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金辉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椎体
  • 2篇椎体压缩
  • 2篇骨折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压缩骨折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脂肪
  • 1篇脂肪组织
  • 1篇疏松性
  • 1篇图像
  • 1篇图像纹理
  • 1篇椎体骨折
  • 1篇椎体压缩骨折
  • 1篇椎体压缩性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4篇蔡金辉
  • 3篇刘志锋
  • 2篇刘庆余
  • 1篇张伟
  • 1篇杨正飞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腰部椎旁肌肉T2值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腰部椎旁肌肉T2值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年龄>50岁腰背痛患者,其中23例临床诊断为OVCF(骨折组),68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变或终板炎等且未见椎体骨折(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腰部T2 mapping成像所示左、右侧多裂肌和左、右侧竖脊肌T2值的差异,以临床诊断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根据腰部椎旁肌肉T2值及椎体陈旧性骨折诊断OVCF的效能。结果组间患者年龄、性别及椎体陈旧性骨折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折组双侧多裂肌和竖脊肌T2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左、右侧多裂肌和左、右侧竖脊肌T2值诊断OVCF的AUC分别为0.79、0.76、0.71、0.70,与椎体陈旧性骨折(0.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97、0.811、0.112、0.245,P均>0.05)。结论腰部椎旁肌肉T2值可用于诊断OVCF。
郭栋华江瑞信申忱刘志锋叶浩翊吴晓枫蔡金辉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
基于MRI定量非对称回波最小二乘估算水脂分离技术的成人腰椎骨髓脂肪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MRI定量非对称回波最小二乘估算水脂分离(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image quantitation,IDEAL-IQ)技术探讨成年人腰椎不同节段骨髓脂肪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收集298例受检者的MRI IDEAL-IQ脂肪分数图像,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60例,年龄20~69岁。将所有患者按照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5组:20~29岁(20~组),男24例,女20例;30~39岁(30~组),男47例,女39例;40~49岁(40~组),男36例,女47例;50~59岁(50~组),男20例,女37例;60~69岁(60~组),男11例,女17例。使用脂肪分数图在GE ADW4.6工作站测量L1~L5的骨髓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结果: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间PDFF存在差异,20~、30~、40~组人群中,男性L1~L5椎体PDFF均高于女性(P<0.05);50~组人群中男性L1~L5椎体PDFF与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组人群,男性L1~L5椎体PDFF均低于女性(P<0.05)。腰椎椎体PDFF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r=0.72,P<0.05)相关性高于男性(r=0.32,P<0.05)。从20~69岁,男性L4 PDFF增长率最大(21.08%),女性L1 PDFF增长率最大(65.68%);男性各椎体PDFF增长主要集中在30~及50~组,其中L1、L4、L5椎体PDFF在50~组增长率最大,L2、L3椎体PDFF在30~岁组增长率最大;女性各椎体PDFF在30~组呈轻微下降趋势,此后各椎体PDFF逐渐升高,增长主要集中在40~、50~、60~三个年龄组,其中50~组增长率最大。结论:成人不同年龄组男女性各椎体脂肪分布存在差异,椎体PDFF增长率也有所不同;腰椎不同节段椎体PDFF均与年龄呈正相关。
张伟廖荣萍叶浩翊陈兴奎何金坤席维佳张宇桐蔡金辉
关键词:腰椎骨髓脂肪组织
椎体压缩骨折机会性筛查:常规胸部、腹部CT测量T_(12)、L_(1)椎体CT值的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运用常规胸部、腹部CT检查中椎体CT值进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机会性筛查及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胸部或者腹部CT检查、年龄≥60岁的1229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60~99岁[中位年龄72(12)岁],男性728例,女501例,并测量T_(12)、L_(1)椎体CT值,评价T_(12)、L_(1)椎体CT值与中、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性。结果T_(12)、L_(1)椎体CT值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T_(12):r=-0.458,P<0.01;L_(1):r=-0.445,P<0.01)。椎体骨折组T_(12)、L_(1)椎体C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_(12):(55.1±30.3)Hu vs(100.8±36.9)Hu,L_(1):(50.5±31.4)Hu vs(94.4±36.9)Hu](均P<0.01);骨折椎体<3节的患者T_(12)、L_(1)椎体CT值均高于骨折椎体≥3节的患者[T_(12):(60.8±28.1)Hu vs(37.3±30.4)Hu,L_(1):(56.8±28.6)Hu vs(30.8±32.1)Hu](均P<0.01);椎体中度压缩骨折的患者T_(12)、L_(1)椎体CT值均高于椎体重度压缩骨折的患者[T_(12):(60.1±30.4)Hu vs(45.9±31.8)Hu,L_(1):(56.5±29.5)Hu vs(38.9±35.4)Hu](均P<0.05)。T_(12)、L_(1)椎体CT值ROC曲线对OVCF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T_(12):AUC=0.831,L_(1):AUC=0.818);按患者年龄分层(60~69岁、70~79岁、≥80岁)进行亚组分析,60~69岁的患者T_(12)、L_(1)椎体CT值对椎体骨折的诊断效能最佳(T_(12):AUC=0.866,L_(1):AUC=0.843),而≥80岁的患者T_(12)、L_(1)椎体CT值对椎体骨折的诊断效能偏低(T_(12):AUC=0.760,L_(1):AUC=0.759)。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_(12)[OR=1.039,95%CI:1.032,1.046]、L_(1)[OR=1.036,95%CI:1.030,1.043]椎体CT值是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常规胸部、腹部CT检查中T_(12)、L_(1)椎体CT值与OVCF密切相关,可作为骨质疏松症及OVCF机会性筛查的良好工具。
蔡金辉叶浩翊申忱林良业刁凡登郭栋华刘志锋刘志锋
关键词:椎体骨折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基于T2WI图像纹理分析评价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T2WI图像纹理分析评价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n=8)及模型组(n=10)。模型组大鼠恢复自主循环(ROSC)6 h后行T2WI序列扫描,假手术组于术后6 h扫描。比较两组大鼠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特征及AQP4及和NSE抗体免疫组织化学评分的差表达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两组间差异的纹理特征对脑损伤的诊断效能。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两组间差异的纹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AQP4及NSE抗体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的最小强度值、标准偏差、差分熵、逆差矩及高灰度不均匀性特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全脑T2WI纹理特征的最小强度值、标准偏差及逆差矩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差分熵及高灰度不均匀性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差分熵诊断效能最优,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22,敏感度100%及特异度75%。模型组AQP4及NSE表达免疫组织化学(AQP4及NSE)评分明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最小强度值与AQP4及NSE抗体表达均呈正相关(r=0.501、0.568,P=0.048、0.022);标准偏差与AQP4及NSE抗体表达均呈正相关(r=0.620、0.530,P=0.010、0.035);差分熵与AQP4抗体表达呈负相关(r=-0.535,P=0.033)。结论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以评估脑水肿及神经元受损情况程度,最小强度值、标准偏差、和差分熵是反映评估心脏骤停CPR后脑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其中差分熵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
刘志锋刘庆余刘庆余阮耀钦蔡金辉蔡金辉杨正飞
关键词:心肺复苏脑损伤纹理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