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剑

作品数:34 被引量:23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7篇电离层
  • 15篇TEC
  • 14篇地震
  • 9篇电离层TEC
  • 8篇掩星
  • 8篇震前
  • 7篇GPS
  • 6篇汶川地震
  • 5篇电子含量
  • 5篇总电子含量
  • 4篇地震前
  • 4篇电子总含量
  • 4篇前兆
  • 4篇LEO
  • 3篇地震前兆
  • 3篇电子密度
  • 3篇周跳
  • 3篇网络
  • 3篇无线电掩星
  • 3篇历元

机构

  • 29篇中国地震局地...
  • 13篇武汉大学
  • 7篇地壳运动与地...
  • 5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东莞市国土资...
  • 1篇航天恒星科技...

作者

  • 33篇林剑
  • 20篇吴云
  • 14篇祝芙英
  • 13篇周义炎
  • 10篇杨剑
  • 7篇熊晶
  • 3篇乔学军
  • 3篇张强
  • 3篇李新星
  • 2篇刘文建
  • 2篇张学民
  • 2篇邢乐林
  • 1篇熊攀
  • 1篇黄声享
  • 1篇邹正波
  • 1篇王敏
  • 1篇陈正松
  • 1篇施顺英
  • 1篇申旭辉
  • 1篇刘经南

传媒

  • 11篇大地测量与地...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测绘信息与工...
  • 2篇地震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全球定位系统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卡尔曼滤波法分析汶川Ms8.0地震TEC异常被引量:11
2011年
对汶川Ms8.0地震前的TEC数据用卡尔曼滤波法进行异常检测,分析了TEC异常的可信性以及地震激发TEC异常的可能机制,确认地震前第3天(5月9日)和第2天(5月10日)的显著TEC异常与地震临近有关,可以作为地震电离层前兆信息之一。
吴云付宁波林剑周义炎祝芙英杨剑熊晶
关键词:TEC电离层地震前兆汶川地震
GPS电离层观测技术及其在地震中的应用研究
电离层是人类生存的地球近地空间环境的一部分,主要受太阳活动的影响,与人类的生存、通信等息息相关。电离层观测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有关电离层的物理参量及其动态变化。在电离层的探测史上,从以地面观测设备为基础的探测...
林剑
关键词:GPS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电子密度
文献传递
汶川地震前电离层VTEC的异常响应被引量:28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MONOC)的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了震中上空附近的电离层VTEC;以VTEC的滑动均值为背景参考值,以2倍均方差作为误差限值,对临震一个月的VTEC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显示,在震前多次出现VTEC的异常扰动,其中4月29日、5月6—7日为异常减少,5月9日为异常增加,而且电离层VTEC的异常驼峰有向磁赤道漂移的趋势.由于距离发震时刻较近,排除其它因素后可能源于此次地震引起的电离层效应.
祝芙英吴云林剑周义炎熊晶杨剑
关键词:GPS汶川地震地震监测预报
BP神经网络和ARMA模型在中纬度TEC短期预测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在充分考虑TEC序列非平稳、非线性、高噪声特性前提下,以IGS提供的2017年电离层TEC格网数据为基准,运用BP神经网络和ARMA两种模型分别进行TEC 3 d预测,重点分析两种模型在不同季节时段、不同电离层活跃强度及不同样本长度下的TEC预测性能及精度。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段,两种模型均能很好地反映TEC的变化特性,其中ARMA模型在春、冬时段及整体预测精度上略优于BP神经网络。在平静期,两种模型的平均相对预测精度分别为87.3%和87.5%,预测效果相差较小;在活跃期,两种模型的平均相对预测精度分别为78.5%和75.5%,BP神经网络的精度比ARMA模型高3%。随着样本长度的增加,BP神经网络在21 d样本处预测效果最佳,ARMA模型的预测精度随样本长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黄文喜祝芙英翟笃林林剑卿芸李新星杨剑
关键词:BP神经网络ARMA总电子含量
2019年四川长宁M_(S)6.0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M_(S)6.0地震。为了检测地震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异常变化,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和先知(Prophet)两种方法来描述TEC时间序列,检测长宁地震前后TEC异常变化。地磁指数Kp,Dst,Ap和F10.7用于区分与太阳—地磁活动等空间因素相关的其他异常。结果显示,使用ARIMA方法,除了在地震发生前13天5:45 UTC检测到TEC数据时间序列中的显著电离层异常外,其他电离层异常变化全部发生在震后2~6 d;而使用Prophet方法在地震发生前16天7:45 UTC、13天9:30 UTC、5天8:30 UTC以及3天09:30 UTC检测到多处异常现象。综合分析表明,使用Prophet方法比ARIMA更易检测出震前异常。同时,Prophet由于其非线性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强可作为地震电离层异常检测的鲁棒预测工具。
翟笃林林剑张学民张学民熊攀
关键词:PROPHETARIMA电离层异常TEC地震
一种检测电离层TEC异常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电离层TEC异常的方法,其步骤是:A、对电离层TEC时间序列进行平滑滤波;考虑到电离层TEC分布的时空特征,选取任一点TEC的时间序列,采用滑动平均的方法对电离层TEC时间序列进行平滑滤波,得到平滑后...
祝芙英吴云乔学军周义炎林剑
文献传递
LEO GPS接收机仪器偏差估计被引量:3
2010年
LEO GPS观测已成为空间电离层研究重要手段之一,通过GPS双频观测值获取的TEC则是电离层探测的一个重要参量,为获取高精度TEC需估计和消除GPS接收机仪器偏差(DCB).本文旨在探索一种全新的LEOGPS接收机仪器偏差的估计方法:基于电离层球对称的假设,利用CHAMP和COSMIC原始GPS观测数据,采用几何映射函数,通过最小二乘解算出GPS接收机仪器偏差.结果表明:(1)2008年1月份期间,通过上述方法解算的仪器偏差都较稳定,相比COSMIC网上发布结果,标准偏差都在0.6 ns以内;(2)COSMIC(轨道高度大约800km)仪器偏差估计结果优于CHAMP(轨道高度大约400 km)的结果,原因为:对于不同轨道高度LEO GPS仪器偏差估计,其较高轨道高度的电离层球对称假设影响较小.
林剑吴云熊晶祝芙英杨剑
关键词:仪器偏差CHAMPCOSMIC
基于“张衡一号”卫星的GRO掩星载荷数据分析
2019年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于2018年2月2日成功发射,该卫星搭载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无线电掩星(GRO)接收机具备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和北斗导航系统(BD)卫星的掩星观测功能。对在轨测试期间数据进行分析,GRO掩星电离层反演结果合理、趋势正确,每天能够探测600个左右的电离层掩星事件。对连续2个多月共3万多个GRO掩星事件进行全球覆盖性分析,并与美国COSMIC掩星反演结果对比,GRO掩星与COSMIC掩星均能实现全球覆盖并且N_mF_2和H_mF_2的全球分布情况相近,随着纬度而变化明显。利用不同纬度的3个数字测高仪对时空一致的GRO掩星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和分析,GRO掩星的N_mF_2相对数字测高仪的相对RM_SE优于9.41%,相关系数优于0.868 2。H_mF_2的相对RM_SE优于7.80%,相关系数优于0.706 6。
Y.ChengJ.LinX.H.ShenX.WanX.X.LiW.J.Wang程艳(译)林剑
电离层GPS掩星反演技术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GPS无线电掩星技术是崭新的、高效的地球大气层和电离层探测技术,但仍在发展和完善之中.本文详细推导了 Abel积分和绝对TEC电离层反演方法,研究了如何解决Abel积分产生的上下限异常问题;用COSMIC发布的GPS原始数据进行了反演计算,将结果与地面电离层测高仪数据进行了比较,最后讨论了周跳对反演结果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1)在较高轨道高度(约800 km),Abel积分与绝对TEC方法的反演结果基本一致,都与电离层测高仪反演结果符合良好;在较低轨道高度(约500 km),绝对TEC反演精度优于Abel积分反演精度;(2)绝对TEC反演的最大电子密度Nm较Abel积分法获得的结果更接近于电离层测高获得的峰值电子密度N_mF_2,绝对TEC反演法更加严密和有效;(3)周跳对绝对TEC反演结果的影响较Abel积分反演结果的影响更为敏感,但无论哪种方法,周跳对反演精度都造成严重损失.综合而言,绝对TEC反演法是更优的方法.
林剑吴云刘经南
关键词:周跳
CORS系统组网方案探讨被引量:44
2006年
充分考虑系统可靠性、实时性、通信速率、可扩充性等因素,通过对中国电信提供的4种数据专线服务的综合分析比较,选择了同步数字体系作为系统通信网络,实现了控制中心各工作站和各基准站之间的高速互联。
刘文建黄声享林剑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虚拟参考站技术同步数字体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