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云

作品数:126 被引量:94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武汉创新基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3篇标准
  • 2篇专利

领域

  • 116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0篇地震
  • 29篇地壳
  • 29篇形变
  • 27篇电离层
  • 27篇震前
  • 24篇前兆
  • 22篇GPS
  • 20篇地震前
  • 19篇地壳运动
  • 19篇TEC
  • 17篇地震前兆
  • 15篇地震预测
  • 14篇汶川地震
  • 13篇电离层TEC
  • 9篇地壳形变
  • 8篇地震预报
  • 7篇电子含量
  • 7篇断层
  • 7篇掩星
  • 7篇总电子含量

机构

  • 12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7篇中国地震局
  • 17篇武汉大学
  • 13篇地壳运动与地...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莱阳农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国家地震局
  • 1篇中国东方红卫...

作者

  • 125篇吴云
  • 39篇周硕愚
  • 25篇施顺英
  • 23篇周义炎
  • 21篇张燕
  • 20篇林剑
  • 17篇祝芙英
  • 16篇乔学军
  • 13篇杨剑
  • 10篇熊晶
  • 10篇申重阳
  • 8篇帅平
  • 8篇秦小军
  • 6篇王琪
  • 6篇邓干金
  • 5篇吕品姬
  • 4篇杜瑞林
  • 4篇张跃刚
  • 4篇李正媛
  • 4篇陈志遥

传媒

  • 50篇大地测量与地...
  • 10篇地壳形变与地...
  • 9篇地球物理学报
  • 8篇地震学报
  • 5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中国地震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内陆地震
  • 1篇莱阳农学院学...
  • 1篇卫星应用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科技视界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2003全国...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 1篇庆祝中国地震...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15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 11篇2003
  • 8篇2002
  • 6篇2001
  • 5篇2000
  • 8篇1999
  • 2篇1998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姚6级双震前的地震前兆特征被引量:10
2004年
在连续形变观测资料中除了存在于整个时间域的短周期潮汐信息 (固体潮 )外 ,还有出现在某个时间段的长周期非潮汐信息 ,如何从时间或空间上认识和提取这些信息 ,成为认识地震过程和进行地震预报关键和迫切的问题之一。利用小波分析的时 频特性和奇异性检测特性 ,对大姚 6级双震前的连续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 ,提取潮汐资料中的非潮汐信息。发现在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形变台站都接收到了相同频段的异常信号 ,周期为几天到十几天 ,出现在各个台站的时间也大致相同。这些在震前具有一定时、空分布的信息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张燕吴云刘永启施顺英
关键词:形变观测前震形变台固体潮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强震关系研究被引量:58
2006年
利用GPS观测结果研究了中国大陆当前地壳运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所揭示的大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趋势;讨论了区域水平运动、应变率场分布与强震地点的关系;通过对昆仑山口西Ms8.1等地震区域水平运动与形变的分析,研究了强震过程的区域形变场变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识别孕震形变场以进行中长期强震地点预测的思路和途径。
江在森杨国华王敏张希吴云方颖王双绪张晓亮平建军
关键词:GPS地壳运动
连续形变观测与地震前兆研究
连续形变观测方式,主要包括:跟踪站GPS观测,洞体倾斜应变观测,钻孔倾斜应变观测和台站重力观测。如何从这些观测数据中识别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地震预测?这是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吴云张燕周硕愚韦进胡静
文献传递
基于GPS探测汶川地震电离层TEC的异常被引量:46
2009年
利用球谐模型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及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基准站的GPS观测数据,分别计算了中国区域及全球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采用了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汶川震中上空及邻近区域的TEC进行检查.结果发现:震前后一个星期,孕震区上空连续出现电离层异常扰动,其异常形态具有共轭结构,且呈现向磁赤道漂移趋势.
林剑吴云祝芙英乔学军周义炎
关键词:GPS电离层地震
地震大地测量学五十年——对学科成长的思考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战略,从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文化的视角,反思学科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观测理论与技术的"引擎"作用;观测数据挖掘与理解;多尺度动力系统模拟;推进预测进步;学科框架与科学认知途径等。
周硕愚吴云
我国数字化形变台网技术系统被引量:2
2005年
介绍了“九五”期间建设的我国第三代数字化形变台网技术系统的构成、观测仪器的性能指标及台站的分布,剖析了数字化形变台站的数据流程、功能界面与使用数据采集器的基本要求。数字化台网2001~2004年基本运行情况为:台网的130台(套)数字化形变仪器(除1套外)皆已投入监测并产出连续观测资料,其中,90%以上达到Ⅰ类标准,这些结果反映了数字化形变台网良好的监测运行情况。
李正媛陈志遥吴云宋彦云
关键词:观测仪器性能指标台站数据流程地震监测
垂直形变测量与地应变被引量:1
1998年
讨论地壳垂直形变与地应变的关系。根据水准测量或地倾斜观测,定义了平均地倾斜与地倾斜率;根据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推导任一坐标方位角方向的地倾斜或地倾斜率与应变或应变率分量的关系。根据分析,初步得出结论:在1个水准点上,如果有与不同方向的8个水准点之间的高差以及距离的观测值,且这8个水准点不在同一平面内,则理论上可唯一地确定6个应变分量;在某一区域,如果有若干个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水准点,由它们可求得8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地倾斜,并可按最小二乘法求得该区域的6个平均地应变分量。
吴云
关键词:地倾斜地应变形变测量地壳变形
一种检测电离层TEC异常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电离层TEC异常的方法,其步骤是:A、对电离层TEC时间序列进行平滑滤波;考虑到电离层TEC分布的时空特征,选取任一点TEC的时间序列,采用滑动平均的方法对电离层TEC时间序列进行平滑滤波,得到平滑后...
祝芙英吴云乔学军周义炎林剑
文献传递
LEO GPS接收机仪器偏差估计被引量:3
2010年
LEO GPS观测已成为空间电离层研究重要手段之一,通过GPS双频观测值获取的TEC则是电离层探测的一个重要参量,为获取高精度TEC需估计和消除GPS接收机仪器偏差(DCB).本文旨在探索一种全新的LEOGPS接收机仪器偏差的估计方法:基于电离层球对称的假设,利用CHAMP和COSMIC原始GPS观测数据,采用几何映射函数,通过最小二乘解算出GPS接收机仪器偏差.结果表明:(1)2008年1月份期间,通过上述方法解算的仪器偏差都较稳定,相比COSMIC网上发布结果,标准偏差都在0.6 ns以内;(2)COSMIC(轨道高度大约800km)仪器偏差估计结果优于CHAMP(轨道高度大约400 km)的结果,原因为:对于不同轨道高度LEO GPS仪器偏差估计,其较高轨道高度的电离层球对称假设影响较小.
林剑吴云熊晶祝芙英杨剑
关键词:仪器偏差CHAMPCOSMIC
形变大地测量学的进展、问题与地震预报被引量:17
2004年
简要概括了形变大地测量学的革命性进展 ,研讨了它的科学特色、功能和定义以及对地球科学和防灾减灾的推动。形变大地测量学有助于从根本上击破多年来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 ,但也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着重研讨了在 2 1世纪前 10年 ,形变大地测量学如何依托多年的学科积累并充分受益于人造卫星和数字化等新技术 ,开展创新性研究和试验以推进地震预报。为此 ,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 12条科学技术途径。最后对学科名称提出了建议。
周硕愚吴云李正媛杜瑞林
关键词:大地测量学地震预报形变地球科学人造卫星学科名称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