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军龙

作品数:55 被引量:37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9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地震
  • 17篇裂带
  • 13篇东昆仑
  • 13篇断裂带
  • 12篇东昆仑断裂
  • 11篇东昆仑断裂带
  • 9篇地表破裂
  • 6篇断层
  • 6篇盆地
  • 6篇青藏
  • 6篇青藏高原
  • 5篇地震地表破裂
  • 5篇第四纪
  • 5篇古地震
  • 4篇地表破裂带
  • 4篇地貌
  • 4篇地震危险
  • 4篇地震危险性
  • 4篇东段
  • 4篇破裂带

机构

  • 5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3篇中国地震局
  • 9篇青海省地震局
  • 8篇中北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山西晋城无烟...
  • 2篇晋城煤业集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深圳防灾减灾...

作者

  • 55篇张军龙
  • 12篇陈长云
  • 12篇田勤俭
  • 11篇任金卫
  • 10篇杨攀新
  • 9篇李智敏
  • 8篇李建军
  • 7篇熊仁伟
  • 7篇胡朝忠
  • 6篇付俊东
  • 4篇任治坤
  • 4篇申晋利
  • 3篇徐岳仁
  • 3篇郝凯
  • 2篇李海龙
  • 2篇李文巧
  • 2篇高战武
  • 2篇苏小宁
  • 2篇申旭辉
  • 2篇孟国杰

传媒

  • 20篇地震
  • 7篇地震地质
  • 4篇地学前缘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地震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山东煤炭科技
  • 1篇山西煤炭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河北遥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格DEM剖面方法获取岷江上游层状地貌参数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连续层状地貌序列空间数据较难获取的现状,提出通过网格化统计高精度DEM剖面,进而提取层状地貌序列空间数据的原理和方法,并以川西岷江上游为例进行验证。在研究区,等间隔提取垂直于河流流向的DEM剖面,以10m×50m的单位网格统计DEM剖面中层状地貌序列的分布,并进行野外层状地貌调查和DGPS剖面验证,最终确定层状地貌序列的垂向分布形态。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张军龙任金卫徐岳仁陈长云
关键词:网格数字高程模型层状地貌岷江上游
巴颜喀拉块体北东地区现今水平运动与变形被引量:7
2012年
本文利用GPS数据研究了巴颜喀拉块体北东地区现今水平运动与变形特征。在球坐标系中解算了各应变分量,分析了应变率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与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地质学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最新的GPS速度场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块体北东地区与高原整体运动性质一样具有顺时针向南东方向旋转的特征,自西向东和北东方向测站水平运动速度呈现明显的衰减特征。应变场结果显示,研究区以北东向的主压应变为主,伴随着近北西向的张性应变。应变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活动块体的边界断裂——东昆仑断裂带的东段塔藏段和龙门山断裂带上。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段的主压应变明显,结合地震地质和活动构造资料,认为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段的运动性质自西向东发生了改变,水平滑动速率逐渐减小,垂向运动逐渐增强。研究区GPS速度场和应变场的这一变形特征表明,青藏高原内部的块体运动特征较为明显,变形主要集中在作为活动块体边界的活动断裂带上,边界断裂带的运动特征在调节活动块体间的相互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长云任金卫孟国杰张军龙杨攀新杨永林苏小宁苏建峰
关键词:GPS观测应变率场速度场
晚更新世以来若尔盖盆地的地层划分及构造-气候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的形成受气候、构造活动的影响,并记录其过程。因此,建立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序列,对于气候变化、活动构造、地貌成因等研究十分重要。若尔盖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中国季风区和青藏高原区的交会地带,对气候变化敏感,构造活动也很强烈,建立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序列可以促进气候变化、构造活动研究。根据若尔盖盆地的湖相钻孔、泥炭矿、河流阶地和探槽等揭露的26个典型地层剖面,结合14C和OSL等测年方法获得的200多个同位素年龄,对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进行对比和划分,得到地层综合柱状。晚更新世中期以来划分6个沉积韵律(75~55kaBP,55~33kaBP,33~20kaBP,20~11kaBP,11~4kaBP,4~0kaBP)和6个标志层(75~55kaBP和22~20kaBP的粉细砂层,13~9kaBP的青灰色粉细砂或灰—青灰色砾石沉积,5~4kaBP、3.5~2kaBP、0.5~0.3kaBP的黑色含炭质砂质黏土沉积)。沉积序列和构造-气候关系紧密,一方面沉积韵律与气候旋回基本吻合,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沉积层岩性特征也受到北侧的东昆仑断裂带和西侧的龙日坝断裂带新构造期持续活动的影响,沉积过程主要受气候控制,地层厚度及其空间分布的差异也受到构造活动影响。
李建军张军龙郭玉涛
关键词:晚更新世地层标志层
海南岛北西部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DGPS系统测量海南岛西部阶地,绘制地质地貌综合剖面,将西部阶地分为海成阶地和河流阶地两种。其中海成地貌包括一条砂堤和四级阶地:砂堤宽2~10m,高程约10m,形成于5ka以来;海成一级阶地发育较好,阶地面高程21~22m,形成于晚更新世至全新世之间;海成二级阶地顶面高程约32m左右,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海成三级阶地较为发育,阶地面高程40-42m,形成于121.8ka;海成四级阶地零星分布,阶地面高程约57m,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河流阶地也可分出四级:一级阶地高程约20m,局部发育,形成于11.4ka;二级阶地高程约34m,形成于47.2ka;三级阶地高约50m,其基座顶面标高约41m,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四级阶地高程约71m,基座面标高约60m,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这些阶地中均以二级最为发育。晚更新世以来全区处于整体加速抬升的状态。依据阶地面的综合剖面特征,认为王五-文教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较弱。
张军龙田勤俭李峰高站武苏刚
关键词:新构造阶地
玉树M_S7.1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同震位移分布被引量:30
2010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地震,野外地质考察及室内遥感解译表明地震形成反"L"形地表破裂,长约50公里,宏观震中位于郭央烟宋多(33°3′N,96°51′E)。总体上可分为三段,北段与中段间有16km未发现明显地表破裂形迹,中段和南段呈左阶排列,阶区内发育有右阶羽列式破裂。玉树地震最大位移量不小于1.3m,以左行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挤压逆冲活动。玉树断裂是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断裂南侧羌塘块体和北侧巴颜喀拉块体差异运动导致了玉树地震的发生。地震复发间隔108~185a。破裂南端与1896年强震破裂之间尚有20余公里未发现破裂,其地震危险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军龙陈长云胡朝忠杨攀新熊仁伟李智敏任金卫
关键词: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同震位移左行走滑复发间隔
东昆仑断裂东段下热尔断裂活动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下热尔断裂位于巴颜喀拉块体东北边界变形带即东昆仑断裂带东段与迭部-白龙江断裂2条剪切断裂之间挤压变形带内,在空间上属于"玛曲空段"范围。经野外考察及遥感资料验证,确定下热尔断裂走向为310°,长度约为20km,运动学特征表现为左旋走滑为主兼少量倾滑分量,沿断裂发育大量断错地貌,水平位移主要分布在3.5~5m,而未发现垂向断错地貌;垂直断裂走向开挖2处探槽,揭示断层切穿晚第四纪地层,被地表沼泽相泥炭层覆盖,结合相关地层年龄资料,初步得出平均水平滑动速率约为6.3mm/a。该断裂在几何学与运动学方面与东昆仑断裂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推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属于东昆仑断裂带走滑断裂体系内的一条次级断裂或过渡性断裂。
付俊东任金卫张军龙陈长云熊仁伟胡朝忠杨攀新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地质灾害和地表破裂
2024年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是自1992年吉尔吉斯斯坦Suusamyr M_(S)7.3地震以来发生在天山地震带内的最大地震。主余震初步精定位和第一时间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乌什MS7.1地震的余震带总体走向NE,长约62km,主要分布在盆山交接部位。地震产生了边坡失稳、岩崩、滚石、地裂隙等次生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沿构造走向微观震中两侧30km范围内。由微观震中向N约7km、向S约13km以外,地质灾害迅速减轻,且山前断层陡坎(F_(5))未见任何新鲜的活动迹象。结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产出的InSAR同震形变场初步结果,判定此次主震的发震断层为一条倾向NW、未错出地表的逆冲断层。在GCMT震中所在的恰勒玛提河,沿西域砾岩背斜南翼发现了总体走向N60°E、长约2km、最大垂直位错约1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在较老地貌面上基本沿先存断层陡坎发育,总体受一条倾向SE、与主震发震断层倾向相反的逆断裂控制。地表破裂带长2km,规模远小于乌什M_(S)7.1地震余震带,其是由M_(S)7.1主震所致还是因M_(S)5.7余震造成的,以及产生地表破裂的SE倾逆断层与NW倾主震发震断裂之间是何种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张博譞钱黎李涛陈杰陈杰姚远许建红谢超姚远房立华胡宗凯陈建波张军龙庞炜
关键词:地表破裂次生地质灾害
东昆仑断裂带地震复发间隔及地震危险性被引量:3
2018年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构成了巴颜喀拉块体的北边界。根据阿尼玛卿山两侧滑动速率和历史地震的差异,将断裂带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滑动速率由西向东递减,近百年的历史地震产生的破裂基本覆盖了西部和东部的一部分。随着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的持续发生,作为块体北边界的东昆仑断裂带的地震空区及地震潜势研究变得更加重要。近些年通过对东昆仑断裂带不同段的研究得到了较多的滑动速率和古地震序列数据,为评价断裂带未来百年地震危险性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NB模型中的对数正态分布方法,得到了东昆仑断裂带在未来100a的发震概率,研究表明,东部(玛曲段)发震概率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关注。
蔡瑶瑶张军龙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带古地震地震潜势
东昆仑断裂带北侧分支——迭部-白龙江断裂带晚新生代以来的活动性及其向东延伸问题
东昆仑端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巨型走滑断层之一,迭部-白龙江断裂带是东昆仑断裂带东缘的北侧分支断裂。晚新生代~10Ma以来该断裂带启动左行走滑变形。这期走滑变形破坏了晚新生代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并形成了沿断裂带分布的拉分盆地...
李海龙张岳桥张军龙
文献传递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断裂几何结构及滑动递减模型讨论被引量:2
2019年
塔藏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长约170km,与岷山断裂带共同构成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北构造边界,中部与岷江断裂、荷叶断裂、虎牙断裂的北延段交会,构成岷山隆起的地貌边界。通过卫星影像解译结合构造地貌调查,确定了断层属于全新世活动断层,并利用断层走向弯曲和活动性、阶区等标志将塔藏断裂分为三段。西段为罗叉段,总体走向NWW,西侧与玛曲断裂形成左行左阶拉分区,东侧在下黄寨村走向顺时针偏转至东北村段。中段为东北村段,总体走向NW,东侧在九寨沟口附近走向逆时针偏转至马家磨段。东段为马家磨段,总体走向NWW,西侧隔荷叶断裂、虎牙断裂的北延段与中段相接。东北村段以岷江断裂斜交点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次级段,马家磨段以阶区为界划分为扎如次段、唐寨次段、勿角次段。罗叉段和马家磨段的地震离逝时间较近,东北村段相对较远。断裂带整体呈反"S"形,自西向东滑动速率总体呈减小趋势,大部分水平变形转化为垂向的岷山隆升。结合不同段上的滑动速率,发现东昆仑断裂东段滑动速率呈梯度下降特征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断层弯曲的几何特征相对应。
李建军蔡瑶瑶张军龙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带青藏高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