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湘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构建具有突触传递潜能的iPSC源性抑制性神经网络组织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定向分化为γ-氨基丁酸能(GABA)神经前体细胞后种植到脱细胞视神经(DON)材料内,以构建出具有突触形成潜能的hiPSC源性抑制性神经网络组织。为研究与治疗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一种新的组织工程产品。【方法】采用分步定向诱导和组织工程构建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hiPSCs体外定向诱导为GABA能神经前体细胞(hNPCs)后,种植于DON材料上三维培养,在特定神经元诱导环境下,将其进一步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应用透射电镜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检测hiPSCs分化的神经元之间能否形成类突触结构,以及这些神经元是否具有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从结构与功能角度证实这些hiPSCs分化的神经元可形成具有突触传递潜能的抑制性神经网络组织。【结果】在体外将hiPSCs成功诱导出GABA能表型的抑制性神经元,且其培养28 d仍保持良好活力。透射电镜下,观察到三维材料上hiPSC源性神经细胞突起之间形成许多的细胞连接,其中一些为类突触样结构,表现为:一侧细胞突起的细胞膜稍增厚并且其内侧面胞质含有少量囊泡,形成类突触前成分的结构;其对侧为另一个细胞突起的细胞膜局部增厚,形成类突触后膜的结构。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可记录到已分化的hiPSC源性神经细胞具有产生动作电位和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能力。【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外诱导hiPSCs定向分化为GABA能神经前体细胞后种植到DON材料内三维培养,可成功构建成具有突触传递潜能的hiPSC源性抑制性神经网络组织,这将为后期研究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一种新型干细胞组织工程来源的神经组织。
- 彭历芝位庆帅马瑗锾许金海蒋斌曾园山曾湘丁英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 神经元中继器——新专业名词浅析
- 2024年
- 当成年哺乳动物发生严重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等下行神经纤维(轴突)是很难长距离跨越损伤处再生长,导致损伤处以下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难以恢复。30多年前,有学者首次在脊髓损伤处成功移植了胚胎脊髓组织,并期待移植组织可以修复受损伤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由此,迈出了形成神经元中继器(neuronal relay)理念的第一步;设想通过移植同源性胚胎神经元在脊髓损伤处起到“手拉手接驳”中继上、下行神经传导通路的作用。
- 曾园山赖碧琴曾湘丁英李戈
- 关键词:瘫痪肢体神经传导通路皮质脊髓束神经元中继器
- 谷氨酸刺激引起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分泌CSPGs增加的实验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谷氨酸对A1型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的影响。方法提取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并将其诱导为A1型星形胶质细胞。用浓度梯度谷氨酸作用于A1型星形胶质细胞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谷氨酸随浓度增加对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检测不同浓度谷氨酸及谷氨酸拮抗剂作用于A1型星形胶质细胞72 h后细胞上清中CSPGs的含量。结果 (1)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率达98%以上;(2)经诱导后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转变为C3阳性的A1型星形胶质细胞;(3)谷氨酸对于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力抑制作用随谷氨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4)经不同浓度谷氨酸作用72 h后,A1型星形胶质细胞上清中CSPGs含量增加,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谷氨酸对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这种抑制作用可以被谷氨酸受体拮抗剂所抵消。结论 谷氨酸浓度增加会降低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力并刺激其分泌CSPGs;通过谷氨酸受体阻断剂可以拮抗谷氨酸对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 陈虹瑛马瑗锾曾湘曾园山兰月
- 关键词:谷氨酸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细胞培养
- 兴奋性hiPSC源性类神经网络组织的构建
- 2023年
- 【目的】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hiPSC-NPCs)种植于去细胞视神经(DON)上,在体外构建一种具有突触传递功能的类神经网络组织,为神经组织损伤的修复提供一种有效途径。【方法】通过定向诱导和组织工程技术,联合应用hiPSCs和3D DON支架,构建一种新的类神经网络组织。定向诱导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向人神经前体细胞(hNPCs)及神经元方向分化,使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分化效率。制备3D DON支架,借助扫描电镜、Tunnel染色,鉴定支架形貌及细胞相容性。将诱导的hiPSC-NPCs种植于DON支架中,借助免疫荧光染色、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膜片钳对构建的类神经网络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功能学鉴定。【结果】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提示,诱导的hiPSC-NPCs在体外大部分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成功构建了一种以神经元为主的神经网络。②扫描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在体外成功构建了一种以兴奋性神经元为主的类神经网络组织。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和膜片钳结果提示,构建的类神经网络组织能够传递兴奋性突触信息。【结论】利用天然来源的具有均匀孔道分布的DON生物支架材料和hiPSC-NPCs的有机结合,构建了一种以兴奋性神经元为主的具有突触传递功能的类神经网络组织,这种神经网络可作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等神经组织损伤后组织替换疗法的有利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苏琪淞李戈李戈蒋斌位庆帅曾湘曾湘曾园山
- 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基因修饰脊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存活的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和神经营养素-3受体(TrkC)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红核和背核受损伤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含有NT-3-SCs和TrkC-MSCs的PLGA高分子支架移植到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处。在术后第67天,取其大脑和脊髓进行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SCI处SCs和MSCs的存活及其外源性基因的表达,并计算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中脑红核和L1脊髓背核的神经元数量。结果:2个月后,可见SCI处有移植的SCs和MSCs,其中转染的外源性基因NT-3和TrkC可在移植细胞内表达。NT-3-SCs+TrkC-MSCs移植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中脑红核和L1脊髓背核的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NT-3基因修饰SCs和TrkC基因修饰MSCs联合移植能够促进全横断SCI大鼠的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中脑红核和脊髓背核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
- 张燕青曾园山曾湘丁英李燕
- 关键词:雪旺细胞神经营养素-3红核背核
- 腺病毒介导的神经营养素-3基因能够在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过表达神经营养素-3
- 2011年
-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在发出坐骨神经传出纤维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过表达。方法在坐骨神经内直接注射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报告基因)的NT-3基因重组腺病毒(Ad-NT-3-GFP),7d后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NT-3过表达。结果 GFP表达组(对照组)和NT-3加GFP表达组两组动物的L4和L5脊髓段横切片上,有绿色荧光蛋白阳性标记的细胞。在NT-3加GFP表达组,还可以观察到NT-3阳性标记的细胞,这种细胞能与绿色荧光蛋白阳性标记的细胞重合,是过表达NT-3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与GFP表达组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比较,NT-3加GFP表达组的过表达NT-3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呈现更富有分支的突起。结论腺病毒介导的NT-3基因能够在发出坐骨神经传出纤维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过表达NT-3,这为下一歩应用NT-3基因治疗策略修复实验性脊髓损伤提供初歩的实验资料。
- 陈元峰曾湘曾园山
- 关键词:神经营养素-3腺病毒坐骨神经脊髓运动神经元
- 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明胶海绵圆柱体支架移植促进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部分结构和功能修复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明胶海绵圆柱体支架移植对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部分结构和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NT-3基因修饰MSCs联合明胶海绵圆柱体支架移植组(NT-3-MSCs组);②MSCs联合明胶海绵圆柱体支架移植组(MSCs组);③单纯明胶海绵圆柱体支架移植组(control组)。在脊髓全横断后施行上述支架移植,在一定时间点比较3组动物功能恢复情况及其脊髓损伤区的结构变化。结果:NT-3-MSCs组BBB功能评分、移植的MSCs存活数、神经丝蛋白-200(NF-200)阳性纤维计数和平均空洞面积均优于其余组别(P<0.05)。结论:NT-3基因修饰MSCs联合明胶海绵圆柱体支架移植能够促进大鼠脊髓损伤部分结构和功能的修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 卢丽雅张巍曾园山曾湘何兵黄斯凡李燕
- 关键词:神经营养素-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神经纤维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