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民

作品数:40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衰竭
  • 8篇肝炎
  • 7篇细胞
  • 7篇慢性
  • 7篇肝硬化
  • 7篇病毒
  • 6篇乙型
  • 6篇肝衰
  • 6篇肝衰竭
  • 5篇乙型肝炎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继发
  • 3篇血流感染
  • 3篇血症
  • 3篇阳性
  • 3篇整合课程
  • 3篇抗病毒

机构

  • 36篇承德医学院附...
  • 5篇承德医学院
  • 2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唐山职业技术...
  • 1篇白求恩国际和...

作者

  • 36篇张国民
  • 17篇王鑫
  • 17篇刘耀敏
  • 12篇牛兴杰
  • 9篇崔凤梅
  • 7篇王桂平
  • 5篇李萍
  • 5篇韩智炜
  • 5篇宋英华
  • 5篇张冰
  • 4篇张建华
  • 4篇王艳飞
  • 3篇周青云
  • 3篇曹亚文
  • 2篇高香翠
  • 2篇刘金霞
  • 2篇郭亚春
  • 2篇王松
  • 2篇张弘
  • 2篇方亚群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荟萃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肝脏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年份

  • 6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苦参素不同剂型顺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被引量:1
2005年
王桂平刘耀敏厚今宋英华张国民
关键词:苦参素抗原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1版)》解读被引量:1
2017年
2016年12月以来,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展迅速,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新发病例和新发疫情地区持续增加,为有效应对H7N9疫情,做好H7N9医疗救治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7年1月24日发出了《关于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2017年2月4日,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1版)正式发布,此版诊疗方案较2014年版做了部分更新,现就2017年第1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进行解读.
刘耀敏李春辉张国民
关键词:禽流感抗病毒药
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sCD14、CD64检测在肝功能衰竭患者诊治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s CD14、CD64检测对肝功能衰竭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肝功能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感染组)、40例肝功能衰竭不合并细菌感染患者(非感染组)及同期40例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分别通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血清PCT、IL-6、s CD14、CD64。根据患者转归结果分为治愈好转组与病死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PCT、IL-6、s CD14、CD64水平。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相关指标对肝功能衰竭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感染组入院时血清PCT、IL-6、s CD14、CD64水平均升高(P <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入院时血清PCT、IL-6、s CD14、CD64水平均升高(P <0.0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IL-6、s CD14、CD64水平比治疗前均下降(P <0.05);感染组治愈好转率为55.00%,低于非感染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愈好转组比较,病死组患者入院时血清PCT、IL-6、sCD14、CD64水平均升高(P<0.05);血清PCT、IL-6、sCD14、CD64诊断肝功能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6、0.700、0.642和0.618,敏感性分别为40.00%、69.16%、68.35%和53.50%,特异性分别为84.00%、78.27%、67.80%和77.35%。结论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PCT、IL-6、sCD14、CD64水平均升高,其对肝功能衰竭合并细菌感染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患者预后转归评估有效指标。
张国民王鑫韩智炜牛兴杰刘志慧崔凤梅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白细胞介素6
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炎性因子与细胞因子的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究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炎性因子及细胞因子水平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继发感染分为继发感染组51例与非感染组69例,入院后,两组均行营养支持、促肝细胞生长、维持电解质等常规治疗。抽取两组入院时和继发感染组出现典型感染时两个时段空腹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CT)及抗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促炎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胆总红素(TBil)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结果继发感染组确诊时的PCT水平(2.12±0.57)ng/ml高于非感染组的(0.28±0.24)ng/ml(P<0.001);继发感染组确诊时的CRP(30.78±5.42)mg/L、IL-6(41.87±8.29)ng/L、TNF-α(425.83±35.92)mg/L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01);继发感染组确诊时的TGF-β(148.52±20.27)mg/L、IL-10(97.38±10.14)mg/L、IL-17(228.79±17.68)ng/L水平均下降,且低于非感染组(P<0.001);继发感染组确诊时的CD4^+(27.69±4.07)%、CD4^+/CD8^+(0.81±0.12)低于非感染组,CD8^+为(36.84±6.92)%高于非感染组(P<0.001);继发感染组确诊时的ALT(217.65±21.43)U/L、DBil(231.65±20.78)μmol/L、TBil(392.52±25.64)μmol/L高于非感染组(P<0.001)。结论肝衰竭继发感染加重肝脏负担,进一步损害肝功能,加速肝衰竭病情进展,其中血清降钙素原及抗炎因子水平上升,促炎因子水平下降,免疫功能指标下降,对肝衰竭继发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王鑫张国民牛兴杰李萍张冰
关键词:肝衰竭继发感染肝功能炎性因子细胞因子
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IL-2、IL-6、IL-8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规律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IL-2、IL-6、IL-8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4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选取同期的40例青年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40名健康人为正常组,统计及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IL-2、IL-6、IL-8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IL-2、CD 3+、CD 4+及CD4/CD8均低于正常组,IL-6、IL-8、CD 8+则高于正常组(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各项目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大,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IL-2、IL-6、IL-8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与青年患者稍有差异,但不明显。
王鑫赵新辉高香翠张国民王桂平宋英华周青云
关键词:老年肝硬化IL-2IL-6IL-8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表型与功能的研究
张国民王鑫张弘王桂平赵新辉曹英芳方亚群金翠红周青云刘耀敏邢恩鸿
该课题通过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对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型与功能研究,阐述了不同分期的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型特点和功能状态,并证实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亚型(CD14+CD16+单核细胞)频率均增...
关键词:
关键词:肝硬化免疫治疗
老年水痘1例被引量:2
2003年
刘耀敏张国民
关键词:水痘
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及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探讨分析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及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56例,其中并发感染患者95例作为感染组,未并发感染患者61例作为未感染组,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LR4、血清PCT及CRP水平,分析各指标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肝衰竭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TLR4mRNA、PCT以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TLR4mRNA、PCT、CRP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TLR4mRNA、PCT、CRP对肝衰竭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TLR4mRNA、PCT、CR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65,0.744,联合检验曲线下面积为0.825。结论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出现外周血TLR4、PCT以及CRP水平的显著升高,TLR4mRNA、PCT、CRP对肝衰竭合并感染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且三者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更高。
王鑫张国民牛兴杰李萍张冰
关键词:肝衰竭TOLL样受体4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感染性疾病学整合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被引量:5
2017年
根据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传染病学的授课计划,分析各学科与感染性疾病防控相关的重复授课内容,进行重组,制定感染性疾病学整合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并渗透预防医学和医学人文方面的教学内容.本课程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有助于医学生的早实践、早临床,提高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并为后续桥梁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医学生临床岗位胜任能力.
刘金霞徐晓惠高杨邴玉艳张国民郭亚春周晓慧
关键词:整合课程教学设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承德地区成人布鲁氏菌感染病例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究成人布鲁氏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布鲁菌氏病例资料来源于医院信息系统及病案首页,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血流感染与非血流感染组病例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布病病例共109例,其中布鲁氏菌血流感染组75例,非布鲁氏菌血流感染组34例。分析结果显示,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组成、职业分布、接触情况、发病季节及发病地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鲁氏菌血流感染组患者较非血流感染组患者在发热、腰痛症状分布不同,血流感染组较非血流感染组发热比例明显升高,腰痛症状出现比例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流感染组患者较非血流感染组患者并发脊柱炎的比例明显减低,并发白细胞减少的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流感染组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低于非血流感染组患者,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组患者,转氨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血流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成人布鲁氏菌血流感染患者较非血流感染患者存在临床特点不同,临床医师需注意了解布鲁氏菌血流感染病例临床特点以便有针对性诊疗。
苏丽曹亚文刘耀敏张国民张建华崔凤梅
关键词:布鲁氏菌人畜共患病血流感染菌血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