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松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教育
  • 4篇异地高考
  • 4篇农村
  • 4篇高考
  • 3篇地震
  • 3篇农村中小学布...
  • 3篇中小学布局调...
  • 3篇满意度
  • 3篇教师
  • 2篇地震灾区
  • 2篇义务
  • 2篇义务教育
  • 2篇灾后
  • 2篇灾区
  • 2篇震灾
  • 2篇中小学教师
  • 2篇小学教师
  • 2篇利益博弈
  • 2篇满意度研究
  • 2篇教学

机构

  • 1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多伦多大学

作者

  • 16篇姚松
  • 5篇程凤春
  • 2篇翟晓磊
  • 1篇姚松

传媒

  • 3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江苏高教
  • 1篇教育研究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教育测量与评...
  • 1篇现代教育管理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1年
对四川省极重灾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现况的调查显示:灾区教师教学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更好,办学条件改善对此起了积极作用,但一般效能感仍需提升;职称、办学类型、学校所在地对教师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学校办学条件、工作所提供的发展机会以及管理制度对教师教学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建议政府对灾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编制应有所倾斜,增加职称名额,提供多种激励方式;学校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改善教师生存状态。
程凤春姚松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
异地高考制度创新风险的内在机理及规避机制探究
2013年
异地高考制度创新实质上是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中,规模成本效应、同构学习效应、协作效应、适应性预期、策略效应等五种自我强化机制所形成的路径依赖"锁定",以及创新主体非合作博弈是引发异地高考制度创新风险的内在根源。为此,要构建整体、均衡的制度变革框架,加强制度创新与供给,同时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机制,强化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规避因创新"锁定"与非合作博弈而诱发的负面影响,推动异地高考制度变迁有序演进。
姚松程凤春
关键词:异地高考博弈
新时期加快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被引量:2
2013年
经济与社会转型客观上要求加快转变义务教育发展方式,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义务教育发展要沿着结构、技术、制度三条路径加以转变,分别关注教育结构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育制度调适。其中涉及的主要任务包括:调节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义务教育管理重心,推动城乡、区域学校协同发展,完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管理体系。
姚松翟晓磊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发展方式教育结构教学模式教育制度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灾后中小学教育质量现况调查研究
教育质量是汶川极重灾区灾后教育重建的核心问题。如何应用简捷有效的工具对灾区灾后教育质量的状况实施调查与分析是灾后教育重建工作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教育服务质量满足教育消费者的优劣为逻辑起点对灾区灾后教...
姚松
关键词:汶川地震教育质量教师编制
我国异地高考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与创新被引量:6
2013年
规模成本效应、同构学习效应和协作效应三种自我强化机制所形成的正式制度路径依赖,与有限理性、集团利益冲突和适应性预期等三种自我强化机制形成的非正式制度路径依赖一起形成双重"锁定",引发异地高考制度变迁的内在困境。为此,我国要将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导性制度变迁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培育异地高考制度变迁整合模式,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互动合作机制,并构建整体、均衡的制度变革框架,加强制度创新与供给,以规避因创新"锁定"而可能引致的负面影响,缩短异地高考制度变迁周期。
姚松程凤春
关键词:异地高考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执行之阻滞与矫正被引量:1
2013年
政策执行实质上是政策主、客体为争取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不断博弈的过程。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施过程中,作为政策主体的地方政府凭借对农民群体的非对称博弈优势,以自身利益增损为依据对中央政策进行过滤性操作,造成政策目标不能完整落实,导致了政策执行阻滞现象的产生。为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达成其目标,应构建相应的社会化机制,形成主、客体均衡博弈平台,约束地方政府不合理行为,以规制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行为。
姚松
关键词:利益博弈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执行阻滞现象成因及对策探讨——基于政策主客体非对称博弈的视角被引量:2
2012年
政策执行实质上是政策主客体为争取各自利益最大化而不断博弈的过程。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施中,作为政策主体的地方政府凭借对政策客体———农民群体的非对称博弈优势,以自身利益增损为依据对中央政策进行过滤性操作,造成政策目标不能完整落实的阻滞现象出现。应通过政绩考核、激励机制、监督体系、农民组织建设、政治社会化机制等方面建设构建主客体均衡博弈平台,约束地方政府不合理行为,以有效规制政策执行阻滞现象。
姚松
关键词:利益博弈
博弈论视野下的教育政策执行主体行为偏差成因——基于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政策运行状况的考察被引量:8
2014年
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政策执行实质上是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基于各自利益需求,运用各种策略进行角逐的博弈过程。在变通执行政策所获高收益与低成本支付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采取多种策略与中央政府进行非合作博弈,最终双方博弈策略组合产生的"囚徒困境"引发政策执行偏差现象出现。制度是博弈的约束性规则,可通过制度调适、优化及创新等预防和矫正政策执行偏差行为。
姚松
关键词:政策执行偏差博弈论
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与创新被引量:1
2014年
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实践中校际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优势校"与"薄弱校"两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农民工作为独立群体而形成的社会"三元"结构,以及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度途径的解决办法,包括从绩效管理制度入手,明晰各级政府的责任;从投资保障制度入手,促进经费的合理性投入;从资源共享制度入手,促进师资的"县管校用";从监督约束制度入手,促进法律的规范作用。
翟晓磊姚松
关键词:义务教育
我国异地高考制度变迁路径演进与创新--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被引量:1
2013年
我国异地高考制度演进可理解为一场变迁活动,是制度环境动态变化下制度供需不断调整、新的制度均衡逐渐形成的过程。同时,由于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路径依赖双重"锁定",延缓着异地高考制度变迁进程。为此,作为制度变迁的主导力量——政府部门需承担相应职责,明晰责任划分与边限。总的来看,我国异地高考制度建设的路径创新取向应为: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制度供给取向,整体和均衡兼顾的制度变革取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制度运行取向。
姚松
关键词:异地高考新制度经济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