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水
- 作品数:25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泰山学院汉语言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谈“有”的有界性被引量:5
- 2001年
- 以一个不自足的句子为切入点 ,认为动词“有”的表“具有、发生、出现”的义项表达了一种动态的含义 ,是一个“有界动词”以及其有界性对句子完句的要求。
- 孟昭水范淑华
- 关键词:有界无界完句成分有界性语法
- 论古代汉语的定语后置被引量:1
- 2005年
- 本文描述了“定语后置说”的由来,证实了定语后置现象的客观存在。
- 孟昭水
- 关键词:定语后置
- 副词“终归”的形成被引量:1
- 2009年
- 现代汉语副词"终归"来源于古汉语中状中式偏正词组"终归"。本文在描写词组"终归"用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辨别其重新分析是否已经完成的形式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副词"终归"成词的大致年代。
- 孟昭水陈祥明
- 关键词:终归
-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摭谈
- 2006年
- 孟昭水
-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教学资源审美对象语言运用景物描写
- 《孟子》句式修辞初探被引量:1
- 2001年
- 《孟子》中的散文 ,巧妙地运用问句、反问句、排偶句等句式 ,大大增强了文章的修辞效果 ,使得文章如长江大河 ,气势磅礴 ;像万钧雷霆 。
- 孟昭水
- 关键词:问句反问句
- 汉语詈语的致詈方式及文化内涵被引量:24
- 2006年
- 汉语詈语的按致詈方式大致可分为五类:诅咒类詈语起源于原始语言崇拜;禁忌类詈语是对禁忌的突破;贬损类詈语是传统的天地万物等级格局带来的人贵畜贱观念的反映;歧视类詈语反映了男尊女卑等传统的观念以及人们的社会价值观;违背伦理伦理道德类詈语则能够折射出特定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
- 孟昭水
- 关键词:詈语文化内涵
- “吧”字及“吧族词”文化现象透视被引量:8
- 2007年
- 汉语中的“吧”字,作为象声词,可以独立使用;作为语气词,则只有依附作用,且没有构词能力。音译外来词“吧”(bar)既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又能够独立成词。继“酒吧”一词后,在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等领域,派生出了大量的“X吧”、“吧X”新词,我们暂且称之为“吧族词”。“吧族词”的大量出现,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吧文化现象,对人们的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吧族词”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折射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标志着东西方文化的深入交融与发展,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融入国际大社会。
- 孟昭水
- 关键词:源流构词方式
-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培养高素质人才被引量:1
- 2001年
- 传统的教育观念正在制约、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 ,我们必须树立重视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 ,树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 ,树立适应市场、服务市场、教育产业化观念 ,树立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等现代教育观念 。
- 孟昭水
- 关键词: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开放教育终身教育
- 试论《战国策》中“以十V”中的“以”
- 2003年
- "以"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虚词,经常与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以+N"结构;经常放在动词谓语前面,构成"以+V"结构。"以+N"结构中的"以"是介词,"以+V"结构中的"以",其词性众说纷纭。本文通过与连词"而"的比较以及对"以"的语法分布的分析,论证了"以+V"中的"以"仍然是介词。
- 孟昭水
- 句法乎?语法乎?——“语法的三个平面学说”质疑
- 2001年
- 语法的三个平面的研究 ,形成了“结合论”和“包含论”两个不同的研究倾向。“结合论”者把语法同语义、语用相并立 ,坚持语法的独立性或句法的纯洁性 ;“包含论”者认为语法中包含着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内容 ,应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方面来对语法进行研究。关于是“句法”还是“语法”的看法 ,这绝不是一字之差的小问题 ,它导致了语法本体论的不同 ,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方法论 。
- 孟昭水
- 关键词:语法研究句法句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