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展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6篇手足
  • 6篇手足口
  • 6篇手足口病
  • 3篇病毒
  • 3篇病例
  • 3篇病原学
  • 2篇疫情
  • 2篇重症病例
  • 2篇细菌性
  • 2篇细菌性痢疾
  • 2篇痢疾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腹泻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腹泻
  • 2篇暴发疫情
  • 2篇ARIMA模...

机构

  • 12篇东莞市疾病预...

作者

  • 12篇曾耀明
  • 12篇卢展鹏
  • 9篇张泽武
  • 6篇钟新光
  • 4篇张巧利
  • 3篇黄振宇
  • 2篇黄雪华
  • 2篇卢志慧
  • 1篇杨挺立
  • 1篇陈永迪
  • 1篇陈平华
  • 1篇李艳芬
  • 1篇张萌
  • 1篇刘艳璋
  • 1篇黎景全
  • 1篇陈文峰

传媒

  • 3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年东莞市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监测资料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2011年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东莞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1 877例,其中重症病例94例,占4.30‰。94例重症手足口病94例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2.13%;5~7月发病的占62.77%;男性占62.77%,女性占37.23%;散居儿童占76.60%,幼托儿童占20.21%,学生占3.19%;6~11月龄的占6.38%,1~3岁的占81.91%,4~9岁的占11.70%;本地户籍的占20.21%,外地户籍的占79.79%。检测94例重症病例的肛拭子标本,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90.43%,其中EV71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2.34%,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3.83%,Cox A16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26%。94例重症病例中,中等热、高热的占90.43%,手足口臀3处及以上部位有皮疹的占78.72%,手足抖动的占76.60%,易惊的占60.64%,惊厥的占39.36%。[结论]东莞市2011年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以1~3岁散居儿童为主,主要由EV71型病毒引起。
张泽武卢展鹏曾耀明钟新光卢志慧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病原学
1起由Cox A2等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5年
目的通过1起由Cox A2等肠道病毒引起的幼儿园发热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探讨Cox A2等肠道病毒在集体单位中引起暴发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幼儿园发病儿童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调查;采集患儿肛拭子及外环境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原。结果自2013年5月10日至5月26日,共报告病例21例,集中在4个班级,罹患率为5.11%(21/411),病例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占100.00%),部分病例伴有口腔疱疹或溃疡(占71.43%,15/21)、咽部疼痛(占57.14%,12/21),少见手、足皮疹(仅占9.52%,2/21),平均病程中位数为4 d,预后良好;共采集32份样本,其中10名患儿肛拭子和2份外环境样本检出除EV 71和Cox A16外的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0份病例其他肠道病者阳性样本中2份病例样本病原体测序确认为Cox A2,其余样本测序结果均为阴性(未能成功测序分型)。结论 Cox A2等肠道病毒感染病例病程较短、症状较轻、少见手足皮疹;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和日常消毒措施,以及对发热儿童及时隔离是预防Cox A2等肠道病毒暴发的关键。
卢展鹏黄振宇张泽武张巧利曾耀明
关键词: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
东莞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莞市2008—2011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东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7 268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46.26/10万、153.08/10万、382.91/10万和368.63/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高峰为4—7月和9—10月;城镇片、丘陵片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96.11/10万和279.27/10万;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5.67%(54 789/57 268);散居儿童占76.62%(43 876/57 268),托幼儿童占20.31%(11 629/57 268);本地人口病例占38.85%,流动人口病例占61.15%,本地人口发病率(310.22/10万)高于流动人口(193.98/10万)(P<0.01);共报告暴发疫情31起,主要集中于4—6月,均发生于托幼机构(幼儿园29起、儿童福利院2起)。结论 2008—2011年东莞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托幼儿童为防控的重点人群,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加强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和管理。
卢展鹏张泽武曾耀明钟新光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基孔肯雅热确诊患者8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fever,chik)是以伊蚊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非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1].1987年,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曾发现chik患者,并从其血液中分离出病毒[2].2008年3月起,我国广东省广州市、茂名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先后出现了基孔肯雅热输入性散发病例[3-5].2010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报告了全国首起基孔肯雅热社区疫情.作为一种在我国新发的传染病,掌握其临床学特点可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的救治并为修订该病的防治指南提供参考.
张萌陈平华黄振宇钟新光陈文峰曾耀明杨挺立卢展鹏张巧利
关键词: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病毒
ARIMA模型在东莞市细菌性痢疾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ARIMA模型预测东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东莞市细菌性痢疾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SPSS17.0对2004年1月~2012年4月东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资料拟合ARIMA模型,利用所得到的模型对东莞市2012年5月~7月细菌性痢疾发病率进行预测评价。结果 ARIMA(1,0,0)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97%,实际值都在95%可信区间内,实际值与预测值变动趋势一致。结论 ARIMA(1,0,0)模型较好的反映了东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可作为东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水平短期预测模型。
张泽武曾耀明卢展鹏钟新光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
东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资料。结果东莞市2008-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687例,年均发病率为87.21/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为46.26/10万,2009年发病率为128.16/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56.59%;我市各镇(街)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为大朗镇(364.64/10万),最低为长安镇(34.05/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1.0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22起,罹患率为0.48%~14.58%,时间集中在4-6月份。结论手足口病是东莞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应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防止其暴发流行。
曾耀明卢展鹏张巧利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东莞市7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防控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2010-2012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东莞市2010-2012年托幼机构共报告手足口病暴发疫情7起,累计报告病例130例,涉及2 909人,罹患率介于3.26%~6.48%之间。4月为高发月份,3岁及以下儿童占77.69%,疫情持续时间介于7~14 d。首发病例至事件报告的时间间隔和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830,P〈0.05)。结论 3岁以下托幼儿童是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重点人群,托幼机构和卫生部门应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尽早识别病人,及早报告有利于疫情得到及时地控制。
张泽武杨庆东黄雪华曾耀明卢展鹏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2012年东莞市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了解2012年东莞市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及流行优势毒株的分布,为预防控制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的症状监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东莞市2012年腹泻病例占门诊就诊病例总数的4.15%,10—12月为流行高峰;全年病原检测阳性268份,阳性率为31.98%,病毒性腹泻病原呈现明显季节性,10-12月以轮状病毒为优势病毒,2-9月以诺如病毒为优势病毒;对腹泻病例占门诊就诊病例总数的比例与病原学检出率进行秩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66(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东莞市腹泻流行呈现秋冬季高峰,流行优势毒株随季节变化而变化,0~岁年龄组婴幼儿是病毒性腹泻感染的重点人群。
卢展鹏曾耀明张泽武张巧利黄振宇陈永迪李艳芬黎景全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学
ARIMA模型在东莞市细菌性痢疾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ARIMA模型在东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预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东莞市细菌性痢疾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SPSS 17.0对2004年1月至2012年4月东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资料拟合ARIMA模型,利用所得到的模型对东莞市2012年5~7月细菌性痢疾发病率进行预测评价。结果 ARIMA(0,0,1)(0,1,1)12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且实际值都在95%可信区间内。结论 ARIMA(0,0,1)(0,1,1)12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东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可作为东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水平短期预测模型。
张泽武卢展鹏曾耀明钟新光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ARIMA模型
2010年东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东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东莞市2010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东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2 716例,发病率为373.19/10万;其中重症病例397例,重症率为1.75%;死亡6例,病死率为0.03%,重症病死率为1.51%。城镇片发病率最高(485.57/10万),沿海片重症率最高(2.12%)。年龄<5岁的重症患儿占92.95%(369/397),散居儿童占81.11%(322/397),散居儿童重症率(1.93%3,22/16 722)高于其他儿童(1.25%7,5/5 994)(P<0.01);流动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率(2.12%,310/14 657)高于本地儿童(1.08%,87/8 059)(P<0.01)。对391例病例(另外6例为外市导入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98.21%(384/391),其中EV71阳性占84.38%(324/384)。结论东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重点提高低年龄组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倡导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就诊意识。
卢展鹏曾耀明刘艳璋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