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广润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腰椎
  • 4篇腰椎间盘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突出症
  • 4篇椎间盘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4篇微创
  • 3篇疗效
  • 2篇椎间盘镜
  • 2篇椎体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成形术
  • 1篇单侧
  • 1篇单节段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腰椎侧凸

机构

  • 10篇烟台毓璜顶医...
  • 4篇青岛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3篇李广润
  • 11篇刘晓阳
  • 10篇刘洪涛
  • 8篇吕宏琳
  • 2篇裴静芳
  • 2篇王杰锋
  • 1篇李桂石
  • 1篇郝永强
  • 1篇刘胜淳
  • 1篇聂锋
  • 1篇郝永强
  • 1篇王若飞

传媒

  • 4篇山东省第十一...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脊柱外科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在微创脊柱外科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PVP组和PKP组,每组各4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分别行PVP治疗、PKP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率、骨水泥渗漏率及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PKP组,PKP组住院总费用高于PV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PKP对于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二者各具优点,需对患者资料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术式,以达良好效果。
吕宏琳裴静芳刘晓阳李广润刘洪涛
关键词:微创外科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镜治疗
刘洪涛刘晓阳吕宏琳李广润
Quadrant通道下经多裂肌间隙单侧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刘晓阳刘洪涛吕宏琳郝永强李广润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TLIFQUADRANT
硫酸钙人工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诱导脊柱融合被引量:19
2014年
背景:硫酸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替代物。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人工骨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的成骨作用。方法: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行腰椎后路L4/5椎间盘摘除后,随机均分为3组,自体骨组在椎间隙植入自体髂骨,异种骨组在椎间隙植入异体脱钙小牛骨,组织工程骨组椎间隙植入医用硫酸钙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植入后4,8,16周摄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椎体间植骨愈合及塑形情况;留取骨痂标本行组织学观察椎间植骨愈合程度;于16周对脊柱融合部位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植入16周时,自体骨组椎间骨小梁连续,椎间融合基本完成,大量编织骨相互融合成片;异种骨组椎间隙形成不完全骨性融合,软骨组织大部分分化为骨组织,但中间仍为纤维组织;组织工程骨组椎间骨小梁连续,椎间融合基本完成,大量编织骨相互融合成片,人工骨基本吸收、骨化,仅有少部分残留;自体骨组、组织工程骨组失效强度和刚度均优于异种骨组(P<0.05)。提示医用硫酸钙人工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具有良好的成骨和骨诱导作用,可以较好地促进脊柱椎体间融合。
刘晓阳李广润刘洪涛郝永强王杰锋
关键词:生物材料硫酸钙人工骨异种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2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年龄〉65岁,排除腰椎不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行微创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患者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效果、椎问隙平均高度丢失量及腰椎平均前凸角改变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术后3天VAS疼痛目测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腰椎平均前凸角改变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均为90%(P〉0.05),实验组术后2年椎间隙高度平均丢失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而言,单纯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的优势。
王若飞刘洪涛吕宏琳刘晓阳李广润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临床疗效
一种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骨科用助患者行走装置,包括横杆、方杆及竖杆,横杆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一根方杆,两根方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根竖杆,方杆的背面中部与方杆下表面的中部通过一根斜杆固定连接在一起,...
李广润
颈椎椎管内髓外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复发1例报告被引量:1
2018年
黑色素性神经鞘瘤(melanotic schwannoma, MS)是一种缓慢生长的神经鞘瘤,生物学行为不是一种纯良性肿瘤。由不同的黑色素产生施万细胞组成,并且具有转移潜能。MS罕见,占所有神经鞘瘤的1%以下,偏好于脊神经受累。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可发生在10~92岁的患者,其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无性别优势闭。我科于2017年11月收治1例颈椎椎管内髓外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复发患者,报道如下。
候宗斌李广润耿云航史腾田林刘晓阳
关键词:黑色素性神经鞘瘤椎管内复发髓外颈椎发病高峰年龄
CT分析退行性腰椎侧凸伴椎体侧方滑脱的解剖学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椎体侧方滑脱与腰椎侧凸曲线变化及与疼痛之间的关系,很少有关于椎体侧方滑脱解剖学变化的详细报道。目的:观察退行性腰椎侧凸所致椎体侧方滑脱的解剖学改变。方法:选择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侧凸伴椎体侧方滑脱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54~72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CT检查。通过腰椎冠状面重建CT图像测量椎体侧方滑脱距离,采用Aaro法在轴位CT图像上测量椎体旋转角度。结果与结论:椎体侧方滑脱在远端终椎非常多见,滑脱部位上端椎体向主弧曲线的凸面旋转,而下端椎体则向主弧曲线的凹面旋转。Cobb角平均值为25°,椎体侧方滑脱距离及旋转角度平均值分别为6.5mm、6.7°,椎体侧方滑脱距离(X)与椎体旋转角度(Y)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s=0.63;P<0.01)。
王杰锋李广润聂锋刘洪涛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侧凸CT检查解剖学COBB角
导航下微创PLIF与传统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比较导航下微创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及导航下传统PLIF治疗单节段病变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PLI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2例采用导航辅助下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减压、后路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固定术治疗(A组),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1~72岁,平均54.3岁;病变位于L4~5节段20例,L_5S_1节段22例。64例患者采用导航辅助下传统开放减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B组),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23~74岁,平均56.7岁;病变位于L_(4~5)节段30例,L_5S_1节段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机照射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术后均无感染,无脑脊液漏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多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术后2周腰痛VAS评分A组优于B组(P<0.05),但术后12个月左右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腿痛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d、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导航辅助下微创PLIF与导航辅助下传统开放PLIF均能缓解患者腰痛、腿痛的症状,同样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且导航下微创PLIF比导航下传统PLIF在术后短期内腰痛、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优于开放手术。
史腾李广润刘晓阳吕宏琳刘洪涛
关键词:单节段腰椎融合术
肿瘤性钙盐沉着症遗传易感基因和相关致病因素分析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1年
肿瘤性钙盐沉着症(TC)有不同的临床和生化模式,慢性损伤的存在及钙磷代谢紊乱已逐渐被证实是其发生的重要环节。列举了具有钙磷代谢紊乱病理生理机制的相关基础疾病,阐释各种疾病发生磷酸盐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机制并进行归纳总结。介绍了与磷酸盐稳态相关的基因:GALNT-3、FGF-23和α-Klotho,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其三者中任何一个发生突变均将导致FGF-23合成或作用缺陷,进而增加肾小管对磷酸盐的再吸收导致高磷血症和严重的软组织异位钙化。目前通过手术切除病灶仍是治疗TC的主要途径,而Cinacalcet腹膜透析、超声引导下TC病灶抽吸及病灶内局部注射硫代硫酸钠(STS)等新技术以及碳酸镧等药物的成功运用为TC治疗提供了手术以外的替代方案。旨在对TC的遗传易感基因和相关致病因素及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王衍军李广润李桂石刘晓阳
关键词:遗传易感基因致病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