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空太

作品数:45 被引量:429H指数:14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4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2篇库姆塔格沙漠
  • 11篇沙丘
  • 8篇羽毛状沙丘
  • 5篇植被
  • 4篇护林
  • 4篇防护林
  • 3篇第四纪
  • 3篇土壤
  • 3篇群落
  • 3篇种群
  • 3篇综合科学考察
  • 3篇绿洲
  • 3篇荒漠
  • 3篇固沙
  • 3篇固沙林
  • 3篇河西走廊
  • 3篇防风固沙
  • 3篇防风固沙林
  • 3篇风沙
  • 2篇地层剖面

机构

  • 35篇甘肃省治沙研...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兰州大学
  • 4篇甘肃省荒漠化...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湖北省水利水...
  • 1篇青藏铁路公司

作者

  • 45篇廖空太
  • 27篇张锦春
  • 21篇王继和
  • 19篇刘虎俊
  • 15篇丁峰
  • 14篇唐进年
  • 12篇俄有浩
  • 11篇苏志珠
  • 9篇张国中
  • 8篇严子柱
  • 8篇满多清
  • 7篇郑庆钟
  • 7篇李得禄
  • 6篇屈建军
  • 6篇翟新伟
  • 6篇袁宏波
  • 5篇张克存
  • 5篇赵明
  • 5篇俎瑞平
  • 4篇韩庆杰

传媒

  • 12篇中国沙漠
  • 5篇干旱区地理
  • 3篇甘肃林业科技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甘肃科技
  • 2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理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1
  • 2篇199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形态的示量特征被引量:19
2006年
通过卫星照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由两种风沙地貌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为“羽轴”;垄间分布的波状微起伏的“大沙波”为“羽枝”,“大沙波”与沙垄的夹角为75°~103°。二者组合成类似“羽毛”的风沙地貌。新月形“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的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东翼相连构成“沙垄”。组成“沙垄”的新月形沙丘的两翼平均长37.5m,翼间距30~66m,沙丘高3~19m;在所观测区域内,沙丘沙的分选性由南向北变差。新月形“沙垄”长为3~22km,垄间距为1~3km,其问分布浅色和暗色相间的波状微地貌,暗色部分平均宽24.3m,浅色部分的平均宽11.6m。暗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有60%在1.00~0.25mm之间,以暗色矿物为主,而浅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的90%在1.00~0.25mm之间,分选性相对暗色部分较好,以石英等浅色矿物为主。暗色和浅色微地貌成对出现,相对高差约7cm。这种波状微地貌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北部重复出现,类似于风沙地貌分类的沙波,暂称其为“大沙波”。
刘虎俊王继和廖空太郑庆中张锦春丁峰唐进年俄有浩苏志珠翟新伟张国忠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安多段沿线高寒植被、土壤特性与人工植被恢复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对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安多段沿线不同海拔梯度下高寒植被与土壤特征进行研究。沿线高寒植被的主要分布种有91个,主要建群种为: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 Falc)、藏异燕麦(Helicto-trichon tibeticum)、黄芪(Astragalus)、棘豆(Oxytropis)、粗壮嵩草(Kobresia robusta Maximowicz)、矮嵩草(Kobre-sia robusta Maximowicz)等。高寒植被物种数、平均盖度、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海拔呈正相关性,而平均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与海拔呈负相关性。沿线高寒植物群落主要可划分为海拔小于4 000m的高寒荒漠植被、海拔4 000~4 500m的高寒河谷灌丛植被、海拔4 500~4 700m的高寒草原植被、海拔4 700~4 800m的高寒垫状植被、海拔4 800~4 900m的高寒草甸植被和海拔5 000m左右的高寒沼泽和高寒流石坡植被。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都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性,但全磷、全钾及pH值则在高海拔地区达到最低。沿线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中、细沙(d<0.4mm)为主,占到了总含量的85%以上,因此,中、细沙是构成沿线土壤的最主要颗粒。沿线植被恢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选择紫花针茅、垂穗披碱草、燕麦、棘豆、黄芪、蒿草、梭罗草等当地草种,采取原生植物种子异地繁殖,再经沿线播种或栽培抚育,从而达到植被恢复的目的。该研究对青藏铁路沿线的植被恢复与植物防沙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孙永宁王进昌韩庆杰屈建军张克存拓万全俎瑞平廖空太
关键词:土壤青藏铁路海拔植被恢复
石质山坡沙冬青群落及其土壤特征被引量:4
2010年
沙冬青为干旱荒漠常绿灌木,是中国首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具有抗旱抗寒性能强、防风固沙效果好、药用价值高等特点。但由于本身分布区狭小,病虫害严重,加之人为破坏,天然沙冬青已趋于濒危,又没有形成大面积的人工种群。该文以生长于景泰县境内的石质山坡沙冬青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野外考察和调查、室内样品化验,确定了不同坡向沙冬青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及其林地土壤粒度、水分及化学性质等,为科学合理的人工保护、繁育沙冬青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张进虎廖空太张亮霞李德禄
关键词:土壤特征
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结构配置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依据防护林区域配置及防护功能特征,将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分为5个类型,分析了防护林树种组成、结构配置、林木生长及防护结构特征,对不同地段防护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杨树轮换建主带、松杨混交改副带、枣粮间作布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模式,将对整个河西防护林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张锦春廖空太满多清严子柱李得禄
关键词: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多样性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考察的主要进展被引量:13
2009年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实地观测、样品分析和资料收集,获得了沙漠地区的基础数据。沙漠面积约2.29×104km2(2001年),沙漠存在向东南方向移动和周边扩大的趋势;库姆塔格沙漠沙丘形态以新月形沙丘链为主,羽毛状沙丘为特色,星状和其他复合型沙丘大量分布的特点;羽毛状沙丘的"羽轴"是一种较特殊的复合型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前后相连,在沙垄和沙垄之间的沙平地有地形起伏,形成较宽大的弧形沙埂,基本与沙垄走向垂直,由这些沙垄和沙埂组成了独特的羽毛状沙丘;沙漠内部羽毛状沙丘分布区全年盛行东北风,全年平均风速5.94m/s,年总输沙势944.46 VU;调查记录了沙漠区107种植物和79种脊椎动物,发现野骆驼在沙漠西部的水源地,3种稀有荒漠植物的新分布区;提出沙漠最早形成于70万年的中更新世。
王继和丁峰廖空太苏志珠唐进年俄有浩刘虎俊张锦春郑庆钟张国中袁宏波
关键词: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新月形沙丘沙丘形态
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被滴灌恢复试验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应用滴灌技术对民勤绿洲边缘退化植被控梭、白刺进行灌溉恢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滴灌条件下,退化植被梭梭、白刺生长良好。可使梭梭新稍增长1.3~1.5倍,新梢数目增多1.1~1.2倍。新梢生物量增加1.5~1.8倍;使白刺冠幅增大1.9~2.8倍,叶片数增多1.6~2.2倍,叶生物量增大2.8~6.5倍。(2)滴灌植物梭梭、白刺光合生理作用强。相对免灌对照,梭梭在100m^3·hm^-2和150m^3·hm^-2的灌溉定额下光合速率(CO2)提高1.30μmol·m^-2·s^-1和3.42μmol·m^-2·s^-1。白刺在200m^3·hm^-2和300m^3·hm^-2的灌溉定额下光合速率提高0.76μmol·m^-2·s^-1和1.35μmol·m^-2·s^-1,滴灌植被光合速率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大。(3)灌溉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在0~250cm土壤层次内,梭梭林地水分为3.070A~3.34%,相对对照林地提高了1.0~1.3百分点;白刺林地水分为2.76%~4.43%,相对对照提高了0.7~2.3百分点。
张锦春赵明廖空太徐延双张应昌
关键词:荒漠植被滴灌光合生理林地水分
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形态的观测被引量:9
2007年
参照卫星照片和地形图,实地观测了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分布区域的地貌。新月型“沙垄”是该区域的主导性地貌类型,垄间地形波状起伏。如果将“沙垄”喻为“羽轴”,垄间的波状起伏地形为“羽枝”,则可构成卫星照片所显示的“羽毛状沙丘”。新月型“沙垄”的走向为NE-SW,由新月形沙丘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的东翼相连而成,高3~19m,宽约50m,长15-22km。“垄”间起伏地形的波长为100-300m,振幅为40~100cm,与“沙垄”成60-105°夹角。在波状起伏地形的波峰与波谷过渡区堆积颜色较浅的细沙,厚2~7cm,构成了“大沙波”。实地观测的“羽毛状沙丘”的形态与卫星照片显示的形态有一定差异。
刘虎俊王继和廖空太郑庆钟张锦春丁峰唐进年俄有浩苏志珠张国中翟新伟
关键词:库姆塔格沙漠
库姆塔格沙漠沙丘的粒度特征被引量:23
2007年
通过两次野外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中沙丘形态丰富多样,金字塔(星形)沙丘、线形沙垄、格状沙丘、羽毛状沙丘在这里都有分布。组成金字塔沙丘、线形沙垄、格状沙丘、羽毛状沙丘羽轴的沙粒中0.25~0.063 mm颗粒占绝大多数,其次是0.5~0.25 mm和1~0.5 mm的颗粒,形成羽毛状沙丘羽枝的颗粒在暗带以2~0.5 mm的颗粒为主,在明带以0.5~0.063 mm的颗粒为主,各沙丘沙粒的分选性较好。由于各自形成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差异,各沙丘类型沙粒粒径在沙丘不同部位都有各自的特点。金字塔沙丘东北坡沙粒粒径从顶部到基部保持一致,南坡和西北坡从顶部到基部沙粒逐渐变粗;线形沙垄除西南坡基部较粗外,其它部位沙粒粒径分布一致;格状沙丘格子外部坡面沙粒相对格子内部坡面的同一部位沙粒要粗;新月形沙丘基部和顶部沙粒较粗,而中部颗粒较细;羽毛状沙丘“羽轴”沙粒分布与新月形沙丘相似,“羽枝”由较粗和较细沙粒含量高低间隔分布形成。
魏怀东徐先英王继和唐进年刘虎俊丁峰廖空太赵明张锦春张应昌张立文
关键词:库姆塔格沙漠沙丘
库姆塔格沙漠古水系变迁与沙漠地貌的形成被引量:20
2008年
通过库姆塔格沙漠现场考察,借助卫星遥感影像并结合地形图和相关研究文献,对库姆塔格沙漠古水系变迁及其与沙漠地貌形态的形成和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阿尔金山北麓洪积扇发育和古水系变迁奠定了库姆塔格沙漠形成和演化的基础。第四纪初期阿尔金山强烈抬升之后,大量剥蚀物质通过洪水搬运,在阿尔金山北麓堆积,形成巨厚的第四纪洪积扇层。洪积物不断堆积过程抬高了洪积扇前缘海拔高度,导致洪积扇和古水系逐渐向海拔较低的右侧(东)偏转发育和变迁。受卡拉塔什塔格—多坝沟一线的低山阻挡,洪水携带剥蚀物在低山北侧堆积少而导致低山北侧的洪积扇海拔比其西部海拔低是洪积扇和古水系向右侧(东)偏转发育和变迁主要原因。当阿尔金山隆升稳定后,古水系的功能由对剥蚀物搬运转变为对洪积扇的冲蚀,在洪积扇上形成冲蚀浅沟。流水进一步冲蚀洪积扇层和底部基岩,形成了恰什坎萨依、厄格孜萨依、梭梭沟、八龙沟、多坝沟等冲蚀沟谷。同时,流水不断改造洪积扇,形成了沙漠地貌的基本框架。库姆塔格沙漠是在流水地貌的基础上,经过强烈的风蚀风积作用塑造,形成了"帚状"形态和"羽毛状沙丘"独特的沙漠地貌景观;广布于沙漠中的砾石体是洪积扇发育完成及沙漠形成后在较短时间里发生的大规模洪水事件的产物,是古水系对剥蚀物的又一次搬运和堆积所致。
俄有浩王继和严平高尚玉王学全苏志珠廖空太刘虎俊丁峰
关键词:库姆塔格沙漠古水系
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及地理成分被引量:19
2008年
运用植物学及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实地植被调查,对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库姆塔格沙漠区属于典型的荒漠植物区系,共有种子植物22科69属109种,其中被子植物占总数的98.13%。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库姆塔格沙漠植物区系的主体,是植物区系复杂性及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寡种属优势明显。中型科属和较大科属虽不占主体,但却往往是构成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植物区系的代表成分,对植物区系的构成及植被的分布格局都有很大的影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分布是本区系地理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植物具有典型的温带特征。受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的影响,区域植被分布随地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具有非地带性差异特征。库姆塔格沙漠草本植物占数量优势,木本植物以灌木为主,木本植物对区域环境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库姆塔格沙漠区植物地理成分及分布特征也说明气候、环境条件,植物种的生态幅度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决定性影响。
王继和袁宏波张锦春张国中刘虎俊廖空太
关键词:区系地理成分分布型库姆塔格沙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