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云普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焦作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直埋
  • 6篇供热
  • 5篇直埋供热
  • 5篇热管道
  • 5篇供热管道
  • 3篇直埋供热管道
  • 3篇稳定性
  • 2篇直埋管
  • 2篇直埋管道
  • 2篇轴向稳定性
  • 2篇埋管
  • 1篇旋转壳
  • 1篇压电作动器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析
  • 1篇直管
  • 1篇直埋技术
  • 1篇柔性臂
  • 1篇柔性机械
  • 1篇柔性机械臂

机构

  • 4篇河南理工大学
  • 4篇焦作工学院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孙云普
  • 3篇廖明成
  • 2篇张小趁
  • 2篇陈红旗
  • 1篇王祖权
  • 1篇何定东
  • 1篇徐晖
  • 1篇成建联
  • 1篇闫安志

传媒

  • 2篇焦作工学院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油气储运
  • 1篇煤气与热力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焦作矿业学院...
  • 1篇中州建筑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直埋供热管道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论证了有补偿直埋供热管道的失稳机理,求出了失稳时的管道临界压力值,并给出了相应的稳定性条件,从理论上对直埋供热管道的失稳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解释。
孙云普王祖权
关键词:稳定性直埋技术供热管理
柔性机械臂振动抑制的混合控制被引量:10
2004年
提出柔性机械臂末端振动主动控制的一个混合方法。该方法由整形技术 (InputshapingTechnique IST)和压电作动器 (PZT)的联合作用对机械臂的振动进行控制。IST作为前馈控制技术通过一个序列脉冲和输入扭矩的卷积来抑制机械臂的残留振动。然而 ,当IST的脉冲作用时间位置不够准确时 ,将降低机械臂的定位性能。为了提高柔性机械臂的定位精度 ,对于因脉冲不精确或建模不准所引起的残留振动 ,由PZT进行抑制。作用在PZT上的控制电压由线性二次最优调节器 (LQR)确定。动态仿真显示 ,提出的方法不仅对机械臂的振动抑制具有鲁棒性 ,而且使得PZT上的控制电压比单独使用PZT进行振动抑制时降低了 5 0 %以上 ,这是非常有利的。
闫安志徐晖成建联孙云普
关键词:柔性臂混合控制压电作动器
直埋供热管道埋设深度设置的合理性被引量:1
1996年
从理论上论证了文献(1)中规定的直埋供热管道埋设深度的合理性,指出了在施工条件不完全满足文献(1)规定时的处理方法.
孙云普廖明成
关键词:直埋管道稳定性供热管道
直埋供热管道直管的应力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根据工程实际 ,利用弹性薄壳理论 ,将直埋管道直管段作为柱壳建立物理模型 ,并在相应曲线坐标下 ,对作用于管道上的荷载进行受力分析。根据所建平衡方程 ,利用边界条件 ,获得了直管段 β向和n向的位移。利用此位移 ,根据物理方程 ,在理论上首次获得了以柱壳为物理模型的直管段α。
张小趁陈红旗孙云普
关键词:直埋供热管道直管应力分析柱壳
直埋供热管道弯头的壳体应力分析被引量:6
2003年
依据弯头实际工程物理模型,将直埋管道弯头作为环壳的一部分,在相应曲线坐标系中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包括内压、埋土压力、热胀力、土壤与管道之间的摩擦力、土体对管道的压缩反力等).应用弹性薄壳理论,建立平衡方程,并采用半逆解法,参考李维解和纳维叶解,在理论上首次得出直埋供热管道弯头部分的位移解析解,依据该解析解易得出精确的应力解答.
张小趁陈红旗孙云普
单向补偿直埋管道轴向稳定性研究
2001年
讨论了单向补偿直埋供热管道轴向稳定问题 。
孙云普廖明成
关键词:轴向稳定性供热管道
无补偿直埋供热管道的轴向稳定性
1996年
本文从论上分析了无补偿直埋供热管道的轴向稳定性,求出了失稳临界压力,并探讨了管道的安装长度及失稳机理。
廖明成孙云普
关键词:直埋供热稳定性供热管道
具有轴对称几何缺陷旋转壳摄动法分析
1997年
以摄动法研究了具有轴对称几何缺陷的旋转壳,指出缺陷壳的零阶摄动解就是完善壳的经典解,并纠正了文献[1]错误结论。
何定东孙云普
关键词:轴对称旋转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