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立
- 作品数:27 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廊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1例
- 2019年
- 患者 男,34岁。因“突发胸痛4h”入院。持续不缓解,伴大汗、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吸烟史15年,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心电图:Ⅰ、avL、V2-6导联ST段抬高0.6~1.7mV,T波高尖(图1a)。在外院及急诊室共发作两次室颤,均经除颤后心电监护示恢复窦性心律。
- 薛增明杨彦立安巨会
- 关键词: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心肌梗死介入放射学
-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94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两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n=790)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158);组内再根据PCI治疗指导方式不同分为冠状动脉造影(CAG)组(n=822)和OCT组(n=126)。对比NSTEMI组与UAP组病变特征,同时比较CAG组和OCT组一般资料、支架置入情况、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NSTEMI组病变狭窄程度高于UAP组,易损斑块多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与OCT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支架小梁内膜覆盖率、最小支架面积分别为(88.45±6.51)%、(4.23±1.12)m^(2),明显低于OCT组[(92.74±7.18)%、(4.62±1.05)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贴壁不良及支架边缘夹层发生率与OC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CAG组与OCT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AG相比,OCT指导NSTE-ACS介入治疗可以提高支架置入成功率,但无法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 薛增明李雅超赵志刚雷梦杰安蕾杨彦立王敬尧周海立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 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检测指导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降阶治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系统评价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检测指导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降阶治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相关学会年会的摘要和报告中PCI后采取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检测指导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降阶治疗与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其中降阶治疗组患者采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检测指导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降阶治疗,标准治疗组患者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CI后12个月主要终点事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主要安全终点事件(出血、显著临床出血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最终获得文献6篇,包括6 711例患者,其中RCT 3篇,均有一定偏倚风险;队列研究3篇,均有中等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RR=0.72,95%CI(0.51,1.02)]、出血发生率[RR=0.74,95%CI(0.51,1.07)]、全因死亡率[RR=1.08,95%CI(0.67,1.75)]、心源性死亡率[RR=0.72,95%CI(0.38,1.37)]、心肌梗死发生率[RR=0.82,95%CI(0.57,1.16)]、卒中发生率[RR=0.61,95%CI(0.30,1.24)]、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RR=0.69,95%CI(0.21,2.23)]、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RR=1.14,95%CI(0.78,1.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阶治疗组显著临床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标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5,95%CI(0.64,0.89),P<0.05]。结论 在接受PCI的ACS患者中,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检测指导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降阶治疗可降低患者显著临床出血事件发生风险,同时不增加缺血事件。
- 赵志刚雷梦杰王胜楠李雅超杨彦立安蕾王敬尧周海立孙雪李彩榕薛增明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功能CYP2C19META分析
- 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的降阶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3个月时,血小板功能检测(platelet function test,PFT)指导的降阶治疗与常规经验性降阶治疗相比,是否可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行PCI的ACS患者302例,术后均给予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mg+替格瑞洛90mg),依据术后3个月时是否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分为PFT指导组156例(依据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若二磷酸腺苷最大聚集率≤50%即降阶),常规治疗组146例(临床医师依据诊疗经验决定是否降阶),降阶治疗方案为(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替格瑞洛60mg),平均随访时间为(11.9±0.9)个月。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s),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卒中的复合终点,安全性终点为出血事件,包括大出血和小出血。结果:两组患者MACCEs、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降阶对PCI术后ACS患者的MACCEs和出血事件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对于PCI术后ACS患者,和常规经验性降阶治疗相比较,术后3个月时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的降阶治疗未能改善缺血和出血事件的发生。
- 赵志刚孙雪李雅超雷梦杰杨彦立安蕾周海立王敬尧李彩榕薛增明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降阶血小板功能检测
- 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22年8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住院行PCI的ACS患者117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12个月的DAPT治疗且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根据患者是否继续延长DAPT时程,将患者分为标准治疗组545例和延长双抗组630例。标准治疗组DAPT时程为12个月,延长双抗组延长DAPT时程至术后18~24个月,随访至术后24个月。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发生的MAC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缺血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出血事件,包括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结果和标准治疗组患者相比,延长双抗组患者MACCE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2,P<0.05)。在安全性方面,延长双抗组出血事件增加(χ^(2)=7.475,P<0.01),主要归因于小出血事件的增加(χ^(2)=6.061,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病变血管支数是MACCE发生的影响因素(HR=0.389,P<0.01)。结论对于行PCI治疗的ACS患者,与标准12个月的DAPT时程相比,延长DAPT时程至18~24个月,可降低患者MACCE的发生但增加了患者小出血的风险。
- 李彩榕李雅超雷梦杰杨彦立王敬尧孙雪安蕾周海立赵志刚薛增明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出血事件
- 不同年龄段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年龄≥75岁者为高龄组,年龄<75岁者为低龄组,两组患者均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反应、血小板功能、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对斑块性质的影响。结果 低龄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反应指数、C反应蛋白、髓过氧化物酶、可溶性CD40、可溶性CD40L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均低于高龄组(P<0.05);低龄组脂联素高于高龄组(P<0.05)。结论 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有效抑制患者血小板活性,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斑块性质,且治疗期间有效改善患者出血性疾病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杨彦立刘华长关泽勇张英薛增明
- 关键词:氯吡格雷炎性介质血小板功能斑块性质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焦虑和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焦虑和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前1周、治疗后3和6个月以及1年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PCI治疗前相比,患者经治疗后LVEF及FS明显升高,而WMSI明显降低;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明显降低[SAS评分:治疗后3个月(50±6)分、治疗后6个月(45±5)分、治疗后1年(42±4)分比治疗前1周(57±8)分;SDS评分:治疗后3个月(51±6)分、治疗后6个月(46±6)分、治疗后1年(40±4)分比治疗前1周(60±6)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独立性领域评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环境领域评分、生理领域评分)均明显升高;治疗后血清IL-2和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上述指标的变化愈加明显。结论PCI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逐渐改善,此过程可能与血清中IL-2及CRP水平的恢复有关。
- 薛增明李雅超杨彦立安蕾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抑郁生活质量
- OCT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7例NSTE-ACS,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0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比较2组OCT参数、血清学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STE-ACS介入治疗预后预测模型对NSTE-ACS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纤维帽厚度大于预后不良组,脂质核心度数小于预后不良组,血栓形成、斑块内钙化及斑块破裂率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P<0.01)。预后良好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度数、hs-CRP、cTnI是NSTE-ACS介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P<0.01)。NSTE-ACS介入治疗预后预测方程:Log=10.344+(1.025纤维帽厚度)-(1.362脂质核心度数)-(1.154 hs-CRP)-(1.721 cTnI),其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约登指数为0.729。结论OCT可协助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进行,同时纤维帽厚度、脂质核心度数对患者介入术后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薛增明李雅超杨彦立高海燕王祥金安蕾王敬尧赵志刚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血运重建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 薛增明赵宝珍杨彦立董志强
- 该项目是2012年由廊坊市科技局批准立项的,项目编号2012013096。由廊坊市人民医院承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协作完成的一项创新应用类科研项目。该项目研究时间2012年11月至2013年06月。该课题主研人...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基因检测指导下降阶治疗研究进展
- 2022年
- 阿司匹林与P2Y12抑制剂组成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常用的药物治疗策略。冠状动脉病变类型、手术因素、治疗时期以及多种缺血出血风险评估共同指导了DAPT的调整,但调药后血小板反应性过低或过高也会影响预后,此时监测血小板反应性尤为重要。此外,随着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出现,抗血小板药物降阶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降阶后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也是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降阶治疗是否可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控制缺血事件的增加成为临床研究热点。血小板功能检测及CYP2C19基因检测是目前常用的血小板反应性检测方法,其对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调整的指导价值尚有争议,其指导下的降阶治疗能否改善PCI术后患者的临床预后尚不明确,故作综述。
- 赵志刚孙雪李雅超雷梦杰杨彦立安蕾周海立王敬尧薛增明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降阶血小板功能检测基因检测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