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红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有限元
  • 3篇有限元分析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隆升
  • 2篇弹性有限元分...
  • 2篇东昆仑
  • 2篇断裂带
  • 2篇岩带
  • 2篇岩石
  • 2篇推覆
  • 2篇裂带
  • 2篇隆升机制
  • 2篇构造动力
  • 1篇地球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研究
  • 1篇地体

机构

  • 12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2篇崔军文
  • 12篇朱红
  • 11篇武长得
  • 11篇邓宗策
  • 9篇冯晓枫
  • 1篇唐哲民

传媒

  • 4篇地球学报
  • 2篇1990年中...
  • 1篇1993年中...

年份

  • 1篇2008
  • 1篇1993
  • 10篇199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山带递进变形的深部构造背景
<正>造山带递进变形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构造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以喜马拉雅造山带为例。由雅鲁藏布江冲断裂(YZT)、北喜马拉雅韧性推覆剪切带(NHT)、主中央冲断裂(MCT)、主边界断裂 (MBT)和主前锋冲断裂(MFT...
崔军文唐哲民朱红
文献传递
从岩石圈的应力-应变状态看青藏高原的现代动力学特征
<正>青藏高原陆壳增厚和隆升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地学界的热点。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导致的滑脱和冲断推覆作用及双向挤压、大尺度东西向走滑造成的物质侧向流动是人们普遍接受的基本观点。青藏高原处于复杂的动力体制中。脆性变形构造应力...
崔军文邓宗策冯晓枫武长得朱红
文献传递
喜马拉雅碰撞带陆壳增厚和隆升机制——一种陆壳构造演化模式
“回流”是大陆碰撞带内普遍发生的一种构造-物理过程。本文基于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地质、地球物理事实,提出“回流”模式,以阐明喜马拉雅碰撞带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碰撞带的构造演化规律。
崔军文武长得朱红邓宗策冯晓枫
文献传递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界面。通过对断裂带及邻近地质体的构造变形及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可将断裂带的发展划分成4个阶段:1)蛇绿岩侵位前的板块俯冲阶段(90Ma 以前):2)蛇绿岩侵位时的板块俯冲阶段...
武长得朱红邓宗策崔军文
文献传递
地体边界岩石变形变质作用及其动力学分析
崔军文武长得朱红邓宗策冯晓枫
青藏高原的地体构造和缝合带,断裂构造的力学分类和运动学、动力学物质特征,伸展样式,新生代断块构造和断块边界的构造型式,岩石圈组构类型、现代青藏高原的隆升和造山作用。首次提出了喜马拉雅碰撞带的造山过程和热回流作用,青藏高原...
关键词:
关键词:地体变质作用地球动力学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构造动力及变形机制的弹性有限元分析
利用现今青藏高原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本文建立了垂直高原总体构造走向的南北向直立剖面的有限元模型,其根据实际资料,划分成分层和有限单元。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弹性材料的计算模拟和分析。印度板块向北运动挤压、高原北部岩石圈阻...
邓宗策崔军文冯晓枫武长得朱红
文献传递
东昆仑西大滩混合岩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研究沿昆仑山口北侧大致呈东西向展布的西大滩混合岩带,对探讨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厘定东昆仑地体和巴颜喀拉地体的边界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开展青藏高原地学断面研究之际,横穿东昆仑构造带,进行了近南北方向的地...
朱红崔军文武长得邓宗策冯晓枫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构造及变形机制的有限元分析
<正>中法“喜马拉雅地质构造与地壳上地幔的形成演化”合作研究和地矿部“亚东-格尔木 GGT地学断面”的综合研究,较完整地确定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模型和构造演化历史,为该地区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和模拟奠定了基础。本次模拟选择了...
邓宗策崔军文冯晓枫武长得朱红
文献传递
喜马拉雅碰撞带陆壳增厚和隆升机制——一种陆壳构造演化模式被引量:8
1990年
“回流”是大陆碰撞带内普遍发生的一种构造-物理过程。本文基于喜马拉雅碰撞带的地质、地球物理事实,提出“回流”模式,以阐明喜马拉雅碰撞带各种地质、地球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碰撞带的构造演化规律。
崔军文武长得朱红邓宗策冯晓枫
关键词:碰撞带陆壳隆升推覆增生楔岩浆岩带
青藏高原构造动力及变形机制的弹性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0
1990年
利用现今青藏高原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本文建立了垂直高原总体构造走向的南北向直立剖面的有限元模型,其根据实际资料,划分成分层和有限单元。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弹性材料的计算模拟和分析。 印度板块向北运动挤压、高原北部岩石圈阻碍及软流圈拖曳是青藏高原北移变形、隆升和地壳增厚的动力机制;重力及其均衡调整作用是地体间相对运动和地体内差异运动的主要动力,另外青藏高原还受地壳和上地幔结构构造的影响。计算模拟还得到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果,如活动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现象的分带集中、主边界和雅鲁藏布江等地体边界断裂的逆冲性质、各地体南部地表的南倾正断层及喜马拉雅山南坡向南的重力推覆等。
邓宗策崔军文冯晓枫武长得朱红
关键词:构造动力隆升逆冲地球物理研究推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