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 作品数:9 被引量:156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脑干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原发性脑干出血内科保守治疗的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CT或MRI检查诊断脑干出血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首次CT检查诊断脑干出血69例,余6例经MRI检查明确诊断。临床内科治疗治愈14例,好转32例,死亡29例。结论脑干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病死率与出血量密切相关,同时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是脑干出血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 热依汗高英王力许风雷
- 关键词:脑干出血保守治疗预后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30d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和未好转(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对经过综合治疗219例PIS患者的有关指标与30d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前向逐步法,α=0.05。结果营养支持、康复治疗、梗死面积、梗死后出血、年龄、并发症和Barthel指数是影响PIS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积极营养支持、早期康复介入、改善缺血区供血、防止并发症可能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 李建玲王力范太根许风雷
-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预后
- 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并发症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脑梗死的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93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合并MS的发生率为55.99%,脑梗死合并MS与单纯脑梗死患者比较,心、肺、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脑梗死患者合并MS的发生率随患者脑梗死病程的延长和发病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结论代谢综合征与脑梗死关系密切,发生MS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而脑梗死病程越长,发病年龄越大,MS的发生率越高。
- 许风雷热依汗王力李建玲范太根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脑梗死预后
- 类卒中单元综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观察类卒中单元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8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类卒中单元治疗(A组),神经内科普通病房选取60例为普通对照组(B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法和Fugl-Meyer法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的Barthel和Fugl-Meyer积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A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类卒中单元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 王力李建玲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
- 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和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改变、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红细胞电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FAM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溶栓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殷振江王力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高压氧治疗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预后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好转(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和未好转(病情无变化、恶化和死亡),对经过综合治疗的21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关指标与30天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营养支持、康复治疗、梗死面积、梗死后出血、年龄、并发症及Barthel指数是影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积极营养支持、早期康复介入、改善缺血区供血以及防止并发症可能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 李建玲王力许风雷
- 关键词:神经病学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营养支持康复治疗梗死面积
- 腰穿引流脑脊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08年
- 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大量破入脑室,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升高明显,预后极其凶险,死亡率高,迄今为止缺乏临床易行,快速起效和术后并发症少的方法。我科自1997年5月至2005年2月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反复腰椎穿刺(简称腰穿)引流脑脊液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王力范太根许风雷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内科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脊液循环障碍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血管病(SCVD)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的56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和研究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各28例。分别于入院当天、营养支持后10 d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营养支持10 d后,研究组血清总蛋白(TP)、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血糖(GLU)4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Ig G、Ig A、CD4/CD8水平显著升高,TLC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给予患者必须的营养支持,改善机体调节紊乱,增强免疫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及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 殷振江王力
-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重症脑血管病免疫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被引量:91
- 2010年
-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65例TIA患者33例,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为治疗组,32例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为对照组,均持续3个月。结果随访3个月,治疗组33例T1A发作在10d内完全控制无复发32例,有效率96.97%(32/33),无1例发展为脑梗死,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32例TIA发作完全控制18例,有效率56.25%(18/32),有11例发展为脑梗死。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安全有效,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
- 许风雷李翠萍热依汗王力李建玲范太根
-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