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
- 作品数:38 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PBL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被引量:12
- 2009年
- 向若兰徐海高远生刘利梅李丽王程张艳王瑾瑜刘俊昌杨吉春窦豆吴立玲
- 关键词:PBL教学教学评价体系心力衰竭读书报告调查问卷自我评价
-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评价被引量:15
- 2005年
- 在开设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讨论课的基础上,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自2004年起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所设计的实验。作者从自主设计实验课的前期准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会的开展,自主设计实验操作的实施,对自主设计实验的评价和意见等方面介绍了自主设计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指出:这项改革不仅促进了学生整体化知识的学习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实验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 刘利梅吴立玲刘洁李丽王程王瑾瑜刘俊昌高远生赵亚莉徐海
-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
- 开展读书报告活动 深化医学教学改革被引量:1
- 2007年
- 在对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中,本教研室连续2年开展读书报告活动。教师介绍读书报告的书写要求和方法,并教授学生文献检索和利用网络资源的技巧和方法,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文献、通过小组讨论明确读书报告的题目和研究方向,最终完成读书报告的撰写,该活动促进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 刘利梅徐海高远生李丽张艳王程王瑾瑜刘俊昌吴立玲
- 关键词:读书报告教学改革
- 内源性CO抑制肾性高血压大鼠离体血管反应性被引量:1
- 2009年
- 庞东卫韩莉马铁民潘桂兰徐海
- 关键词:肾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反应性内源性CO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血红素加氧酶离体
- 病理生理学PBL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被引量:7
- 2009年
- 本文介绍了我系自2004年起开展以心力衰竭为专题的PBL教学改革。学生根据病例自学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知识,各小组推荐发言人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陈述,并写出相关的读书报告。在PBL教学工作中,编写病例和小组讨论十分重要,同时要注重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及与其他学科的配合。
- 向若兰徐海高远生刘利梅李丽王程张艳吴立玲
-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
- 开设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被引量:5
- 2009年
- 徐海向若兰刘利梅李丽王程张艳王瑾瑜刘俊昌高远生吴立玲
-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改革
- 基于学生视角的病理生理学新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从学生视角评价病理生理学"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2016级5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病理生理学"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结果95.0%(541/570)的学生建议在今后的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继续采用"过程考核+期末考核"方式;92.9%(530/570)的学生认为案例分析和情景式选择题的考核方式对理解并运动理论知识有帮助;88.9%(507/57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赞同由同学撰写情景式选择题或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回顾和巩固基础知识(6.97分)、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4.64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融合(3.94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2.58分)和团队协作等能力(1.42分)。结论学生认为"过程考核+期末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有效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 丛馨张艳徐海刘利梅郑铭向若兰蔡景一吴立玲
-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问卷调查
- 选修课“临床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的开设对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和PBL教学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被引量:1
- 2013年
- 病理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除常规的理论教学外,目前本校正在开展以临床病例分析为基础的PBL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研室开设"临床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这门选修课,希望通过介绍临床一些常见重大疾病(心肌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脑血管疾病、胰腺炎、脂肪肝、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帮助学生提高对重大疾病本质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未来临床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为PBL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本课程授课内容以临床案例为基础,深入讲解其发病的具体机制;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同时结合学生互动讨论。调查问卷显示:89.6%的学生认为这门选修课收获非常大和比较大;85.1%的学生认为这门选修课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良好;100%的学生认为这门选修课对今后临床学习有帮助;68.7%的学生认为6种临床重大疾病的内容选择很好;83.6%的学生认为这门选修课内容难易度适中;71.6%的学生认为这门选修课授课方式很好。以上提示本选修课的开设对病理生理学的理论教学及PBL教学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 窦豆徐海李丽王瑾瑜杨吉春高远生郑铭向若兰刘利梅张艳王程吴立玲
-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 自主实验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医学机能实验改革十年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8
- 2012年
-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是每一位医学教育者面临的挑战。回顾十年的医学机能实验改革,自主实验设计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如何进一步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 王瑾瑜徐海王程李丽向若兰刘利梅窦豆高远生吴立玲
- 开设综合性实验“内毒素性休克”的体会
- 2013年
- 综合性实验是将多个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连续性的实验,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综合应用知识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主要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感染,其中细菌内毒素起重要作用。为加强基础医学各学科以及与临床医学的融合,自2012年开始,我们联合3个学系的力量为八年制医学生开设综合性实验"内毒素性休克",该实验内容涵盖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等学科。实验从培养革兰氏阴性细菌和制备粗制内毒素开始,通过静脉注射内毒素以复制感染性休克的动物模型,观察动物休克时功能和代谢(血压、微循环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分析重要器官(肺、肝、肾)的病理变化。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对感染性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代谢及形态学变化有完整的认识,加强了对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为学生即将进入临床阶段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该实验的开设,我们深刻体会到,通过对传统实验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进而整合组成综合性实验,顺应了医学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
- 徐海窦豆彭宜红田新霞祝世功
-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