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保胜

作品数:16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卫生局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干细胞
  • 7篇分化
  • 6篇细胞
  • 5篇神经元
  • 4篇定向分化
  • 4篇营养因子
  • 4篇源性
  • 4篇源性神经营养...
  • 4篇神经干
  • 4篇神经干细胞
  • 4篇神经营养
  • 4篇神经营养因子
  • 4篇脑源性
  • 4篇脑源性神经
  • 4篇脑源性神经营...
  • 4篇脑源性神经营...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14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作者

  • 16篇黄保胜
  • 12篇李立新
  • 7篇谢青松
  • 6篇胡卫星
  • 4篇田和平
  • 3篇陶轶
  • 3篇鲁艾林
  • 2篇傅震
  • 2篇付震
  • 2篇陆晓诚
  • 2篇王天路
  • 1篇单峤
  • 1篇寿纪新
  • 1篇李培栋
  • 1篇郝怀勇
  • 1篇代学良
  • 1篇李凯
  • 1篇王新军
  • 1篇王森
  • 1篇刘泉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江苏省第十八...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治疗运动区深部胶质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位于大脑运动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2006年收治的20例位于运动区深部并且术后病理分级为III级的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了采用传统开颅切瘤手术和弥散张量(DTI)锥体束定位开颅切瘤术这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均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其中经传统开颅切瘤手术治疗8例患者,DTI锥体束定位开颅切瘤手术治疗12例患者。术后均辅以常规放疗和化疗。传统开颅切瘤手术和弥散张量(DTI)锥体束定位开颅切瘤术的肿瘤全切率分别为2例(25%),和12例(100%)。次全切率分别为6例(75%)和0例(0%)。结论DTI锥体束定位开颅切瘤术肿瘤全切率高,术中出血少,是治疗运动区深部胶质瘤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李培栋黄保胜王新军寿纪新单峤刘泉
关键词:胶质瘤运动区手术治疗
鞍结节脑膜瘤32例显微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侧额下入路11例,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11例,额外侧入路4例,眶上锁孔入路3例,经额底前纵裂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其中SimpsonⅠ级3例,SimpsonⅡ级25例;肿瘤次全切除4例。术后视力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10例,视力下降7例,4例昏迷者未做视力检查。结论术前早期诊断,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及术中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
李凯李立新黄保胜陆晓诚郑金玉唐琳俊
关键词:脑膜瘤鞍结节显微手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横向分化为功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横向分化为功能神经元的方法,为组织工程神经的构建寻找种子细胞的理想来源。方法选取SD大鼠,无菌条件下取股骨...
黄保胜王天路李立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电生理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功能性神经元的横向分化
2012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探讨提高分化效率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意义。目的:建立以不同诱导方法横向分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功能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分离、纯化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组、化学诱导组和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二甲亚砜和丁香茴醚、PBS进行诱导。结果与结论: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组和化学诱导组诱导后的细胞均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相关蛋白2,且2组细胞的表达量接近(P>0.05),而对照组未发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表达。膜片钳系统检测发现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组诱导后的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特征性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而化学诱导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动作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提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横向分化为功能神经元的可靠方法。
黄保胜王天路李立新谢青松田和平张寅
关键词:定向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2
开颅夹闭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脑室外引流对患者转归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早期开颅夹闭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脑室外引流对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高分级aSAH患者62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研究组采用开颅夹闭+脑室外引流术。术后1年随访,比较两组转归。结果研究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9.03%(P<0.05)。术后1年,研究组转归良好率为41.94%,稍高于对照组的32.26%(P>0.05);两组脑梗死和脑积水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前和术后1年的评分相仿(P>0.05)。结论采用早期开颅夹闭治疗aSAH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联合实施脑室外引流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黄保胜王天路李帅李清泉王森张雅旋陈功李立新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夹闭脑室外引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JAK-STAT通路抑制剂(AG490)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李立新程峰郝怀勇黄保胜田和平代学良
体细胞重编程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
2014年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技术是利用反转录病毒等载体,将不同的转录因子导入终末分化成体细胞中,使之回到胚胎干细胞的状态,所获得的细胞即为iPSCs。由鼠和人体细胞衍生的iPSCs已经分化出多种细胞类型,包括神经干细胞、运动神经元、视网膜细胞等,在临床上能替代神经系统中病变或缺失的神经细胞,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目前该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直接重编程体细胞的阶段。本文就iPSCs神经分化方法以及神经细胞的直接重编程作一综述。
唐琳俊陆晓诚黄保胜李立新
关键词:神经细胞终末分化多能干细胞反转录病毒胚胎干细胞
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的构建及其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结合不同生物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复合物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评价移植治疗的效果并探讨其修复机制。 方法:1,选取SD大鼠,体重约...
黄保胜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
文献传递
组织工程脊髓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半切块状损伤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脊髓移植治疗大鼠脊髓半切块状损伤的疗效。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细胞支架,多聚赖氨酸为细胞外基质,神经于细胞(NSCs)为种子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脊髓。制作大鼠,T10脊髓右半切块状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在损伤区移植组织工程脊髓,对照组A移植NSCs,对照组B移植PLGA。移植治疗12周,每周均行BBB评分定量评价肢体运动功能。伤后第12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神经逆行示踪评价脊髓传导束的恢复程度,并取损伤处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区的形态结构修复。结果伤后12周实验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P神经逆行示踪显示:实验组鼠右侧大脑组织中可几尢大量的HRP标记阳性神经元,而两对照组仅见有少量HRP阳性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移植区NF阳性神经元和GAP-43阳性神经轴索数量较多,修复了缺损,而对照组极少,仍留下不同程度的缺损。结论组织工程脊髓移植治疗促进了半切块状损伤脊髓的形态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NSCs移植和PLGA移植。
李立新谢青松黄保胜田和平顾斌胡卫星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外的定向分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外条件下定向分化的作用,探索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外定向分化的规律。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4在南京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体外研究:取孕14~16d的胚胎大鼠脑组织,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随即分成两组进行体外研究。实验组(n=10),加入5%胎牛血清和2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其体外条件下定向分化,对照组(n=10),仅加入5%胎牛血清,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的方法来检测定向分化得到的神经元及其比例。②体内研究:参照Bavetta等的方法制作大鼠脊髓(T10)右半切4mm长块状缺损模型。实验组(n=10):注射移植溴脱氧尿苷标记的细胞密度为1×109L-1的神经干细胞悬液20μL。对照组(n=10):注射移植20μLPBS于模型动物中。12周后,行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评价脊髓感觉和传导功能的恢复程度,并取损伤处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损处打入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分化和迁移情况。结果:参加体内实验的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体外条件下,两组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后均得到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神经元,并且实验组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在分化后第3天达最高峰,约为60%,而同期对照组仅约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内条件下,移植1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体内实验组损伤脊髓处可见溴脱氧尿苷标记的阳性细胞,且缺损处可见大量神经微丝相关蛋白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染色阳性的神经元,体内对照组则未见以上两种蛋白染色阳性的神经元。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显示:体内实验组脑组织可见到部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阳性神经元,而体内对照组未见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元。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体内外条件下
黄保胜李立新谢青松田和平胡卫星傅震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定向分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