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英
- 作品数:35 被引量:212H指数:10
-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黄河三角洲飞雁滩海岸的侵蚀及机理被引量:46
- 2005年
- 飞雁滩海域是1964—1976年黄河刁口河流路入海区域。根据地形和断面水深监测资料,阐述了该岸段流路废弃后的岸滩侵蚀特征和地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刁口河流路废弃后飞雁滩海岸向海凸出的地形特征,是造成该岸段强烈侵蚀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结合波、流动力的对应分析认为,波浪以掀沙为主,潮流以输沙为主,波浪和潮流的联合作用是飞雁滩海岸侵蚀的主要动力机制,其中潮流主要通过余流携沙外输,造成近岸泥沙亏损。
- 陈沈良张国安陈小英张建华徐丛亮
- 关键词:海岸侵蚀波浪黄河三角洲
- 陆海相互作用下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和冲淤环境研究
- 随着近年来黄河来水来沙迅速减少,黄河三角洲滨海区地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岸演变由河流作用为主转变为海洋作用为主,部分岸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后退,给海岸防护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基于三角洲滨海区多年剖面地形实测数据、沉积物以...
- 陈小英
-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冲淤粒度特征磁性特征
- 黄河三角洲孤东及新滩海岸侵蚀机制研究被引量:23
- 2005年
- 黄河三角洲孤东及新滩地区是黄河1976年以来清水沟流路河口新淤积的滩涂地带。根据孤东及新滩海域1997-2003年16个海岸剖面的实测地形资料以及利津水文站的水沙资料,阐述了黄河口尾闾改道清8出汊后,孤东及新滩海岸剖面的冲淤演变过程,并从动力地貌的角度对其冲淤过程和机制做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以后,除新口门附近轻微淤积,其它岸段均遭到不同程度的侵蚀。清水沟老河口附近剖面表现为上冲下淤的侵蚀类型;其余侵蚀剖面形态则表现为均衡侵蚀型。近年来黄河入海水沙量的减少以及1996年河口流路的改变,调整了入海水沙、海洋动力和海岸地形之间的动态平衡,海洋动力相对增强,从而导致海岸侵蚀后退。
- 陈小英陈沈良李九发徐丛亮
- 关键词:冲淤黄河三角洲
- 现代黄河三角洲河口段海岸线演变特征被引量:13
- 2010年
-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河口段1976—2008年海岸线变迁及岸滩淤蚀面积的变化,通过对不同时相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提取一般高潮线,在GIS支持下进行了分析计算,获得了海岸线时空变化数据。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河口段1976—1987年造陆面积最大,平均每年增加21.65 km2,清8出汊后1996—2008年造陆面积为负值,陆地面积共减少22.36 km2。
- 杨伟陈沈良陈小英张旸
- 关键词:遥感冲淤海岸线黄河三角洲
- 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浅析被引量:8
- 2010年
- 实行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是贯彻国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这一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的重大变革,对促进无居民海岛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自然资源管理、国有资产、价值评估、经济调控、管理模式等5个角度论述了加快推进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取得方式、流转方式、效率公平和监督管理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 刘大海王桂青陈小英
- 关键词: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管理
- 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内容特点的比较分析
- 1.研究目的当今全球较有影响的专业体育报纸大多分布在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本研究运用比较视野,从内容特点上探讨中西方专业体育报纸的现状和异同。旨在为我国报刊管理部门进行决策,专业体育报纸...
- 陈小英陈及治
- 关键词:版面设置
- 1985年以来黄河三角洲孤东海岸演变与生态损益分析
- 围填海前后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促进海域管理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三角洲孤东海岸为例,依据1985-2005年该地区剖面地形实测资料以及利津水文站的水沙资料,利用海岸地形演变方法对冲淤数据进行了...
- 刘大海陈小英徐伟张志卫张杨宫伟
- 关键词:冲淤演变
- 黄河三角洲孤东海域沉积物及水动力被引量:18
- 2008年
- 根据黄河三角洲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取样、水文泥沙观测和风浪资料推算,分析沉积物特征和运移趋势,并通过水动力条件(潮流和波浪)探讨沉积物起动和输移特征。结果表明,孤东海域沉积物多为粉砂类物质,由内向外逐渐变细,分选变差,丁坝的修建对周围粒径分布影响明显;沉积物运移趋势受风成余流、岸线轮廓和丁坝工程修建的影响,不同区域表现为不同的输移方向;研究区水动力表现为波浪掀沙、潮流输沙的特征,由于潮流较小,不足以引起泥沙的起动,泥沙起动主要由波浪引起。
- 李向阳陈沈良胡静陈小英李为华
- 关键词:沉积物运移水动力条件黄河三角洲
- 黄河三角洲孤东海岸冲淤机理及生态损益研究
- 本文综合运用环境科学、生态学、海洋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根据黄河三角洲孤东地区1970-2004年的剖面地形、风、波浪、潮流、泥沙等数据,对孤东海岸带地形演变趋势及机制进行分析,开展了以黄河改道和孤东海堤围填为变量...
- 刘大海陈小英
-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生态效益
- 黄河三角洲滨海区沉积物的分异特征与规律被引量:24
- 2006年
- 根据2000年7~9月黄河三角洲滨海区表层沉积物的分析结果,运用F lem ing的三角图式对沉积环境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物结构、地形和水动力条件,探讨了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可划分为废弃三角洲滨海区、现行河口区和莱州湾滨海区三个沉积环境。对于废弃三角洲沉积区,在早期废弃的湾湾沟海区风浪作用为主,沉积物普遍较粗,抗冲能力较强;废弃不久的飞雁滩海区在波流联合作用下,沉积物粒径由岸向海变细,大致在-5^-6m水深处存在一明显的界限,该水深以浅砂含量较高;而该水深以深以粉砂和粘土为主,砂含量较低。现行河口区,由于沙嘴前方强潮流带的作用,沉积物粒径由岸向海表现为粗—细—粗的演变趋势。在莱州湾海区,由于潮流场的影响,以广利河河口为界,以北粒径较细,而以南则较粗。
- 陈小英陈沈良刘勇胜
-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粒度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