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长云

作品数:50 被引量:41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地震
  • 12篇形变
  • 11篇断层
  • 11篇裂带
  • 10篇断裂带
  • 8篇地壳
  • 7篇东昆仑
  • 6篇东昆仑断裂
  • 6篇块体
  • 6篇M
  • 5篇地震危险
  • 5篇地震危险性
  • 5篇东昆仑断裂带
  • 5篇跨断层
  • 5篇块体运动
  • 4篇形变特征
  • 4篇震前
  • 4篇速度场
  • 4篇前兆
  • 4篇滑动速率

机构

  • 43篇中国地震局
  • 14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青海省地震局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东京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青海省基础测...
  • 1篇中国科学院精...

作者

  • 50篇陈长云
  • 13篇任金卫
  • 12篇张军龙
  • 11篇杨攀新
  • 9篇熊仁伟
  • 9篇胡朝忠
  • 7篇付俊东
  • 6篇武艳强
  • 5篇占伟
  • 4篇何宏林
  • 4篇薄万举
  • 4篇徐岳仁
  • 4篇李腊月
  • 3篇张立成
  • 3篇胡新康
  • 3篇苏小宁
  • 3篇苏建峰
  • 3篇贺建明
  • 3篇余敏
  • 3篇孟国杰

传媒

  • 7篇地震
  • 6篇大地测量与地...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华南地震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城市与减灾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防灾减灾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6年丽江M_(s)7.0地震的断层活动位移协调比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丽江流动跨断层形变观测场地(下文简称丽江场地)位于丽江市古城北象山脚下,跨洱源—鹤庆断裂(中生代形成的逆走滑活动断层),观测点位均为基岩点,观测环境良好,周围无明显干扰。该场地于1982年2月开始观测,观测周期1-2个月,资料较连续、稳定。依据断层活动位移协调比概念,对丽江场地观测资料进行精细化处理,计算该场地协调比序列,分析判断1996年2月3日丽江M_(s)7.0地震及7月2日丽江M_(s)5.2较强余震发生前的异常现象是否为短临形变前兆异常。
张立成薄万举陈长云余敏
巴颜喀拉地块东部及其邻区块体运动及块体边界带形变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地震发生在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NE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上。汶川地震震前巴颜喀拉块体相对四川盆地的东向运动速率比龙门山断裂带的运动速率高出近两倍,说明从巴颜喀拉块体中东部到四川盆地存在着明显的速度衰减。作为华南块体一部分的四川盆地非常稳定,速度的衰减主要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北西侧的巴颜喀拉块体东部,GPS资料与地震活动性揭示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向东运动的速度并非连续性的递减而是呈现分块运动的性质。
陈长云
关键词:块体划分块体运动地壳变形地震活动性
基于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隐伏断层跨断层场地监测效果分析--以宁河场地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以宁河跨断层场地为例,运用砂箱实验方法进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合现有的浅层地震剖面结果和跨断层监测数据,分析跨断层场地监测对隐伏断层断裂活动监测是否有效。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观测精度高于误差时,跨断层场地监测能有效监测隐伏断层活动。模拟的断裂剖面与浅层地震剖面结果中断层分布和发育情况基本一致,隐伏断层活动可引起地表形变。由于各次级断裂的倾向不同,跨断层监测数据可能产生逆断层假象。同时提出宁河跨断层场地水准点位分布情况模式图。
丁宁谢瑜陈长云王生文刘芳彤
关键词:隐伏断层物理模拟砂箱实验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活动块体的划分、形变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55
2013年
基于活动块体的基本概念,综合对研究区内活动断裂带空间展布、地震活动性等资料的分析将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邻区划分为巴颜喀拉块体(Ⅰ)、华南块体(Ⅱ)、川滇块体(Ⅲ)和西秦岭块体(Ⅳ)等4个一级块体.利用GPS形变场、地球物理场等资料结合F检验法,将巴颜喀拉块体划分为阿坝(Ⅰ1)、马尔康(Ⅰ2)和龙门山(Ⅰ3)3个次级块体,将西秦岭块体划分为岷县(Ⅳ1)和礼县(Ⅳ2)2个次级块体.利用分布在各个块体内部的GPS测站,计算各活动块体及块体边界断裂带的运动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各活动块体的整体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运动;东昆仑断裂带、甘孜一玉树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的滑动速率明显高于龙门山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巴颜喀拉块体东部走向北西或北西西的边界断裂表现出左旋拉张的特性;走向北东的边界断裂带,除成县太白断裂带外,均表现出右旋走滑兼挤压的活动特征.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向运动存在自西向东的速度衰减,衰减主要被龙日坝断裂带和岷江断裂带分解吸收,其中龙日坝断裂带的水平右旋分解非常明显,约为~4.8±l_6mm/a,岷江断裂带的水平分解较弱.龙门山断裂带被马尔康、龙门山和岷县等次级块体分成南、中、北三段,龙门山断裂带中段上的主压应变率要明显小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上的应变率,其北西侧变形幅度从远离断裂带较大到靠近断裂带逐渐减小,表明其在震前已经积累了较高的应变能,有利于发生破裂滑动.汶川地震后,地表破裂带和余震分布揭示的断裂带运动性质自南西向北东由以逆冲运动为主,逐渐转为逆冲兼走滑的特征可能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所受主压应力方向自南西向北东的变化有关.马尔康、龙门山和岷县3个次级块体与华南块体之间较低的相对运动速度以
陈长云任金卫孟国杰杨攀新熊仁伟胡朝忠苏小宁苏建峰
关键词:块体划分块体运动GPS速度场汶川地震
玉树M_S 7.1级地震前的形变应变场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11年
基于1999~2007年和2007~2009年的GPS站点观测数据计算的速度场,分析了青藏亚板块的运动特征.利用块体(旋转与线性应变)弹性运动公式计算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块体和羌唐块体的应变率、可可西里—玉树断裂带的运动速度和应变率,研究了玉树7.1级地震前的形变应变特征.结果表明: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块体处于青藏亚板块运动场的差异变化较大的地带;1999~2007年可可西里—玉树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为主;2007~2009年可可西里—玉树断裂带在玉树以西压应变率显著增强,利于应力积累,以东为右旋为主,玉树附近地段成为不同应变应力状态的转换地带——不稳定地段.可可西里—玉树断裂带的活动为7.1级地震孕育提供了能量积累和发震条件.
郭良迁薄万举杨国华胡新康郭赫陈长云
关键词:块体运动断裂带活动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塔藏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属于"玛曲空区"范围,汶川M_S8.0级地震对该区域造成了应力的加载,但是本区尚未开展古地震方面研究,地震危险性认识不足。通过断错地貌实测、古地震探槽、^(14)C定年等方法,在坡中谷、断塞塘附近位置开挖两处探槽,获得了一些古地震方面的认识。探槽附近微地貌测量结果表明,断错量主要分布在两个范围区间72m和71m,以及27m,25和22m,两区间之间近倍数关系,推测由多次地震事件造成。两处探槽采集^(14)C样品共计19个,探槽剖面分别记录了2次古地震事件,事件发生的层位与年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经逐次限定后得到2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320±30~500±30aB.P.和2730±30~2840±30aB.P.;最近一次古地震离逝时间为320±30~500±30aB.P.;实际重复间隔约为2300a,与东昆仑断裂玛曲段的重复间隔较为接近。
付俊东任金卫张军龙熊仁伟杨攀新陈长云胡朝忠
新疆及邻区现今GNSS变形特征与地震关系研究
2024年
基于GNSS观测数据,采用球面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计算了新疆及邻区的应变率张量特征,在统计分析研究区域应变率分布以及1900—2022年M≥6.0地震分布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GNSS应变率特征对强震地点的指示意义。通过构建三维弹性块体模型反演得到的区内主要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结合震源机制解结果,对比分析了断裂运动变形特征与不同区域强震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山西段—帕米尔地区、阿尔金断裂带邻近地区呈现第二应变率高值特征,其中帕米尔构造结附近高值特性最明显;最大剪应变率方向在南天山西段—帕米尔地区主要为NE-NEE向,反映了该区以倾滑变形为主的特征。研究区域的M≥6.0地震主要分布在应变率高值区及其边缘,特别是帕米尔构造结东部地区的强震集中非常明显。区内断裂运动性质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除整体以挤压运动为主外,NE走向断裂带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NW走向的断裂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NE走向的柯坪、迈丹和那拉提断裂带与NW走向的克孜勒陶、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带汇集的南天山西段和帕米尔西构造结东部地区强震密集分布,强震的震源机制类型与断层运动方式较为一致。
魏斌陈长云
关键词:GNSS应变率滑动速率地震危险性
一种新型土工三轴试验承膜筒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土工三轴试验承膜筒,其主要技术特点是:由左半圆筒体和右半圆筒体对接构成,在左半圆筒体的对接部安装有二个凸槽,在右半圆筒体的对接部安装有二个凹槽,在两半圆筒体对接处的楔形凹凸槽上均覆有垫片,在两个半圆...
苏建锋王磊塔拉夏峰姜东张东涛董亮陈长云
文献传递
东北地区GPS连续观测站的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东北地区GPS连续观测站数据计算位移变化量,将结果分离为线性趋势变化部分和非线性变化部分。据此分析了东北地区的地壳运动,异常特征及其与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相对全球框架基准,东北地壳以27.06mm/a的速度向南东方向位移;GPS站点的非线性变化在地震前几个月至2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震级相对较大时,异常范围大,出现异常变化的站点也多;单个站点出现异常时,常常是站点附近地区有中小地震发生。无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时期,站点位移变化也相对稳定,一般无明显异常变化。
郭良迁胡新康陈长云杜雪松郭赫
关键词:地壳运动地震
利用GPS和水准数据分析东昆仑断裂带东部 及其邻区构造变形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1999—2016年GPS数据和1980—2010年区域精密水准数据,获取了东昆仑断裂带东部及其邻区主要断裂的滑动速率和区域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示:东昆仑断裂带自西向东的走滑速率衰减非常明显,走滑速率从西大滩—东大滩和阿拉克湖段的约10 mm/a向东到塔藏段衰减至约2 mm/a,速率自西向东每100 km下降梯度约1 mm/a;东昆仑断裂带阿拉克湖段、托索湖段、下大武段和塔藏段均表现出一定的弱挤压特征。跨岷江断裂剖面显示区域挤压变形自西向东由龙日坝断裂至龙门山断裂带有逐渐减弱的特征。区域最大主应变方向为E-NEE向,最大剪切应变高值区位于阿拉克湖段和托索湖段交汇区域以及巴颜喀拉块体的龙日坝断裂中段区域。分析东昆仑断裂带东部及其邻区主要断裂间的构造转换关系认为,岷山地区的隆起变形主要是因为巴颜喀拉块体自西向东的运动受到了华南块体的阻挡,而非东昆仑断裂带向东延展引起的构造转换。
陈长云占伟郑智江唐毅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带滑动速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