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5篇疗效观察
  • 4篇缺血
  • 4篇卒中
  • 4篇梗死
  • 3篇血性
  • 3篇预后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卒中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血压
  • 2篇依达拉奉
  • 2篇依达拉奉治疗
  • 2篇预后影响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发作

机构

  • 11篇新疆克拉玛依...

作者

  • 11篇李建玲
  • 5篇王力
  • 4篇史文英
  • 4篇许风雷
  • 3篇范太根
  • 2篇李翠萍
  • 2篇热依汗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并发症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脑梗死的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93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合并MS的发生率为55.99%,脑梗死合并MS与单纯脑梗死患者比较,心、肺、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脑梗死患者合并MS的发生率随患者脑梗死病程的延长和发病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结论代谢综合征与脑梗死关系密切,发生MS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而脑梗死病程越长,发病年龄越大,MS的发生率越高。
许风雷热依汗王力李建玲范太根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脑梗死预后
帕金森Ⅰ号方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2016年
帕金森Ⅰ号方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美多巴等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美多巴联合帕金森Ⅰ号方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美多巴用药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两个月后、三个月后的webster评分分别是(10.98±1.74)分、(9.13±1.50)分,和治疗前webster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三个月后的webster评分是(12.09±1.69)分,和治疗前webster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治疗三个月后,两组的webster评分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帕金森Ⅰ号方实施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webster评分,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美多巴药物使用剂量,提升临床疗效。
李建玲史文英
关键词:帕金森病疗效
低分子肝素联合尼莫同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2006年
李建玲李翠萍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低分子肝素尼莫同疗效观察TIA患者缺血性卒中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30d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和未好转(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对经过综合治疗219例PIS患者的有关指标与30d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前向逐步法,α=0.05。结果营养支持、康复治疗、梗死面积、梗死后出血、年龄、并发症和Barthel指数是影响PIS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积极营养支持、早期康复介入、改善缺血区供血、防止并发症可能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李建玲王力范太根许风雷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预后
吡拉西坦注射液有效降低颅内压286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方法:选择脑梗塞、脑出血等原因所致的急性颅内压升高的患者286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静脉快速输注20%康容注射液,对照组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的颅内压监护并同时观测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5%,无明显差别。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研究组未发现任何与所用药品有关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对血象和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对照组中3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结论:吡拉西坦注射具有较强的降低颅内压作用,对肝肾功能无损害,比甘露醇更适合老年或有肝肾功能损害的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病人。
李建玲
关键词:甘露醇颅脑损伤颅内压
类卒中单元综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观察类卒中单元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8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类卒中单元治疗(A组),神经内科普通病房选取60例为普通对照组(B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法和Fugl-Meyer法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的Barthel和Fugl-Meyer积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A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类卒中单元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王力李建玲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
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了解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组和氨氯地平单药治疗组,分别于服药1、2、4和8周观察血压。结果联合用药组显效2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6.7%;单药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6.7%。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方法。
史文英李建玲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李建玲史文英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疗效观察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预后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和未好转(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对经过综合治疗的21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关指标与30天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营养支持、康复治疗、梗死面积、梗死后出血、年龄、并发症及Barthel指数是影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积极营养支持、早期康复介入、改善缺血区供血以及防止并发症可能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李建玲王力许风雷
关键词:神经病学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营养支持康复治疗梗死面积
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对照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1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李建玲史文英
关键词:脑出血依达拉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