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艳芝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南极越冬队员外周血生物钟基因Clock和Bmal1昼夜性节律表达赴南极前后对比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中国南极考察队越冬队员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和Bmal 1表达昼夜节律性变化。方法在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越冬队员中选择8名队员,平均年龄38岁,均为男性,在1个昼夜周期内设立6个时点(ZT):02:00、06:00、10:00、14:00、18:00和22:00,每一时点采集外周静脉血6mL,采集赴南极前后2组血样。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不同昼夜时点(ZT)样品中核心钟基因Clock和Bmal 1的mRNA表达量,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进行赴南极前后对比。结果赴南极前,8个样本Clock和Bmal 1的mRNA表达均有显著昼夜节律特征(P<0.05),Clock的峰值相位位于-335.85±13.80,Bmal 1的峰值相位位于-307.12±8.17。赴南极后,仅2例Clock和3例Bmal 1表达还存在显著昼夜节律变化。Clock的峰值相位移位到-42.28±5.27,Bmal 1的同峰值相位移位到-184.58±29.58。结论南极特殊周期环境对人体生物钟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会产生影响。
- 余万霰陈绍平夏艳芝王国卿王洁张永虹
- 关键词:CLOCK基因外周血淋巴细胞
- 中国科考队员赴南极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生物钟基因Clock和Bmall昼夜节律性转录解析
- 人和动物的生理机能、生化代谢、行为表现等常以24 h为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动,这种变化的节律称为昼夜节律。产生昼夜节律的结构基础是分子计时器—昼夜节律生物钟(circadian clock)。对于主导节律调节的一些重要基因,...
- 夏艳芝
- 关键词:CLOCK基因昼夜节律外周血淋巴细胞
- 文献传递
- 中国科考队员赴南级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生物钟基因Clock和Bmall昼夜节律性转录解析
- 人和动物的生理机能、生化代谢、行为表现等常以24 h为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动,这种变化的节律称为昼夜节律。产生昼夜节律的结构基础是分子计时器-昼夜节律生物钟(circadian clock)。对于主导节律调节的一些重要基因,...
- 夏艳芝
- 关键词:CLOCK基因昼夜节律外周血淋巴细胞生物钟基因
- 文献传递
-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心钟基因Clock和Bmal1的昼夜节律性表达被引量:4
- 2010年
- 探讨自然光制下正常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和Bmal1的昼夜节律性表达。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不同昼夜时点(ZT)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核心钟基因Clock和Bmal1的mRNA表达量,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发现正常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和Bmal1的mRNA表达呈昼夜节律性振荡(P<0.05),Clock的峰时和谷时分别位于ZT13和ZT1,Bmal1的峰时和谷时分别位于ZT12和ZT24;两个基因在所检测的各个昼夜时点中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5),Bmal1的表达水平较Clock降低;二者表达的峰值相位、振幅、峰时和谷时相一致(P>0.05),但Bmal1转录的中值水平以及峰时mRNA水平和谷时mRNA水平降低(P<0.05)。提示正常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和Bmal1的表达存在同步化的昼夜节律性转录特征。
- 夏艳芝傅春玲王洁余万霰王国卿
- 关键词:CLOCKBMAL1昼夜节律外周血淋巴细胞
- 中国南极考察越冬队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生物钟基因Clock和Bmal1昼夜性节律表达的变化
- 目的观察在南极越冬的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和Bmal1表达昼夜节律性变化。方法:在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越冬队员中选择8名队员,平均年龄38岁,均男性,在一个昼夜周期内设立6个时点(ZT):02、...
- 夏艳芝余万霰王国卿王洁陈绍平张永虹
- 关键词:BMAL1昼夜节律外周血淋巴细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