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虎俊

作品数:251 被引量:1,784H指数:26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8篇期刊文章
  • 43篇专利
  • 11篇科技成果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9篇农业科学
  • 46篇生物学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天文地球
  • 6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3篇固沙
  • 32篇防风固沙
  • 28篇植被
  • 21篇土壤
  • 19篇库姆塔格沙漠
  • 18篇植物
  • 18篇干旱
  • 16篇梭梭
  • 16篇干旱区
  • 15篇沙丘
  • 14篇石羊河下游
  • 14篇荒漠
  • 13篇荒漠化
  • 11篇野外
  • 10篇灌木
  • 9篇群落
  • 8篇盐渍
  • 8篇栽培
  • 7篇盐渍化
  • 6篇盐渍化土地

机构

  • 243篇甘肃省治沙研...
  • 35篇甘肃农业大学
  • 20篇中国林业科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兰州大学
  • 7篇甘肃省荒漠化...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科罗拉多州立...
  • 3篇中国科学院西...
  • 2篇中南林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武威市石羊河...
  • 1篇天祝藏族自治...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武威市林业科...

作者

  • 249篇刘虎俊
  • 80篇刘淑娟
  • 78篇王继和
  • 53篇袁宏波
  • 53篇万翔
  • 51篇刘开琳
  • 43篇李菁菁
  • 36篇杨自辉
  • 36篇徐先英
  • 31篇马全林
  • 30篇郭春秀
  • 28篇李学敏
  • 24篇纪永福
  • 24篇孙涛
  • 22篇张锦春
  • 21篇刘世增
  • 20篇李银科
  • 20篇马瑞
  • 19篇廖空太
  • 19篇唐进年

传媒

  • 20篇中国沙漠
  • 15篇干旱区研究
  • 1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0篇水土保持学报
  • 10篇防护林科技
  • 10篇干旱区资源与...
  • 6篇甘肃科技
  • 6篇干旱区地理
  • 6篇生态学杂志
  • 6篇甘肃林业科技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西北林学院学...
  • 4篇草业科学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技成果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草原与草坪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12篇2022
  • 12篇2021
  • 25篇2020
  • 15篇2019
  • 6篇2018
  • 15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4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11篇2008
  • 15篇2007
  • 11篇2006
  • 16篇2005
2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西走廊公众对防护林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为了解河西走廊公众对防护林的认知和态度,籍此探讨现行防护林建设和管理方式的群众接受程度和意愿,为防护林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的公众问卷调查,构建了公众对防护林的现状认知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的认知度评估模型,分析了公众认知度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公众认知度对防护林建设和保护的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公众的防护林认知度普遍较高;公众对防护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排序为防风固沙>大气调节>农业增产>土壤改良;职业类型、沙源距离、生活区域、环保经历和文化程度对防护林认知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公众认知度越高,越愿意捐赠更多的资金去建设和保护防护林。环境影响导致公众关注防护林建设,公众对防护林认知还是直觉,深层次认知还需要宣传引导。
张瑜忠王立徐先英刘虎俊牛丹妮张颢译
关键词:河西走廊防护林认知度公众
种植业-养殖业一体化的循环农业模式研发
2022年
研究干旱区绿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一体化模式,寻求种植业和养殖业资源循环利用方式,为维持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提供参考.基于循环农业提升绿洲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思路,研究甜高粱品种需水肥规律及其节水种植技术,筛选形成微生物菌剂促进牛粪发酵快速肥料化技术,集成优化温室小规模机械化养牛技术,总结提出新型果树品种的太阳能温室种植技术.通过上述"结口技术"研发,形成"甜高粱种植-深加工-舍饲养牛"的一体化产业模式.应用甜高粱膜下灌溉节水率最高为57.14%,水肥一体化的水生产力最大提高38.71%;甜高粱混合饲料实验组肉牛获得盈利是对照组的3.86倍,牛粪转化成有机肥的发酵速率提高62.50%;"甜高粱种植-深加工-舍饲养牛"一体化模式的总效益提高6.04%.温室种植人参果、葡萄和红枣的水经济效益分别提高5.20%、10.80%、26.30%.示范甜高粱节水高产种植技术、温室特色作物种植和养殖技术、牛粪有机肥快速发酵技术,为干旱区绿洲持续发展提供了循环产业模式.
刘虎俊刘淑娟刘光武杜娟刘开琳万翔李菁菁张芝萍李银科孙涛刘冰
关键词:甜高粱肉牛养殖接口技术循环农业
石羊河尾闾水面形成区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青土湖是石羊河的尾间湖,观测分析了距青土湖水面边缘0~500m范围内的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颗粒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范围分别在2.3708~2.8796和2.359O~2.7509。在0~150m范围内,0-20cm土层土壤粒径分形维数与水面间距呈缓慢增加趋势,在150m处达到最大(2.8796),随后逐渐降低;而20—40cm土层在O~100m范围内呈缓慢增加趋势,在100m处分形维数达到最大(2.7509);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大小与土壤质地的细粒化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且与大于0.05mm粒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黏粒含量、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小于0.05mm粒径物质含量的增加和〉0.05mm粒径物质含量的降低共同导致了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水面形成150m范围内的增大,说明水面形成对土壤粒径的影响范围在0~150m。
刘淑娟袁宏波刘世增刘虎俊李发明郭树江王琪郭春秀李菁菁魏怀东
关键词: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
不同密度梭梭林对风速的影响被引量:21
2009年
梭梭是干旱沙区主要的防风固沙树种,在民勤青土湖湖区选取具有不同密度分布的人工梭梭林,对照测定林带内外的风速变化。结果表明:林带宽度约为200 m,沿主风向由疏至密组合成非均匀林带,林带最大密度为276.8株/hm^2。当外界风速达到8.0-10.0 m/s时,林带内0-400 cm高度范围内风速降幅在41.44%-72.22%,风速变异系数为无林区的两倍以上,且林带内无流沙,从而达到较好的防风阻沙效果。单株梭梭的大株型及稠密结构降低风速的幅度小于冠幅大而枝条较疏的植株。合理疏密结构的梭梭林带可有效降低风速,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
马瑞王继和刘虎俊魏林源李瑞军孙涛
关键词:梭梭林风速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研究被引量:33
2005年
在河西走廊的盐渍化土地上,建立明沟排水、井排和干排(植物)的排水系统,将深耕、客土等农艺措施与淡水洗盐结合,应用地表覆盖、免耕和沟植技术形成了盐渍化土地的工程治理系统。应用减产系数法计算工程治理的效益,治理区的减产系数下降了0.40个百分点,即土壤的总体质量提高了60%,其中粮食产量增加了69.13%,种植面积增加了49.44%,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刘虎俊王继和杨自辉纪永福贺访印
关键词:盐渍化土地干旱区明沟排水治理区洗盐沟植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形态的示量特征被引量:19
2006年
通过卫星照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由两种风沙地貌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为“羽轴”;垄间分布的波状微起伏的“大沙波”为“羽枝”,“大沙波”与沙垄的夹角为75°~103°。二者组合成类似“羽毛”的风沙地貌。新月形“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的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东翼相连构成“沙垄”。组成“沙垄”的新月形沙丘的两翼平均长37.5m,翼间距30~66m,沙丘高3~19m;在所观测区域内,沙丘沙的分选性由南向北变差。新月形“沙垄”长为3~22km,垄间距为1~3km,其问分布浅色和暗色相间的波状微地貌,暗色部分平均宽24.3m,浅色部分的平均宽11.6m。暗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有60%在1.00~0.25mm之间,以暗色矿物为主,而浅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的90%在1.00~0.25mm之间,分选性相对暗色部分较好,以石英等浅色矿物为主。暗色和浅色微地貌成对出现,相对高差约7cm。这种波状微地貌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北部重复出现,类似于风沙地貌分类的沙波,暂称其为“大沙波”。
刘虎俊王继和廖空太郑庆中张锦春丁峰唐进年俄有浩苏志珠翟新伟张国忠
绿洲—荒漠交错带活化沙丘的植物群落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以民勤绿洲-荒漠交错带活化沙丘上的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了活化沙丘不同部位的沙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活化沙丘的下部、中部、丘顶,到背风坡的中部、下部,再到丘间低地,每一个生境对应着不同的群落类型。各部位不仅植物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而且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其中丘顶为一年生草本植被构成,而丘间低地处只有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相似性指数表明,从沙丘下部到丘顶再到丘间地,生态因子的差异对物种的分布格局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了群落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活化沙丘植被简单,退化严重,需加强保护,防止继续退化。
孙涛王继和刘虎俊纪永福丁峰袁洪波
关键词: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
伊朗荒漠化防治中的植物应用及其造林模式
2023年
伊朗气候和土地类型多样,孕育了丰富的荒漠植物资源,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有部分相似,研究其荒漠植物可为我国荒漠种质资源引进提供参考。伊朗干旱荒漠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7%,荒漠化防治研究和利用较多的植物有44种,其中耐盐植物占40.00%,沙生植物种占34.29%,适宜石质土地生长的植物种占14.29%。与我国荒漠化治理应用植物种的相似度为20.45%,属的相似度为70.45%。柽柳属(Tamarix)有78.26%的种可供我国引种。伊朗是具有潜在荒漠种质资源引种地,其戈壁和洪水截流造林成功模式对我国荒漠化防治也具有参考价值。
刘虎俊刘淑娟万翔刘开琳李菁菁王方琳袁宏波Salman Zare
关键词:荒漠植物资源
均匀配置的两种仿真灌木林防风效应野外观测
灌木林是一种有效的防风固沙方法,灌木林空间配置是防护林体系研究与建设取得最佳效益的关键.应用两种仿真固沙灌木,建立株行距相等的均匀配置灌木林,观测林内与林前不同风速,比较其防风效能.结果表明:在风速为4.6~10.7 m...
刘虎俊袁宏波郭春秀徐先英王多泽李学敏刘开琳
关键词:灌木林防风效应仿真模型
祁连山青海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采用时空互代方法,以祁连山青海云杉人工林(70年代、2002年)、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天然林之间的异同性。结果表明:其群落物种组成、生活型谱、物种多样性及乔木层林木径级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1)70年代人工林出现了35个种(分属于19个科32属),2002年人工林出现27个种(分属于14科24属),天然云杉林样方内出现了40个种植物(分属于19科35属);3种林地面芽植物种数均最多,其百分比值均在50%以上。2)3种林乔木层均为青海云杉;在灌木层中,2002年人工云杉林中尚未出现任何灌木,天然林和70年代人工林中有多种灌木出现,且天然林所有多样性指数值均大于70年代人工林,尤其是物种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度Jsw指数分别是70年代人工林的2.17、2.07倍和3.06倍;在草本层中,3种林除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Jsw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指数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3)天然云杉林乔木层林木胸径主要分布在10-20cm之间,树高主要分布在10-30m之间,其林木株数在不同径级、不同高度分布均趋向于对称性概率分布;70年代和2002年云杉人工林乔木层林木地径分布在6.0-8.2cm和2.3-3.2cm之间,树高分布在3.0-3.7m和1.0-1.5m之间。这说明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发育过程中,乔木层植被组成稳定、个体生长缓慢,而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组成随人工林造林时间延长出现阶段性变化。
何芳兰徐先英尉秋实刘虎俊贺访印马俊梅金红喜
关键词:青海云杉人工林物种多样性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