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路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卫生局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氧化氮
  • 2篇氧化氮合成酶
  • 2篇一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合成
  • 2篇一氧化氮合成...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灶性
  • 2篇灶性脑缺血
  • 2篇缺血
  • 2篇脑缺血
  • 2篇局灶
  • 2篇局灶性
  • 2篇局灶性脑缺血
  • 2篇灌注
  • 2篇灌注损伤
  • 1篇蛋白
  • 1篇定向分化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机构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王天路
  • 2篇孙凤艳
  • 2篇周良辅
  • 2篇李立新
  • 2篇黄保胜
  • 1篇谢青松
  • 1篇王森
  • 1篇陈功
  • 1篇田和平
  • 1篇张雅旋
  • 1篇李帅
  • 1篇李清泉
  • 1篇张寅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1998
  • 1篇199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功能性神经元的横向分化
2012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探讨提高分化效率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意义。目的:建立以不同诱导方法横向分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功能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分离、纯化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组、化学诱导组和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二甲亚砜和丁香茴醚、PBS进行诱导。结果与结论: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组和化学诱导组诱导后的细胞均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相关蛋白2,且2组细胞的表达量接近(P>0.05),而对照组未发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表达。膜片钳系统检测发现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组诱导后的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特征性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而化学诱导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动作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提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横向分化为功能神经元的可靠方法。
黄保胜王天路李立新谢青松田和平张寅
关键词:定向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2
局灶性脑缺血和再灌注期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和局部脑血流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1998年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和再灌注期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和局部脑血流量的动态变化.用改良Koizumi’s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和再灌注模型及改良Bredt和Snyder’s法测定了缺血和再灌注期缺血侧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总活性,并同步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对缺血周边区局部脑血流量(ICBF)进行了测定.结果:缺血早期,缺血侧半球脑组织NOS活性急剧升高至缺血前2~3倍(P<0.01),缺血后期NOS活性降至缺血前水平(P>0.05);缺血10~20 min缺血周边区ICBF回升至缺血前的30%左右(P<0.05);再灌注10min出现高灌,30min后持续下降.提示:缺血期因为钙内流,使NOS活性剧增,有利于维持缺血区和周边区的脑血流量,但过量产生的NO可造成细胞损伤.再灌注期由于表达增加,加之钙超载使NOS活性再度升高,NO可与再灌注期大量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反应生成毒性自由基而损伤细胞.
王天路孙凤艳周良辅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1997年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王天路孙凤艳周良辅实验表明,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一氧化氮(NO)合成增多,为此,我们于再灌注早期,使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L-NAME(Nω-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有效抑制大鼠NOS...
王天路孙凤艳周良辅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
开颅夹闭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脑室外引流对患者转归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早期开颅夹闭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脑室外引流对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高分级aSAH患者62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研究组采用开颅夹闭+脑室外引流术。术后1年随访,比较两组转归。结果研究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9.03%(P<0.05)。术后1年,研究组转归良好率为41.94%,稍高于对照组的32.26%(P>0.05);两组脑梗死和脑积水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前和术后1年的评分相仿(P>0.05)。结论采用早期开颅夹闭治疗aSAH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联合实施脑室外引流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黄保胜王天路李帅李清泉王森张雅旋陈功李立新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夹闭脑室外引流
加强服务规范,传播正能量
2016年
对于近期医患恶性事件频发,首先需要从自身医疗队伍建设和素养中反思不足,当前医学人文方面缺少系统、专业的教育是短板,且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培训等医疗缺陷容易导致医患间的矛盾。
王天路
关键词:医学人文恶性事件医务人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