧袁兆德杨会丽
- 2014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地表破裂带精细填图及其破裂特征
- 大比例尺地震地表破裂带精细填图是研究强震破裂特征及机理的关键数据,为理解破裂动态过程提供重要的观测约束。青藏高原中西部的强震地表破裂研究因发震地点偏远不易到达而成为薄弱环节。本文利用无人机航拍新技术,详细解译获得了201...
- 袁兆德刘静李雪徐晶姚文倩韩龙飞李涛
- 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带地表破裂
- 阿尔金断裂索尔库里段铜矿探槽长序列古地震记录
- 2020年
- 长序列古地震记录是理解断裂地震复发行为的关键,亦是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基础。阿尔金断裂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走滑断裂之一,其大地震复发行为一直是地震地质学家关注的重点。在该断裂中段索尔库里段开挖的探槽记录了8~9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分别为AD1598(1491~1740)、AD796(676~926)、668(732~590)BC、956(1206~716)BC、1301(1369~1235)BC、2105(2232~1987)BC、2664(2731~2601)BC、2818(2878~2742)BC和3411(3521~3205)BC。平均复发周期为620±410 a,变异系数为0.67,显示了弱准周期性。通过与其他研究点位的古地震数据对比,发现只有部分强震扩展至阿克塞弯曲内部。根据古地震复发周期和最新一次古地震的离逝时间,计算结果表明索尔库里段已经累积了3.3~4.6m的位移量,相当于Mw7.4~7.7地震,且未来30年发生强震的概率为0.07。
- 袁兆德刘静王伟邵延秀李占飞李志刚
- 关键词:青藏高原阿尔金断裂走滑断裂古地震
- 探槽古地震事件识别标志及其定量化——以活动走滑断裂为例被引量:3
- 2019年
- 探槽古地震事件的识别取决于对沉积地层中封存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响应的解译。基于国内外88篇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论文,系统总结分析了古地震事件的多种识别标志,主要包括地层的垂向错断、断层向上逐渐尖灭、生长地层、裂缝充填、角度不整合、砂土液化、崩积楔、褶皱等。这些识别标志的质量和数量是判别古地震事件的关键。综合分析认为,地震成因识别标志与非构造成因及蠕滑产生的变形不同,而不同识别标志对地震层位的限定有证据强弱之分。在充分考虑地域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根据识别标志的强弱,对探槽揭露事件的地层证据进行半定量化分析,这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误判地震事件的可能性,排除非地震成因变形的影响,也能更客观地反映地震事件的可信度。
- 徐心悦袁兆德邵延秀邵延秀刘静姚文倩李文巧
- 关键词:走滑断裂古地震蠕滑
-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地表破裂带精细填图及其破裂特征被引量:14
- 2021年
- 大比例尺地震地表破裂带精细填图是研究强震破裂特征及机理的关键数据,为理解破裂动态过程提供重要的观测约束.青藏高原中西部的强震地表破裂研究因发震地点偏远不易到达而成为薄弱环节.文章利用无人机航拍新技术,详细解译获得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地表破裂展布图.此次地震在阿尔金断裂西段南硝尔库勒断裂(南段S1)、硝尔库勒断裂(中段S2)以及阿什库勒断裂(北段S3)上分别产生了16、6.9和14.2km的地表破裂.南段平均左旋位错为(52±25)cm,最大为~90cm;北段平均左旋位错为(36±21)cm,最大为~84cm.共统计了5308处裂缝宽度,南段平均宽度为(85±71)cm,最宽可达~700cm;中段平均宽度为(39±21)cm,最宽可达243cm;北段平均宽度为(61±44)cm,最宽可达~340cm.另外,南段平均拉张量为(3.4±2.9)m,最大可达~17m;中段平均拉张量为(4.3±3.6)m,最大为~13m;北段平均拉张量为(1.7±1.6)m,最大为~6m.平均裂缝宽度和拉张量在弯曲和阶区部位均显示衰减的趋势.于田地震和其他全球走滑型地震的地表破裂在弯曲、阶区、断裂分叉等断裂几何复杂部位的宽度大于平直段,表明断裂几何结构对破裂宽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硝尔库勒与南硝尔库勒断裂锐角相交区域发育的大量裂缝可能指示构造拉张部位对近断裂分布式变形的控制,为地震动态破裂的数值模拟提供了观测约束.于田地震还造成罕见的大量伴生地震震动地表破坏,在地震震动的影响下含水盐层可能触发了缓坡度洪积扇的失稳,形成了密集的滑坡和地堑系.这些分布式变形以及浅表伴生变形是地震破裂扩展过程与断裂几何结构耦合关系的直接响应,并暗示破裂在穿过阶区后可能在阿什库勒断裂上双向扩展.
- 袁兆德刘静李雪徐晶姚文倩韩龙飞李涛
-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于田地震地震地表破裂带滑坡同震位移
- 2020年新疆于田M_(S)6.4地震发震构造研究
- 2021年
- 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西昆仑地区发生M_(S)6.4地震,这是继2008年M_(S)7.3和2014年M_(S)7.3两次于田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强震。判定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进行地震解剖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基于GIS平台与技术,对构造地质、高分遥感、地貌地形、地震、GPS速度场、震源机制等各种资料进行整合,通过跨学科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地震相关的动力学、运动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对发震构造进行了初步的判定。此次于田地震的发生可能是2014年强震破裂段进一步向西南方向破裂的结果。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震中位于琼木孜塔格峰附近。高分遥感解译及构造地貌变形分析的结果表明极震区是一个典型的张性盆岭构造区,发育有小型的断陷盆地和正断性质的控盆断裂。震后高分卫星影像表明在震区未发现明显的地表破裂带以及地震次生灾害。此次地震可能是由西昆仑地块与松潘—甘孜地块之间NE向构造带内张性构造体系的活动而引发的。由于构造带两侧地块的斜向拉张运动,使得正断层、走滑断层在构造带内先后形成并且持续地、同步地活动。正断比走滑更主要一些,其分别能够很好地适应并吸收张性纯剪切分量以及横向简单剪切分量,从而使得构造带内正断型、走滑型地震频发,此次于田M_(S)6.4地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构造区范围内的地壳自地表向深部可能存在着多层次的张性构造体系,各个体系之间可能不具有明显的关联性。本次地震可能与地表张性构造体系关系不大,推断是深层次张性构造体系活动的结果。
- 耿爽王林田勤俭徐岳仁李文巧袁兆德
- 关键词:发震构造
- 阿尔金断裂带古地震事件钾长石光释光测年初步研究
- 伍纪元覃金堂袁兆德陈杰刘静
- 帕米尔活动造山带东北部大型滑坡体特征与年代
- 滑坡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了巨大的危害。在活动造山带中,快速的构造隆升、强烈的河流侵蚀作用以及冰川的剥蚀作用产生了大量易于发生滑坡的高陡边坡。大型滑坡体(体积>10m)在活动造山带地形演化中扮...
- 袁兆德
- 关键词:剥蚀速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