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旸

作品数:10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海岸
  • 3篇遥感
  • 3篇黄河三角洲
  • 3篇海岸线
  • 3篇岸线
  • 2篇地理分布
  • 2篇最大熵
  • 2篇最大熵模型
  • 2篇海岸带
  • 1篇单位产值能耗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地统计学方法
  • 1篇遥感分析
  • 1篇遥感数据
  • 1篇淤泥质海岸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风险
  • 1篇增水
  • 1篇植物

机构

  • 7篇福建农林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枣庄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长威信息科技...

作者

  • 10篇张旸
  • 5篇陈沈良
  • 3篇张杰
  • 2篇谷国传
  • 1篇杨伟
  • 1篇赵振勇
  • 1篇杨春燕
  • 1篇陈小英
  • 1篇范胜龙
  • 1篇敖子强

传媒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人民黄河
  • 1篇煤炭经济研究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灾害地理分布模拟及其生物气候因子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innaeus)系斑翅蝗科Oedipodidae飞蝗属Locusta Linnaeus洲际性农业重大害虫,在我国主要包括东亚飞蝗L.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亚洲飞蝗L.migratoria(Linnaeus)和西藏飞蝗L.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掌控飞蝗灾害的地理空间分布并预测起潜在的适宜分布区,对于我国飞蝗灾害的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三种中国飞蝗灾害记录地理信息和生物环境环境因子参数,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技术(GIS),在3 km×3 km尺度上对三种飞蝗灾害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空间格局梯度、灾害风险概率和风险等级进行了模拟预测与分析,并对影响分布的关键生物气候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蝗灾害风险区的地理分布模拟结果与历史记录完全符合,ROC检验表明MaxEnt模型预测可靠性极高。三种飞蝗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在中国的灾害风险区总面积依次分别为315.87×10^4km^2、395.80×10^4km^2和125.00×10^4km^2,分别占国土面积的33.43%、41.96%和13.25%。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的灾害风险区存在75.8×10^4km^2的空间重叠,主要分布于我国农牧交错区及以南区域。三种飞蝗灾害风险区的地理梯度与分布格局与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高度吻合,其地理分布格局表现出显著的经度和纬度空间梯度异质性。刀切法检测(Jackknife test)表明,三种飞蝗灾害的主导生物-气候影响因子的不同导致了其地理分布格局的显著差异,表明蝗灾爆发概率同时受到各自不同飞蝗物种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与地理空间隔离作用的共同制约。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飞蝗灾害的跨界联合全程防控、区域联网监测联控和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张杰张旸赵振勇李敏
关键词:飞蝗蝗灾灾害风险地理分布适宜性最大熵模型
煤炭资源税改革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煤炭资源税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是我国落实节能减排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煤炭资源税改革的政策评价能够帮助检验改革后的煤炭税征收方式对财政收入、节能减排的影响效果,指导煤炭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通过分析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别从单位产值能耗、工业污染排放量和资源税收入三个方面评估煤炭资源税改革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煤炭资源税改革对于节能减排有积极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增加资源税的收入,确保煤炭行业平稳发展。
张小芳詹先志张旸
关键词:单位产值能耗污染排放
基于MODIS数据的淤泥质海岸水体指数比较与分析——以黄河三角洲海岸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淤泥质海岸地区具有独特且复杂的水体环境,深入分析水体指数在该区域的性能特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黄河三角洲海岸为研究区,使用2008年、2009年和2015年的MODIS和Landsat遥感数据,从地表覆盖类型光谱特征的角度,比较分析6种水体指数(即NDWI,MNDWI,AWEI nsh ,AWEI sh ,TCW和WI 2015 )的水体提取性能。通过ROC曲线得到各水体指数的最佳阈值,研究水体指数在淤泥质海岸地区的水体提取精度和提取误差,分析不同地表覆盖因素对水体提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WEI nsh 的水体提取效果最佳,总体精度达97.29%,制图精度达96.84%,用户精度达97.69%。各水体指数提取海水的制图精度较高,均高于90%;陆地水体的提取效果一般,制图精度均低于80%;NDWI对潮滩水的识别能力较差,制图精度低于其他水体指数。各水体指数的陆地水体漏分率较高,海水和潮滩水体的漏分率较低,MNDWI的海水漏分率高于其他水体指数。潮滩土壤对水体提取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耕地土壤,稀疏植被、茂盛植被和建成区的影响最小。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淤泥质海岸水体变化监测与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吴佳平张旸张杰范胜龙杨超张小芳
关键词:MODIS水体指数ROC曲线
现代黄河三角洲河口段海岸线演变特征被引量:13
2010年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河口段1976—2008年海岸线变迁及岸滩淤蚀面积的变化,通过对不同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提取一般高潮线,在GIS支持下进行了分析计算,获得了海岸线时空变化数据。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河口段1976—1987年造陆面积最大,平均每年增加21.65 km2,清8出汊后1996—2008年造陆面积为负值,陆地面积共减少22.36 km2。
杨伟陈沈良陈小英张旸
关键词:遥感冲淤海岸线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沿岸日潮区的空间分布与潮汐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该文基于黄河三角洲沿岸实测潮位数据,探讨了研究区域沿岸日潮区的空间分布与潮汐特征。全日潮的潮型特性和潮位曲线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北岸日潮区的西界位于老九井至106沟之间,东岸日潮区的南界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南侧。半日分潮无潮点和潮汐调和常数计算结果表明,众多半日分潮无潮点集合在一定区域而形成黄河口无潮区,致使半日分潮振幅减小,全日分潮振幅上升为主控当地整体潮汐运动的因子。潮汐学理论计算与实测潮位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潮和小潮的理论出现时间分别在月赤纬最大和最小的日期;全日潮约占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二。日潮区的潮差小,大潮与小潮潮差相差悬殊;涨潮历时比落潮长。月平均海面的月际变化、年际变化与年内变化均较大。最高潮面夏半年比冬半年高,最低潮面冬半年比夏半年低。
张旸陈沈良谷国传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潮汐特征海岸带
结合遥感数据与地统计学方法的海岸线超分辨率制图被引量:8
2010年
使用黄河三角洲海岸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基于研究区域低分辨率6波段的海陆类型软分类结果及其变差函数,以高分辨率8波段的指示变差函数为精细尺度先验信息模型,采用数据探索性分析、协同指示克里格和序贯指示协同模拟技术,生成海陆类型发生概率模拟图像,通过等值线法提取海岸线空间分布特征。实验表明,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超分辨率制图技术在低分辨率遥感数据中融合高分辨率空间结构先验模型,可以较好表达精细尺度上的海岸线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保持原始数据的海陆类型组分信息及其空间结构特征。地统计学方法集成多尺度乃至多源空间信息的潜力通过海岸线超分辨率制图形式得到展示。
张旸陈沈良
关键词:遥感数据地统计学海岸线黄河三角洲
3种茄科入侵植物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气候适生性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究喀西茄(Solanum khasianum)、牛茄子(Solanum capsicoides)和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3种茄科入侵植物在我国的分布格局及其主要气候环境影响因子,为3种茄科入侵植物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获取3种茄科入侵植物在我国的已知分布点,结合生物环境空间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其在我国的3 km×3 km分辨率适生性空间分布概率,并分析3种茄科入侵植物地理分布的空间重叠特征及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气候环境因子。【结果】喀西茄、牛茄子和曼陀罗3种茄科入侵植物在我国的入侵分布区广泛,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0.09%、25.69%和62.49%,但地理分布存在明显空间分异和局部空间重叠。其中,曼陀罗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区均有其适生区,而喀西茄和牛茄子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喀西茄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西南云贵高原,是其入侵的重灾区,尤其是云南、广西、贵州及其周边的省份;牛茄子分布范围较喀西茄广,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适生性自南向北逐渐减弱。【结论】我国西南地区是喀西茄和牛茄子入侵的集中适生区和重灾区。3种茄科植物在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均有气候适宜重叠区,是入侵茄科植物的未来重点防疫区。
张杰张旸李敏敖子强杨春燕
关键词:曼陀罗入侵植物潜在地理分布最大熵模型
1995—2017年福建省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利用遥感影像和GIS技术相结合获取福建省1995、2001、2010、2017年共4期海岸线的时空分布情况,并结合网格法计算各时期海岸线的分形维数,结合获取数据分析海岸线的时空变化特征、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海岸线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995—2017年福建省海岸线长度呈持续增加趋势,共增加388.99 km。从时间方面来看,2010年之后海岸线长度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其中2010—2017年是海岸线长度变化最显著的时期;从区域上来看,以宁德和莆田岸线变化最强烈,其他地市相对较稳定。1995—2017年研究区海岸线分形维数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宁德、福州、泉州分形维数变化比其他地市要复杂。研究区历史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对各地市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统计分析表明,总体来看局部海岸线长度的增加或减小会导致整体海岸线分形维数增大或减小,且呈正比例变化。对1995—2017年研究区各时段海岸线变化对应的面积汇总情况来看,人类活动是影响研究区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与人类活动相比,自然变化如河口淤积与侵蚀等对海岸线影响较小。
杨超张小芳张旸
关键词:海岸线分形维数
历史时期苏北平原潮灾的时空分布格局被引量:5
2016年
依据史料的灾害记实以及海岸变迁和人工海堤修筑记录,采用文献调研方法,分析历史时期苏北平原潮灾的时空分布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格局表现为:在新石器时代为弱灾期;汉时为易发期;隋至唐初为多发期;盛唐至宋以易发期为主,并兼有重灾期凸显;黄河夺淮后,又复多发期。据黄河夺淮至清末的历次潮灾记录分析结果显示,在危害程度上,大潮灾占总潮灾年的30%,中小潮灾各占35%。潮灾在发生时间上,存在1-3月的安全期和6-8月的高发期。在空间分布上,潮灾发生概率总体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此外,旱期潮灾约占潮灾总数的10%。据现代水文气象和地形等资料讨论可知,年最高潮平均潮位与沿海陆面的高差在总体上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台风增水的总体增幅南大北小,以及海面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为潮灾时空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张旸陈沈良谷国传
关键词:历史时期潮灾风暴增水海面高度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时空演变遥感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使用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地区1978,1987和2000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选取岸线指标与波段,提取岸线信息,生成1978—1987年和1987—2000年海岸土地增减时空变化分布图,建立岸线变化距离及增速衡量指标,定量分析了废黄河三角洲海岸面积变化特征,以及灌河口—中山河口、中山河口—扁担港口和扁担港口—双洋河口以南岸段的时空变化格局与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的自然侵蚀速率呈减小趋势,但侵蚀作用仍在继续。侵蚀强度以废黄河口地区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弱。人工保滩护岸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侵蚀格局。其内部各岸段分别呈现缓蚀、侵蚀和基本侵淤平衡的变化格局。
张旸陈沈良
关键词:海岸侵蚀遥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